高中政治案例教学法新探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案例;时政案例 案例教学
正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以生活为基础、以时政来提升,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和时政主题之中。教材构建的是学科知识与生活和时政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生活和时政是紧密联系的,政治课的内容是源于生活的,表露于时政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又为今后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回归生活”的理念还原教育教学的本来面目,加强教育教学与生活、时政的联系,从而才能更好的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四个一”中的“教师”是指生活化教学中的政治教师应当树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首先,政治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备课过程中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的原则以及“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要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要注意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想;要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备课过程中把严谨的理论生活化、生动化,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其次,教师还要树立“教材、教案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的理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教师教案的准备提供了多样的生活素材,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走进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寻找与教材中有关联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次,学校要重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研究。政治教研组要组织政治教师多研究“生活化”教学资源,让“生活化”教学走进校本教研,形成本学校教学的有力资源,从而增强政治教学的实效。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生活化”
“四个一”模式中的“一堂课”指教学课堂要充分体现“生活化”。具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学语言要“生活化”。高中政治教学中难免有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如果仅靠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难免有些让学生感到枯燥,从而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打破常规尽量用生活化的语言,如幽默的语言、通俗易懂的例子等来破解抽象难懂的理论和原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二,课堂导入要“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课,课堂导入很关键,教师可以用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挖掘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景来导入新课。教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快要考试的时候,父母给大家一些承诺,如果考试考到第几名的话给你买什么?你们家买东西的时候会受到哪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的消费要受到收入、消费品价格、外观、质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要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因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第三,讲解的内容要“生活化”。教师的课堂讲解要新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要调动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生活情景,可用各种活动或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直接面对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观念。此外,教师还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学生活化,学会用多媒体技术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从而更好的展现教育内容。如在讲授内容的时候可以适时的用生动的音频、视频资源,丰富的文字、图片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或模拟现实生活情景,使讲解内容“生活化”。第四,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要体现“生活化”。据笔者了解,很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主要以背知识点和课时对应的学测为主,笔者认为这些虽然很有必要,但过于显得枯燥和单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挖掘生活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可以稍作调整,尽量做到“生活化”。
三、新课导入引入与主题相关的时政热点
开课便引入时政热点,是落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中凸显兴趣作用的重要实践。为了增强学生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看老师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将学生积极性调动出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关注和动力生成。而利用人们关注度高且新鲜的时政热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用之于开课作引子,往往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授新课之前,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用最新的时政热点或社会新闻来创设教以致趣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激发他们兴趣以产生“我要学”的探究欲。要实现这种效果,作为实践者的我们应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精心的教学设计,选择学生熟知的关键相关问题,优化教与学方法,让学生在被卷入中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对知识的渴望,进入到不学不快的愤悱状态。
四、教学过程渗透引入时政热点话题
引进课堂的时政热点,是教师如同教学设计那样经过了千思熟虑。这样的渗透引入,体现了资源的思想教育性和明显的时代感,这对于打破学生对教学从教材角度去认知的稳定性。在教学中使用时政热点资源来代替“过时的老教科书示例”,以增强真实感和新鲜感,这也是我们拓展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温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时政热点的引入,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理论知识与新的时政专题资源相结合,分析时事材料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与现实,知识和技能的统一性,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的新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观察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值得教学注意的是,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如瓢盛水用力取之即可,需要教师在找好现实的焦点问题后,还需要找到一个引进课堂的方式,即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切合点,使时政热点资源有效穿插其中而成为教学一部分,天然合一,不显生硬。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的第二模块中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一问题时,我们就可引入二十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来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将来相关话题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让学生利用其中的精神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进行分析讨论。这是一种把时政热点作为教学资源辅助与应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看到了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穿插应用时政热点,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相关要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当前生活与社会,并能激发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看到实用性中产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欲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发展。
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分析时政热点话题
这是培养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入到生活中去的又一重要门径。在学生课堂练习中和作业中,就可采取这种方式,让学生分析时政热点背后的发生原因。实践中,我们可深入挖掘国内外的时事和国家大政方针中的那些与政治、经济、哲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并进行精心设计,使之以练习作业的“背景材料”出现在学生作业中,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进入多侧面、多角度思考,激活与此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后,我们可在学生作业中引入“公民必须履行其政治责任,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热点话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从公民角度去分析。这样的实践解题,不仅能使学生书本理论知识得以内化而牢固成知识结构,同时也能使自我的时政分析能力得到培养,形成更理性、更全面的政治实践,真正发展学以致用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情景只在促进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政治事件相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政治知识实践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理解国家政治组织和政治权利中心的运用方式。将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时政热点资源挖掘,整合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融入综合性强,及时性明显、教育意义大的时政热点资源渗透中学政治,话时事,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国陟,浅谈时政热点问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高考,2018年。
[2]徐志菊,时政热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