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
正文
近来,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下,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已成为最核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对初中语文大单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样不仅能积极提升语文整体质量,还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一、当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主构建能力不高
受核心素养背景影响,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构建能力,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切实走进课堂,并结合个人实际能力掌握学习到的语文知识。但是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大部分初中生并不具备较强的自主构建意识,也普遍未养成良好的分析理解习惯,这样,当教师给学生布置关于自主构建学习任务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习惯性地借助教辅工具和个人经验展开学习,该过程不仅不具备相应的构建挖掘过程,且大都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学习过程依赖性太强,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与大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相悖,还不符合核心素养相关要求,不利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对大单元教学目标缺乏正确地理解
在以主题化视角展开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时候,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引导教师展开后续教学工作。主题大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传统的单篇文本教学目标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主题大单元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但传统单篇教学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对基础性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批注阅读,提高主题单元阅读理解能力
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方法,在短期内提高阅读速度,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长期坚持,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迁移,提取重点内容的能力。然而,因为阅读内容的增加,以及阅读类型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初中语文教师想加深学生对主题单元中心思想的掌握就必须要求学生针对不同文章的重难点展开探究,通过详细记录与批注进一步深入理解,深化学生对文章核心的掌握。
如:初中语文教师在《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等文章教学时,就可从文中的“小人物”入手,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善良务实的品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小人物的故事来进行叙事性的阅读学习,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特性,充分感知人物品质,同时还可以从标题详细描写字词以及写作手法等,多个方向入手完成批注,挖掘中心和理解含义,借助教学引导可以让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学习方式,通过重点分析主题单元阅读,可以提升学生对阅读主题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主题单元阅读学习框架
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时,可选取主题单元当做重要根据,并结合不同的文本进行对比,展开分析,并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整体框架的创设,进一步清晰学生思路,这样不仅能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充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2]。
如初中语文教师在七年级第五单元教学时,本单元以“善待生命”为主题,包含《猫》《动物笑谈》,《狼》等文章。为了充分拉近学生对人和动物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帮助学生形成珍惜生命的感受,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思维导图为引导,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文章内核。如教师可以善待生命为教学重点,将文中提到的多种动物作为枝干,以人与动物的小故事为引子,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与思考。在创建学习框架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紧抓文章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学习的能力。
(三)整合跨学科内容
1.语文与历史学科的整合
初中语文教师在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学当中可尝试将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相融合以求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养成。
如教师在进行《白杨礼赞》一文教学时,由于本文除了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还具备非常丰富的内涵与价值。早在我国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阶段,反动派被动参与抗日、主动反共时我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团结作战的精神面貌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文章以后,再通过收集材料,对文章中所描述的中国的社会情况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历史学科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再回头对《白杨礼赞》一文进行深入解读,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掌握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构思技法,也可以对白杨树生命力的顽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入的掌握,并通过理解、感受抗日军民坚韧顽强、团结战斗的精神和意志将语文和历史学科结合起来,进一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白杨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既能让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好的了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
2. 语文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在现阶段的初中大语文单元教学中,将语文学科与艺术教学相互整合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与艺术整合教学当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美术作品展开探究,以此来探究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表达艺术的形式,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艺术要素。
如:教师在进行《昆明的雨》一课内容教学时,文章将雨水作为主题描写了昆明雨后的风光和人民的生存状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可领略汪曾祺的丰富想象,又可领略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可体会到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语文与艺术之间的适当整合,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作品中的形象与情绪,从而进行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创造。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昆明的雨》中的描述,用水彩描绘昆明雨后的都市风光,进一步展示文章中所表达的恬静与美丽;也可以用音乐来表达雨的静谧与和谐,这样的交叉融合,既开阔了学生的美术眼界,又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造力。另外,教师在《昆明的雨》教学中可通过探究作者表达美时应用的颜色、线条与构图来培养学生审美,帮助学生充分提升自身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可让学生深刻认知文章,在强化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综上,为了积极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设计实现大单元教学工作的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积极创建新时期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不仅能加速学生对语文素材的理解,还能充分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初中语文教师应从核心素养不同维度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与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 李红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究[J]. 互动软件,2021(11):1474-1475.
[2] 周茜.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 孩子,2022(34):166-168.
[3] 潘娇艳.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 艺术科技,2023,36(16):229-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