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当今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教授古诗词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将探讨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1 核心素养与古诗词教学的关系
1.1 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特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学科素养、社会情感素养等多个方面。核心素养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文化素养,培养审美情感。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深刻之处。此外,古诗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批判性思维、文化认同、思辨能力等,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核心素养与古诗词教学的融合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文化传承,更应当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培养跨学科思维。通过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素养,使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2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制定
2.1 情感共鸣与情感体验
在我国,培养优秀人才不仅仅意味着传授学科知识,还包括塑造学生的情怀、智慧以及思想境界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其中,古诗词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知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和情怀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为此,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比较不同诗人和不同时期的古诗词,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感受,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博大魅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天性,以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以《赠刘景文》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分析古诗词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储备。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学生和教师应该相互合作,以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
在《浪淘沙》中,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权贵的不满。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讲述、教师聆听的方式来检验授课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并加强对核心素养的重视。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2.2 组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诗词内涵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学习,以促进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角度和深度的提升:
选定一首古诗词:首先,教师可以选定一首古诗词,例如《山居秋暝》。确保这首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足够的深度,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材料来进行探究。
小组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3到5名学生。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讨论。
设计问题: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计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古诗的不同方面,包括意境、感情表达、题材、诗人的生活背景等。问题示例可以包括:
这首诗中有哪些景物描写?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你如何理解他的情感?
这首诗涉及哪些自然元素,如月亮、山川、竹子等?它们有何象征意义?
考虑到诗人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你认为他为什么会写这首诗?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这些问题,并试图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互相启发,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首诗。
汇报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这可以激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教师点拨和讲解:教师在学生汇报后,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点拨和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文学技巧、象征意义以及与诗人的关联。
2.3 充分发挥想象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思维能力。然而,确实需要一种更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方法,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下面将进一步扩展上文,以更全面地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教师在小学古诗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应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朗读整首古诗,帮助他们熟悉诗句的语音和基本意思。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意境和形象,通过提问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对于《登鹳雀楼》这首诗,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能想象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吗?太阳和山之间的距离是多远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诗句中的画面联系。
其次,注释在古诗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注释可以提供诗句的背景信息、生词解释以及相关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内涵。然而,注释应该简洁明了,不要过于繁琐,以免让学生感到沮丧。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注释,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而不必陷入繁重的历史和文化细节中。举例来说,对于《登鹳雀楼》,教师可以提供以下注释:
“白日依山尽”:太阳在山的尽头落山。
“黄河入海流”:黄河水流入大海,形成壮观景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要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人生哲理。
接下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诗句中的意义和情感。例如,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感情或思考什么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古诗的内涵,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被鼓励写下自己对古诗的感想,或者创作与古诗相关的作品,比如绘画、诗歌或故事。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3 教育评价与反思
3.1 教育评价的多元化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传统的考试评价虽然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未必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因此,教育者可以结合以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考试评价:依然是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但应注重测试学生对于古诗词背后情感、文化内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字词的记忆。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提出问题、与他人分享情感共鸣等,从而评价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能力。
作品展示评价:鼓励学生创作与古诗词相关的作品,如诗歌、绘画、演讲等,展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对于古诗词文化的共同理解。
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程反思和自我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成长。
3.2 教育反思与改进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下是一些反思和改进的关键方面:
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如果某种方法效果不佳,应积极寻找改进的途径。
学生反馈:教师应当倾听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感受。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材选择:定期检查所选古诗词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理解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课程设计:教师应当灵活调整课程设计,使之更具针对性,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跨学科连接:教师可以考虑如何更好地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4 结论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同时,教育评价和反思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帮助教育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具核心素养的学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深度的古诗词教育,培养更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9):88.
[2]林海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4):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