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嫣然

山东省临沂兰山小学 山东 临沂276000

摘要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在吸收融合了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之后我国对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进,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导致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人成长。本文就以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到每个年龄阶段孩子身上存在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与认知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贯彻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就要明确其实践思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地完善教学手段,从实践教学当中积极吸收经验,以多方面的反馈为参考,同时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改进完善教学方式,通过情境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情境教学是一种根据现代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模式下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场景的重现,将学生融入到所对应的场景里面,从而让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但传统讲课的方式仅仅局限于用黑板以及老师的讲解,学生无法全部身心投入其中。情境教学指的是通过老师有目的或者带有情绪的朗读带领大家走入特定的场景,调动学生的试听结合,运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重现当时特定环境下发生的事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依靠的是老师对文章的讲解以及对各种晦涩难懂的文字进行讲解,但是这种学习方法对于部分性格敏感的学生而言无异于难上加难。而情境教学则是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场景重现,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当时特定环境下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法的目的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结合一定的情境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快速吸引到学生的视线,短时间内就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然后再情境教学法中将其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目前,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着重点放在提高他们最基本的学习技法,通过鼓励式教学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勇敢的接受挑战。而情境教学法通过对场景的模拟,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当中,充分发挥情感作用,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他们后期的康复。情境教学法的理念,一方面是在最开始的教学当中,不仅仅局限于对表面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通过改善教学环境,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丰富课堂氛围,能够从心灵上感化学生,让他们真正接受这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情境教学通过对场景的再现,由老师带领将学生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下,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得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当时人物的心情,带给学生心灵上的冲击。现代社会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当中不再是以老师为主要人物,而是由老师来担任引导者带领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种模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语文作为语言类的学科,在情境教学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通过情境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换位思考。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有利于理解掌握,经历过的事情才会更加深刻,这种方式下由学生亲身经历扮演,更能加深印象。

此外,情境教学并非是独立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互动了解,对于一些性格内敛的学生而言这种方式及同时也能更好的锻炼他们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适当放手对学生的管控,由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主要帮助在学生合作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由于每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学生主体之间也会有一些矛盾,而情境教学恰好能够改善这一情况。在合作中学生之间更加能够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取其长处,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而在合作当中也更加能够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更好的培养合作意识。

三、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前导入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观察和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小学生在参与课上学习活动的时候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是教学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情景教学法引入课前导入环节,不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还可以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可以设计导语、导入视频、导入游戏等素材,,比如讲故事、演绎小品、竞猜比赛、歌曲导入等都对小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2]。如《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同名动画短片,丰富的故事情节、有趣的对话和鲜艳的画面等,可以在视觉和心理上带给学生刺激感,伴随动画导入的活跃氛围,引入今天的阅读主题,加速学生进入阅读学习状态。又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教师可以提前翻看教材,在确立单元任务时就开始对学生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时先在课下进行预习,课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并且讨论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再开始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能投入到学习当中,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二)注重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引入游戏元素激活课堂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但考虑到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突显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展示语文课堂的魅力。同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考过程干预过多,很多学生习惯机械记忆知识点,对学科知识规律、知识点内涵理解不够,遗忘的速度也比较快,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不利。引入教学游戏之后,学生成为主动参与知识学习过程的优质学习者,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主,在语文阅读课上依据文本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演绎,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不仅利于提升阅读理解速度,对小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成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依据文本中涉及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周瑜)展开情景表演,要求突出人物特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合作编排表演剧目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人物、故事情节,是学生加深文本理解的重要方式,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树立生活化学科教学理念可以拉近语文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化素材中获得语文知识经验。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知识教学过程可能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不足,这主要受教师个人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新时期,面临全新课程理念对语文课程改革带来的深刻影响,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开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尝试在生活中实践体现语文学科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父爱之舟》一课的学习,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父亲之间发生过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或者难忘的经历,谈谈自己是如何感受到父爱的,自己对父爱如何理解?让学生立足自身的情感经历和作者产生共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降低文本理解难度,培养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信心,打破教师主导的沉闷课堂氛围。

结束语: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但是我国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还停留在探索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景教学的可行性以及现实价值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深度思考,以此更好的保障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姝婧.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J].小科学咨询,2020,(46):211-213.

[2]谢松. 基于情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4):27-28.

[3]王婷.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小学教育,2020(12):33-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