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与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
正文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育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下对英语阅读的忽视
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尤其是听力、语法和写作部分,对英语阅读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教学目标单一,片面追求高分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多集中于语法讲解和应试技巧的传授,而阅读教学则往往成为配角,阅读课被压缩,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多为应试导向,内容枯燥,难以激发阅读兴趣,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阅读量和阅读面也受到极大限制。教学中对阅读理解的考核多为浅层次问题,重记忆轻理解,导致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应试教育对阅读能力的忽视不仅制约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还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应用时表现出明显不足,难以应对复杂的阅读任务。英语阅读被忽视的现象还体现在学校和教师对阅读资源的投入不足,学校图书馆英语读物数量有限,种类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教师也缺乏对优质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推荐,学生难以接触到丰富的英语阅读材料。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认为阅读仅是应试的一部分,对其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种观念进一步加剧了阅读教学的弱化。整体来看,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英语阅读的忽视,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和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亟需引起教师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二)学生缺乏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
学生对英语阅读兴趣的缺乏,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英语阅读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导致在阅读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速度慢、理解困难等问题,最终影响学习效果。造成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多为教科书上的文章,阅读范围过于狭隘。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及其他方面知识共同作用的过程,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得到新知,它是读者与作者间思想交流的过程。但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阅读,阅读范围过于狭隘,不利于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本中的阅读内容单一且枯燥,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往往以应试为导向,语言晦涩,话题陈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难以引起共鸣。学生缺乏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阅读活动多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长期下来,对英语阅读逐渐失去兴趣。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应试成绩,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不足,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未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难以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制约了其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缺乏对英语阅读的合理指导
教师对英语阅读的合理指导不足,是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又一大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缺乏系统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的指导和支持,阅读效率和效果不佳。教师在备课时,缺乏对阅读材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等理解不透彻,无法在教学中提供有效的指导。教师多以简单的知识点讲解和问题答疑为主,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知道如何有效阅读和理解文章,阅读速度慢,理解不准确,影响阅读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阅读过程的监控和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不足,不能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阅读信心和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系统培养和评估,阅读教学多为应试导向,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在阅读中,难以获得系统的阅读能力训练,阅读能力提升缓慢。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阅读课时安排不足,阅读材料选择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在阅读中,难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阅读兴趣逐渐降低。整体来看,教师对英语阅读缺乏合理指导,是制约初中英语阅读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亟需引起教师的重视,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强化初中英语阅读教育的方法与建议
(一)利用课前兴趣导入,吸引学生学习课内文本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前兴趣导入无疑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浓厚兴趣,进而显著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以七年级上册UNIT2《Daily Life》这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围绕着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展开。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播放一段学生上学的短视频,展现学生们早晨从家中出发,或独自或结伴,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视频可以呈现学生们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经过绿树成荫的公园,与偶遇的小摊贩愉快互动,以及与同学们热情问候、亲切交谈的场面。这样的视频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还可以展示一组反映学校周围环境的照片,让学生领略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照片可以涵盖学校的操场、图书馆、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场所,展现学生们在这些场所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专心致志地学习、尽情展示艺术才华、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生动画面。这些照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环境,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的期待和向往之情。除了运用多媒体手段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和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描述一名学生在一天中的各种经历,包括上学路上的见闻、课堂上的趣事、课间活动的欢乐、放学后的娱乐等。故事情节可以穿插一些出人意料的小插曲和幽默风趣的笑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早晨上学路上都会看到什么?""放学后你最喜欢做什么?""和同学相处时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激发他们对他人生活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题。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后,教师再引导他们阅读《Daily Life》单元的课文,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新的疑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任务和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这种富有互动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果的目的。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开发阅读文本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开发阅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文章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一些优质的英语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和阅读量。
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制定阅读计划、组织读书会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设置阅读目标和任务,激励学生坚持阅读。读书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读书会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相互交流和学习,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质量,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应注重阅读资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推荐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世界,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记录阅读心得和体会,提升阅读效果。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英语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
2022年版的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其中文化意识突出强调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树立国际视野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机融入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举例来说,《Visiting the Moon》单元可以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奔月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嫦娥奔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嫦娥飞升月宫、成为月宫仙子的传奇经历。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反映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情感理念。通过深入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神话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这段神秘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遗产。
教师还可以选择介绍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蟾宫折桂的典故。蟾宫折桂是中秋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传说中,蟾蜍在月宫折桂,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家庭的向往。通过解释蟾宫折桂的背景和意义,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还能帮助他们体验到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和情感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更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与中秋节相关的文化纪录片,参与制作中秋节传统美食,或者进行中秋节主题的小组讨论和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互动,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将嫦娥奔月和蟾宫折桂等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到《Visiting the Moon》单元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能够满足新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自信,为他们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结语: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改进。通过课前兴趣导入、课内外阅读以及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力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建设,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教育。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取得进步,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亚东. 新课标初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践[J]. 中国新通信,2024,26(8):188-190. DOI:10.3969/j.issn.1673-4866.2024.08.064.
[2] 林菲.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 教师,2024(1):69-71.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4.01.024.
[3] 宋卫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C]. //第二届教育发展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3:1-5.
[4] 吴梓毓.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教学课例分析与反思——以《小王子》课外阅读课为例[J]. 辽宁教育,2023(11):83-86. DOI:10.3969/j.issn.1002-8196.2023.11.024.
[5] 陈慧敏. 开展有效阅读提升综合素养——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 科普童话,2023(31):52-54. DOI:10.3969/j.issn.1673-9442.2023.31.019.
[6] 殷红娟.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 教师,2023(18):54-56. 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3.18.019.
[7] 孙晓燕.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8):7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