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淑艳

广西河池凤山县第一小学 广西 凤山 547600

摘要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个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行业之一,关乎国民的素质教育以及孩子们的培养,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更好的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特提出分层教学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文就以“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正文


引言:

传统教学下大部分采用统一教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我国特提出分层教学模式,并且在不断实践当中更多的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分层教学正是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更好的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减少因学习差异导致的孩子心理压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分层教学还能够更好的贴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还能够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保障学生的整体性。可以说分层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分层教学法的简要概述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这个理论的精髓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能够针对不同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首先,实施分层教学法要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差异性,从而提高教学成果。其次,在分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增加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助次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竞争中创新,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分层教学还能够更好的贴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得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还能够让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保障学生的整体性。可以说分层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双减”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整体性,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首先要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个确切把握,并且提前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有关题型,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制定出不同方案,以便于在后续的教学当中能够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进行教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关于乘法口诀的了解有个大致的掌握,由于这一章节当中主要考察的学生在面对三位数与两位数乘法时的运算能力,之前所学过的乘法口诀可以说是乘法学习的最基本概念。但是一些学生在前期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就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面对更为复杂的乘法计算显得更加无措。许多教师遇到这种基础不相同的情况往往会不知所措,导致一些学生被忽略,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后续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先搜集更多的有关题型,并且将其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在课堂开始之前先统一采用中等难度的题型设置几个简单的乘法问答环节,通过问答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能力,以此更好的区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那些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利用简单题型对他们进行巩固练习,然后再慢慢引入一些中等或者复杂题型,深入学习有关乘法的题型。这样一来每位同学都能够跟上课堂的进度,使得学生在学习当中不会掉队,而在乘法问答当中也能够对前面知识的学习有个复习巩固,从而有利于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激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数学虽说有着其绝对的公式,但是数学出题的角度也各有所不同,公式之间的转换也十分复杂,并非是固定的,因此这就要求老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多找一些不同题型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减少老师在讲解题目当中的作用,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解题,防止学生还没来得及仔细看题老师就开始讲解,长期老师引导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依赖性,自我思考能力就减弱了许多,在日常练习当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会下意识忽略,等待老师的讲解。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让学生进行不同的解析,每个数学题都有着不同的解题方法,并非说是标准答案,因此引导学生多思路的解决问题,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难题老师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首先找到之前所学过的知识,仔细审题,从中发现学过知识并往上面进行公式验算,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遇到问题先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答。

例如在进行图形的变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联,满足怎样条件的长方形可以转换成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借此机会向学生普及这几个图形的数学公式有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规律,将原本不熟悉的图形转换成自己所了解的图形,并以此进行换算,尽管过程是相对麻烦了一些,但是能够确保学生在做题当中的不会一筹莫展,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思维转换还能够在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而对于那些相对薄弱的部分就需要借助老师的教导进行强化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畏惧课堂练习,而是更加乐于挑战新的题型,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贴合学生实际,设计特色作业

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吸收能量也有所不同,教师不论是日常教学中还是作业布置中都要注意到这一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在设计特色作业时应当将作业由“被动”向“主动”转型,贴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按照学生在考试和作业当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根据每个小组的特点对他们分层布置作业,并且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程度进行积分制奖励。在作业布置当中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奖励制度,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设计三种不同层次的作业:A.花花今年6岁,她的爸爸为36岁,那么爸爸的年龄是花花的几倍? B.丽丽今年6岁,她的爸爸为36岁,去年这个时候爸爸的年龄是丽丽的几倍? C.去年这个时候彤彤6岁,她的爸爸36岁,那么三年之后爸爸的年龄是彤彤的几倍?这种差异化作业能够使得每个学习阶段的孩子都能够从中思考,通过不断努力解决,充分展现了特色作业的差异化,按照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更好的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减少因学习差异导致的孩子心理压力。

(四)尊重个性发展,实施分层管理

受到成长环境以及个性发育的因素,高中生已经具备较为强烈的自主意识,这个时期的教师很难再通过强制性手段扭转他们不正确的思想,教师的责任也更加重要。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除了在日常学习中要对学生加以关注,还需要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作业反馈对每位学生的情况有大致了解,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类,根据每个群体当中学生的共同特性开展分层教学。改变原本的教学思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在面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下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耐心,教学目标不能操之过急,先从基础教学开始,让学生先掌握基本概念,再层层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和喜悦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习吸收能力较强的学生群体,教学的思维方式也可以随之改变,更多的是将侧重点放在激发学生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其中涉及的知识点,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通过灵活的题型以及实践练习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看到学生发展当中存在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按照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差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更好的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跟上学习进度,减少因学习差异导致的孩子心理压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重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郑劭育.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3):0325-0325.

[2]欧阳兰芳.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2):193.

[3]杨公寨.让趣味与思维相融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赢未来,2020(19):91-92.

[4]王荣.基于差异性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2):79-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