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学习多元化策略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新课标 多元化 教学策略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些都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开放因素,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
一、勇于放手,自主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提出“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这类的问题,让学生在选择学习方法、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另外,在练习的层次上也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设计出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
二、拓宽思路,培养能力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突破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解答问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呢?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挥个性创造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笔者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思维训练题:“那歌声真好听,那就放一段鸟叫声(配乐)给你们听听。请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象鸟儿在唱什么?”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觉很舒服。”“这榕树又大又茂盛,真好玩!”“这里的农民真好,不许人来捉我们,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里活动、栖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幸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课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训练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有利于加强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总的来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指导质疑,启迪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亦云:“疑是思之?,学之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现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针对少年儿童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鼓励他们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有位学生质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描写山间的烟云徐徐上升。飘在青山蓝天之间的景象,为什么‘生’而不用‘升’呢?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四、联系实际,感悟文本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中,我们应把语文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学习《海伦.凯伦传》一文后,笔者以《我与海伦.凯伦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活跃。
五、因人而异,多层标准
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 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能提前达标的学生,教师以此为基础,为他们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能力,发展特长。不能按时达到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他们改进,实行延迟评价,使他们在接受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我们要尊重差异,并采取分层评价的策略,有助于每一层次的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的信心,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和提高。
3.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在测评题目上不要拘泥于知识的记忆,应该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对某个问题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意。
六、科学评价,促进发展
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实现正确评价目的,落实全面评价内容,执引灵活评价标准的保证。如何使老师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去努力:
1.实施分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差异观,立足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着眼与学生发展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课堂中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分层测试题中注重针对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知识的记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2.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师生间的口头评价交流,贯穿于课堂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它与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作用。书面评价时,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不是表扬,是批评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交融。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两者相互使用,能更好地达到评价目的。而且,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的一员,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形成积极、民主的评价关系,更有利于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多元化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为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将来进行发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张翠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23年23期
[2]还士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之我见[J];教育艺术;2021年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