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带班育人优化管理策略及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苏宏涛

云浮市云安区鲲鹏初级中学

摘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已经成为初中阶段整体教育工作的重要改进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班主任是班级内日常教育活动的主要管理者,在开展各项班级管理活动时,教师就要意识到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产生的限制,并通过对各种创新带班育人管理策略的分析与实践,确保学生们整体学习能力与心理素养的共同发展。本文简要论述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初中班主任带班育人优化管理策略。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带班育人,管理策略

正文


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多元化的德育教育策略,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中各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改进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处于较为叛逆的青春期阶段,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就要以优化带班育人效果为根本目标,对传统班级管理工作中灌输式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此通过班级内积极教育氛围的营造,为各方面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一、优化初中班主任带班育人管理策略的重要价值

(一)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班级内整体氛围的优化始终是提高其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1]。面对这一情况,在加强了对自身带班育人管理策略的优化后,教师往往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样就可确保班级内的整体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友善,并确保学生们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更加自主的对自身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等进行全面优化。

(二)减少学生们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地生活态度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学生们均面临着中考带来的学业压力,因此,很多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极容易因过大的心理负担而产生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其日常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2]。而在加强了对科学带班育人管理策略的落实后,班主任通常需要结合学生们的身心发育特点注重对其积极向上心态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帮助以更加科学的态度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挑战

(三)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社会整体建设工作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整体的凝聚力通常就是学生们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体现途径[3]。而在加强了对班主任带班育人管理策略的优化后,学生们能够秉持着和谐友善的态度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就可确保其在班级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时,通过互帮互助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并为班级整体风气的优化注入更强的动力。

二、初中班主任带班育人优化管理的科学策略

(一)通过松紧结合的管理手段强化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

在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学生们普遍处于思维较为跳脱的青春期阶段,因此很多学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教师的约束产生较强的抗拒心理[4]。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学生们在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可在日常带班育人优化管理工作中适当运用一些较为宽松的管理手段,如将部分班级管理的权力交还给学生。以此确保学生们对自身的身心素养发展需求进行更加准确的表达,并通过其在自我约束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意识到对班级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价值

例如对学生们按时上学行为的规范始终是日常带班育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在传统的初中班主任管理模式中,对于一些迟到和早退的学生,教师通常会通过批评等较为严厉的方式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约束。面对这一情况,在优化初中班主任的带班育人策略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们的自尊心,要求其自主对迟到问题进行管理。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就可帮助学生们认识到随意迟到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及对班级进行科学管理具有的重要价值,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自身日常的行为举止与思想观念等进行规范。

二)制定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们的规则意识

在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实际的管理内容会涉及到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科学且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始终是帮助学生们对自身进行约束与优化的重要依据[5]。面对这一情况,由于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部分班主任提出的管理制度过于死板且严厉,因此很多学生畏缩的态度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小事,最终导致其逐渐产生自卑内向的心理。对此,教师就要对实际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尽可能鼓励学生们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中,并通过与学生们的讨论,对班级管理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班级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同时,通过对学生们主人翁意识的激发,确保其更加积极的对方面班级管理制度与守则进行遵守实现班级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换

例如,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们不可避免的会因为一些突发情况而向班主任请假。面对这一情况,若教师设置的上交请假条等环节过于严格,极容易导致某些学生因突发情况而而无法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遵守严重甚至容易激发出部分学生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抗拒心理。面对这一情况,在制定请假流程时,教师就可与学生们进行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们提出自身日常生活中可能进行请假的各种情况,并根据不同问题的紧急程度,用一些更加简便的请假手续。这样就可帮助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中均更加自觉地遵守整体的请假流程并确保班级内的班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约束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们的规则意识与自我管理意识。

(三)通过激励式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德育素养水平

在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带班育人工作中,学生们身心发育水平的高低以及基本德育素养的引导始终是班主任日常工作开展重点。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表现欲望较强但整体的心理较为敏感是初中阶段学生具有的普遍特征,教师就要意识到交流与沟通对拉近师生关系具有的积极影响,并交流过程中肯定学生们优点与特长。这样才能在帮助其逐渐养成更加自信的生活学习态度的同时,更加积极的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

例如,如果某位性格较为冷静的学生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突然表现出了较为兴奋的状态,并很难以更加专注的态度参与到各方面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就要避免直接向其进行询问,而是通过与其朋友以及家长间的沟通,分析其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根据该名学生的经历推测出其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后,再以较为轻松的语气与该名学生进行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经意间的指出其最近一段时间内行为举止方面存在的不恰当之处。这样在和谐交流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们往往就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并在积极表达自身真实的想法后,根据教师给出的建议调整自身的状态。最终在有效优化师生关系的同时,实现学生们良好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受到学生们身心发育水平的影响,班主任的带班育人管理策略是否科学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学生们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也要意识到自身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们落实针对性更强的班级管理策略。最终从根本上确保学生们在良好班级氛围的影响下,实现班级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樊正瑚. 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J]. 新课程,2021(29):230.

[2] 黄尤田.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探析[J]. 科学咨询,2021(18):199.

[3] 陈秀.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浅析[J]. 南北桥,2021(12):105.

[4] 魏云生. 育人育心培育健康人格 ——初中班主任育人措施的探究[J]. 新课程,2021(11):227.

[5] 益西曲珍. 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分析及改进措施[J]. 互动软件,2021(7):42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