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长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训练与发展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蒋存金

泰州市姜堰区淤溪初级中学

摘要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辅助学生积累知识、灵活应用,逐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由此可见在知识生长期间,强化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的确有其重要性。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习惯于直球式告诉学生最终结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题,上述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下学生学习、成长的真正需要。基于此,下面就说一说个人对此的意见和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知识生长;数学思维;训练与发展;措施与方法

正文


传统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能力,难以达到深入理解内容、促进逻辑思维形成的目的。未来教师要摒弃传统方法,发挥个人引导者的角色价值,带领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对知识问题深入摸索,掌握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知识生长过程中强化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的必要性体现

初中数学的理论知识点庞大且抽象复杂,同时彼此内在关系密切,整体学习难度较大。通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对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总结,让他们在自学中释放逻辑思维的优势,形成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活跃思维角度,促进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的现存不足

现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强化初中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未必科学,导致训练过程流于形式,学生只了解表面,无法深入逻辑思维完成探究学习。同时,目前许多教师习惯于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枯燥乏味的环境下,学生陷入被动态势难以深入知识点完成充分的学习和探究。再者,部分教师并未赋予学生参与逻辑思维训练的机会,大家只能跟在教师渗透被动式完成任务,此举严重制约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拉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成效,这是在未来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知识生长过程中初中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措施与方法

1.合理应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思维训练良好氛围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更快融入课堂,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备重要价值。在推进授课时,教师应该贴合不同内容,创设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如在围绕《正数与负数》展开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信息化情境,向学生展示一段生活化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试着指出其中用负数进行表达的场景,如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温度是用负数表达,视频中有人在银行取钱,取钱后存折上出现负数,表示钱取出,让学生结合情境展开自主独立的思考,实现对负数基础内容的快速理解,形成并观察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引入生活话题,教授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在思维训练期间,教师要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向学生分享正确的思维训练方法,促进学生高效内化应用理论,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在讲解思维学习方式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培养思维的重要性,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配合老师,逐步感知严谨思维的魅力所在,对思维方法产生强烈兴趣,自主学习形成创造性思维,将其精准应用到后续高难度课程的学习中。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照课本内容向学生多次提问、引发思考,同学们,请问,想要将长木棍以非水平的方式带进教室,木棍最长能达到多长?督促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在探索后学生会意识到,在不放倒的情况下,木棍应该倾斜对着门的两个角,这时木棍能达到最长。由此问题进一步引出勾股定理,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拓性思维,实现对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的充分理解,运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强化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基于传统思维方式展开同一问题多种方法探索,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多样的学习方式,高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非模型问题。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在过去的解题中,很多学生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消元的方式,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应用整体带入法、加减消元法、顺序消元法等不同的方法做题,从而发展创造性,实现高质量的学习。课上教师向学生导出问题,已知张大伯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鸡和鸭的总量比鹅的数量多19只,鸭和鹅一共20只,鸡和鹅共23只,请问鸡、鸭、鹅各有多少只?要求学生至少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上述问题,试着比较看看哪种方法的答题效率更高,避免思考问题时陷入固定模式。

4.积极探索,开展并完善多元化思维模式训练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强化多元化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双向逆向思考,不断开拓眼界。在此期间,教师应该秉持下属三项基本原则: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内容,通过课本内容的创新,引导学生逐步内化双向学习意识。其次,应该引导学生尝试用逆向、想象、逻辑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充分理解。再次,向学生布置带有启发性的练习题,以此查缺补漏、巩固理解,学会用有创意的角度切入分析解决难题,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如在围绕《数轴》展开教学时,教师应该避免一成不变的思维训练方法,尝试积极探索、逐步扩展训练的模式。如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课前预习遇到的难题,做好优先级排列,保留前五个问题,要求学生围绕每一个问题,如“数轴在温度计中的价值是什么?地图和导航系统为什么会用到数轴?没有数轴这些生活物品是否能发挥出预设价值”等等分享各自的意见和看法,甚至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得出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结论,由教师给予完善补充。

5.尊重学生主体性,营造开放的数学课堂环境

受传统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总认为,数学对初中生而言难度系数太大,为提提高学习的效果,必须要让学生浸润于题海战术,保障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简言之,教学中教师并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主人的事实。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活动越多,教学效果就会随之下降,反之,如果学生的行为多一些,学习成效就越高,同时此举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多元、严谨化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我角色,认清自己作为辅助者身上肩负的职责,只有在学生尝试多种途径都无所得的情况下教师提供适当的提示,打造开放性课堂时也不例外,教师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赋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为驱动,带领学生天马行空想象,以自学或者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对新知识的摸索探究。期间即便是学生的想法与已知的结论存在严重矛盾,教师也不能严重呵斥,相反的,应该对学生大胆想象、小心求证的行为第一时间给予表扬和肯定,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挖掘内在潜能,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不断创造、谨慎验证。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发展,素质教育改革大步前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已经被列入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与此同时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一项长期工程,无法在朝夕间将完成,教师要秉持打持久仗的态度去对待,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辅导。具体来说,教师要积极构建良好氛围;学生传授思维训练的正确方法;逐步完善思维训练的模式;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尊重;保障学生自由开放的氛围下大胆探索、深度学习,如此多举措并行,往往就能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德国.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津教育,202104):73.

[2]肖永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67.

[3]孙维强.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41.

[4]高磊.数学核心素养下问题提出式课堂教学探究与实践[J].数学教学,202011):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