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中版画教学的实践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版画教育,实践策略
正文
版画是一门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源自于古代发展至今,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版画教育也逐渐进入小学教育版块中,版画因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更加适用于人文、自然、情感等的表达,对小学生的艺术培养和美术创新都有不可多得的促进作用。
一、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1、提高动手能力,让美术“活”起来
版画不同于水彩、素描等平面美术形式,它是一种将平面与立体双向融合,聚集多种美术元素,利用化学药品或刀具等刻出画面,最终复印呈现于版面的艺术创作形式。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版画教学,是因为版画要求学生利用刀具等先行雕刻,一方面改善了传统美术课堂单一的绘画形式,扫去了枯燥无味的教学,让课堂更为鲜活生动起来;另一方面由于版刻的需要,对小学生的美术基础功也有所要求,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眼、脑、手的协调发展。
2、加强艺术感知,激发美术热情
版画的制作过程较其他美术创作而言相比更为丰富,不仅需要学生在制作前期思考版画的构图,还需要画板的刻制以及最终的版印等。在版画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基本没有形式的束缚,可以根据所处实际环境或者是艺术想象纵情发挥,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专属版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艺术的感知能力。另外比起单一的形式教学,版画的多元化创作符合小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迎合了学生的喜好,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学生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的前提。
3、培养形象思维,促进思维表达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致力于培养均衡发展的全面人才。而版画教育极高的创造性正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版画制作可以通过学生的艺术感知,帮助了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形象思维,并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文、情感等加以创新,以版画形式进行表达,对学生的艺术发展、创新意识、创造思维、艺术表达等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全面认知
版画是结合手工、绘画的美术产物,对学生的艺术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但反观当代小学美术课堂,基本瞧不见版画教育的相关内容。这是因为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缺乏对版画的全面认知,忽略了版画教育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很多家长也没有相关的版画教育意识,一旦谈论起美术教育,家长们总是第一时间想起水墨、油画、素描等美术创作,潜移默化地也传递给了学生类似的不正确教育思想,使得学生也对版画的了解认知失去了兴趣。学校方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很多学校过于注重教育形式的改革,反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创新,甚至有些学校认为版画是没有必要的美术教育,取消了版画在小学美术中的教学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艺术发展。[2]
2、脱离实际生活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离不开美术老师的积极引导。但由于美术老师自身缺乏对版画的认知,没有意识到版画对学生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所以忽视了美术教育中的版画教学。一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将版画教学内容敷衍带过,囫囵的阐述了一下就进行了下一个教学环节,很多学生都还没意识到版画教学的开始便已结束,纵观这样的美术课堂,和取消版画教育的方式没有差别,等同于没有版画教学。还有少部分美术教师将版画归类于观赏性艺术,将版画和竹编、陶瓷等民间艺术统一归为传统艺术进行讲解,虽然涉及到了版画的发展与历史,但却只停留于书本化知识,是一种表面的浅层次教育,并没有实际将版画应用于实践,也没有真切让学生感受版画氛围,更没有让版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大大折损了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性。
3、重视性不足
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性不足表现不仅体现在学校层面,同时也体现在政府和地方机构上。首先,版画教育缺少政府及地方机构的大力推广和宣传;其次,版画教育也缺乏相应的设施支持,导致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一直处于劣势,不利于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发展前行。
三、版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实践运用
1、以兴趣为引,重视版画体验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好奇心旺盛发展的时期,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也更为浓烈。版画教育因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其他艺术相比更具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调动好奇心,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版画。[3]
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粉印纸版画》这堂课就是学生接触版画的开始,首先小学美术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的多媒体版画教学视频,动画形式最佳,在学生对动画放映感兴趣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版画制作上,让学生在动画教学中感受版画制作的奇妙之处,领略艺术之美,激发对版画制作的欲望。教师还可以根据以往课堂内容与版画进行结合,重视学生的版画体验,提高学生版画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这堂课上将《动物朋友》的内容相结合,由教师引导讲解动物版画的特点和呈现形式,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鼓励学生进行艺术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动物版画,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版画体验。
2、改变传统美术理念,重视教学创新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反而是被动方,这与素质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且大部分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学为主,互动形式不足,即使有互动也局限于小范围,并未真正深入学生内部。
无论哪种学科教育,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导作用,所以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想象中的怪兽》一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机,不管是怪兽的颜色、形态、大小、环境等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创造。教师可以先行引导,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加上多媒体动画的提示,帮助学生在脑海里一点点建立想象中怪兽的艺术形象,完成相应版画的制作,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讲解,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予支持与肯定,加强学生的艺术信心,促进版画创作热情,为后续艺术创新奠定基础。
3、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发展特点
美术教育不是为了最终的艺术呈现有多完美,而是为了顺应学生的内心发展,助力学生艺术表达和艺术创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对于那些活跃的、思维跳脱的学生,要对他们的创作给与支持与肯定,促进他们艺术思维的创新发展;对于保守、内向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引导,帮助他们利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感受。
如《亲昵》这一课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亲昵的画面,这个画面源自于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就可以利用版画塑造出这个情感场景,将那些说出口的、不曾说出口的话语灌注到版画创作中,利用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内外结合教学,加强日常生活实际
艺术源自生活,版画教育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小学正是学生的懵懂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都来源于周围的人、事、物。所以版画教育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实际角度出发,促进课内外的融合教学。
如《我在干家务》这一课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进行相应的家务劳动,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组织“我是画中人”的版画活动,事先引导学生回忆脑海里关于做家务的场景,然后列举出家务的种类,如扫地、擦桌子、做饭等,让学生挑选出最喜欢的种类,想象自己做家务的样子进行版画创作,课后让学生将版画作品带回家,根据版画内容进行相应的家务劳动,并拍照留念,最终由学生一起评选出最像自己的版画作品,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德美劳”综合发展。
小学美术中版画教育的实践,少不了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校和政府的支持。小学学校应加强对版画教育的重视度,如开展相应的版画活动日、版画大赛等;地方政府也该扩大版画教育的宣传,加强版画相应的设施支持,促进版画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顺利推动,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燕建平.纸版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山西教育(教学),2022(05):45-46.
[2]马源.加强少儿版画教学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质量[J].科幻画报,2022(05):205-206.
[3]李新静.多样化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美术素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4):194-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