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术教学的原点——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式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美术教学;小学美术;教学活动
正文
引言: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并不符合美术教育的初衷,也不是美术教学的原点。美术教学的原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探寻美术教学的原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设计多元化且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一、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引导学生掌握艺术作品的内涵意义,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影响学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注重教学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艺术作品的过程才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在学习美术作品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扮演着督促者、引导者的角色,整堂课的重点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不应该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事实,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也会对小学美术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课《色彩的渐变》的相关内容时,许多教师往往在讲解色彩变化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将教学重点放在色彩是如何逐渐改变的,只重视讲解色彩变化所产生的画面韵律感,反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色彩渐变的意义,这一教学现状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活动缺乏创新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也是影响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能力提高与发展的时期,大多数学生将学习放在文化课中,而如果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过于枯燥乏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抵触情绪,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内容学习的效果,也会对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1]。另外,许多教师并没有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而是将更多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果,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发展过程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而忽视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最终会影响学生在艺术才能方面的发展,限制学生艺术天赋的展现。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课《走进大自然》的相关内容时,许多美术教师只是在课文中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传统的课堂基本都是以这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缺乏教学活动的创新,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美术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是固定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虽然会避免学生受到外界干扰,但是也会限制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教育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灌输教学法,灌输教学法是指将既定的教学内容以口头传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影响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水墨游戏》的相关内容时,许多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插画《荷花小鸡》,将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激励学生在学习自主思考“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掌握规定的内容,而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原点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由于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重新在教学中探寻小学美术教学的原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原点之一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真学习优秀艺术作品的色彩、形式等,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从而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树立自己的审美观念,最终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原点目标。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陶冶学生心灵和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还要重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教育中,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重要方法。在美术活动中,学生能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思考问题时会具备更强的逻辑性,学生也会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小学美术学习中,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作画技巧以外,还能够在美术学习中提高文化意识。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递,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也会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生在学习时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内容,也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生在学习优秀美术作品时,一方面能够学习优秀的绘画技能,提高自身绘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提高绘画技巧和手工技能
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意识等以外,最基础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手工技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虽然美术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必要的绘画和手工技能是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3]。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绘画、雕塑、剪纸等多种手工技能,学生也可以在美术课练习后提高绘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创新和改革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由于我国已经处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为了改革和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通过呈现微课视频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由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是静态的,许多学生在学习时会认为美术课比较枯燥乏味,而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的欣赏步骤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在观看生动视频时学习和临摹艺术作品的线条、颜色等,从而增加对艺术作品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绘画技巧和方法,比如中国水墨画、素描、剪纸等,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赏一段优秀微课视频,邀请学生针对作品内容进行鉴赏和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绘画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我画的动漫形象》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葫芦娃”这一动画片的微课视频片段,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时激发对绘画的学习兴趣,理解动画片中的动漫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也应该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设计具有生活元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体会艺术之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运用自然元素,使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动植物等。通过户外写生,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然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比如在学习《走进春天》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春天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迎春花、绿草、柳树的样子,并且可以让学生利用自然元素制作艺术标本,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走进自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具生活化。
(三)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才能够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绘画能力。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绘画主题,强调让学生自主思考进行绘画,引导他们学习更高级的绘画技巧,比如油画、水墨画等。对于绘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临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且传授给学生简单的绘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4]。比如在学习《曲曲直直》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为不同绘画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美术活动,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利用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自主创作,能够运用这些材料制作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先了解直线和曲线都能够代表什么,教师还可以给这一部分学生提供一个绘画样品,要求学生针对样品进行模拟,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掌握广泛的知识与技能。首先,美术教师可以与语文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共同设计艺术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让学生陶冶情操并且净化心灵,最终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思维。其次,美术教学还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教师在讲解绘画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其他艺术形式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最后,美术教学还可以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讲解绘画自然风景时,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自然景观的形成和特点,由此帮助学生增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半圆形》这一课内容时,美术教师可以与数学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半圆形”这个数学图形后,再让学生利用半圆形剪贴,从而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艺术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探寻美术教学的原点,教师应该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创设生动学习情境,设计具有生活元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还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谷悦.探寻美术教学的原点——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方式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2(1):51-52.
[2] 林秀英.落实"双减" 回归课堂——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多样化与创新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3(13):22-24.
[3] 黄金艳.巧绘缤纷,创意无限——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意实践[J].学苑教育, 2023(19):94-96.
[4] 吴甘愿.实物拓印,魅力实践——小学美术活动中实物拓印教学[J].漫动作, 2022(9):0079-0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