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儿童;亲子依恋;心理健康
正文
引言
现代健康观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均处于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既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离不开家庭这一环境的影响,所以本研究重在探讨家庭因素中亲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1. 亲子依恋的概念及类型
1.1亲子依恋的概念
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互相给与温暖和支持的关系被称为依恋。依恋起始于婴儿期,主要表现在婴儿与其看护者之间。而亲子依恋就是指儿童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儿童情感发展、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基石。
1.2亲子依恋的类型
亲子依恋的类型对婴儿的成长和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Bartholomew和Horowitz考察了自我和他人的依恋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将个体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回避型四种类型。提出了依恋的四类型说,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类型说。
1.2.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亲子依恋中最积极、最健康的一种类型。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感到安心,能够在母亲不在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母亲返回时表现出积极的欢迎和亲近。安全型依恋的婴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能够较好地处理情绪和压力,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感。他们在未来的社交和人际关系中也更容易表现出自信、合作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1.2.2回避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对母亲的存在和离开都表现出较为冷漠的态度,他们似乎并不特别需要母亲的关注和陪伴。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可能在情感上较为封闭和独立,但他们也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到孤独和不安。这种依恋类型可能与母亲在婴儿期的忽视或冷漠态度有关,导致婴儿在情感上无法与母亲建立紧密的联系。
1.2.3焦虑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的儿童通常对于依恋关系感到不安全和焦虑,可能表现出过度依赖他人、害怕被抛弃或担心失去依恋对象的情绪。他们渴望与人亲密,但总是发现、怀疑和恐惧另一半并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程度。这类个体容易敏感又渴望亲密,因不自信而缺乏安全感,时刻求关注求赞许,常因敏感而焦虑。
1.2.4恐惧型依恋
恐惧型依恋的人也害怕亲密关系和依恋,但他们内心的矛盾更为强烈。他们既渴望亲密,又害怕受到伤害,因此表现出对依恋关系的恐惧和回避。在亲密关系中,这类个体可能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矛盾重重的特点,既想靠近又害怕靠近。
Bartholomew的依恋四类型通过“回避亲密”与“焦虑被弃”两个维度来区分人们的依恋行为和依恋风格。安全型依恋是健康、积极的依恋类型,而不安全型依恋(包括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则可能对人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2.亲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2.1亲子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个体通过对自身情绪的内在反应与外显行为进行监控与调节使自身更加适应社会的动态过程。依恋理论学家Cassidy等人指出,亲子依恋对情绪调节的发展非常重要。由于安全型依恋的抚养者鼓励儿童表达情绪,儿童在与此类抚养者频繁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等。这种能力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安全型的亲子依恋会使青少年充满自信地探索周围环境并与他人进行有效交往,并在面对消极情绪时采取有效的、建设性的情绪调节策略。而不安全型的亲子依恋会导致青少年形成消极的自我表征和他人表征,其随后在面临消极情绪时采取无效的、破坏性的情绪调节策略[]。即不良的亲子依恋关系可能导致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受损,容易出现情绪稳定、易怒、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持续影响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2.2亲子依恋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父母或养育者是和儿童接触最多、互动和交往最早的人,父母的认知行为和能力会通过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影响 儿童的发展。亲子依恋关系作为儿童个体最早的人际关系会对儿童未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儿童的亲子依恋和其社交能力显著相关[]。在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中,儿童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建立信任、合作和分享等社交技能。这些技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良的亲子依恋关系可能会导致儿童缺乏社交技能和信心,使他们在面对新的社交场合时感到不安和不自在,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社交障碍。
在于海琴和周宗奎的研究中也发现,与双亲建立了双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获益最大,双重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损失最惨重[]。即在与同伴交往的关系中,双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友谊质量最高,社交焦虑最低。相反,双重非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友谊质量最低,社交焦虑最高。由此可见,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家庭中获得了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这种情感安全感使他们更加愿意与他人交往。同时通过与父母的互动,儿童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从而提高了儿童的社交能力。而非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可能会导致儿童害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问题的出现。
2.3亲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心理弹性是个体从困难、挫折和不幸中恢复和调整过来的能力。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机制,对个体成功应对压力并获得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儿童人生早期阶段,亲子依恋作为家庭因素中的一环对发展儿童的心理弹性起着重要作用。在陈艳的研究中表明,亲子依恋与心理弹性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亲子依恋 是心理弹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即积极的亲子依恋关系可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郭雪萍的研究中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具体表现为父母亲子依恋水平越高,其儿童力量性、乐观性和坚韧性水平越高。具体来说,安全型依恋的父母能够为儿童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力量。这种情感支持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从而增强心理弹性。其次,安全型依恋的儿童通常具有更高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这种认知发展有助于儿童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变得更坚韧,从而增强心理弹性。
3.亲子依恋的建立与维护
由此可见,是否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儿童未来的发展,家长应该重视亲子依恋的建立与维护。
3.1亲子依恋的建立
首先,抚养着应为儿童提供稳定的抚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依赖,这是建立亲子依恋的基石。其次,抚养者应积极回应儿童的需求。让儿童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增强儿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对于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来说,也能满足和关注他们的需要。最后,抚养者应多与儿童进行身体接触去表达爱意。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抚摸孩子,能够传递爱和温暖,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3.2亲子依恋的维护
一是与儿童保持沟通。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抚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给予更恰当的支持和引导。
二是建立足够的信任。抚养者应该信守承诺,遵守诺言,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诚意和责任感。这种信任感是维护亲子依恋的重要基础。
三是共同参与活动。尝试与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共同感兴趣的活动,如旅游、运动、看电影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感情。
4. 总结
总之,亲子依恋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且不容忽视的。良好的亲子依恋有助于儿童建立稳定的情绪调节机制、提高儿童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更有效地处理负面情绪,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