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评价策略
正文
当前,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逐渐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科学设计实践性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低段学生设计适合其身心成长特点的实践性作业内容,并做好相应的作业评价,将是本文后续探究的重点。
一、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引入生活素材,设计具有实践价值的作业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提到:“教育的根本是生活”。可见,低段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知识回归生活,并在各种生活场景中进行灵活运用。同时,低段学生的思维表现出具象特征,这也预示着他们不容易接受这些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践性作业中合理融入生活素材,这会让学生们对作业中的生活素材产生一种熟悉感,能够从生活元素中理解那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足见,生活素材在实践性作业中的应用,将会让作业内容更具实践价值。当低段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期间,会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产生联想,也将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思维来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合理解释,这能够让学生快速回忆起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这也将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效果。
比方说,数学教师在对实践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为突出作业特色,可纳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通过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们,实现对传统作业展示形式的创新,让学生从完成作业中获得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如果教育条件许可,那么实践性作业还可进行彩色设计,凭借此种设计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增强其主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意愿。关于“认识图形”的实践性作业中,教师可以图片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物,例如书桌、红领巾、国旗、足球、高楼大厦等,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绘制相应的图形。借助此种方式让学生对图形知识加深认识。这类实践性作业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联想思维能力。低段学生们在感受实践性作业完成过程的基础上就可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联想,这对其数学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二)融入游戏探究,设计可以锻炼思维的作业内容
游戏探究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完成实践性作业的兴趣,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也可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广阔的空间,更好地落实“人本教育”。设计游戏探究性作业能够丰富实践性作业形式,体现学生的个体优势,让学生完成探究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可是,低段学生并不能正确了解探究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探究性作业期间,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根据游戏探究方案完成实践性作业。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时,在对实践性作业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以《趣味的运动》为主题的游戏场景:首先,需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运动形式,然后以“模拟”形式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将学生的作业记录带到课堂中同其他学生共同讨论,并说出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有的学生指出,一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显而易见,比方说,足球、排球等球类的运动主要以旋转为主。但从实质上来看,生活中的很多物体的运动轨迹较难证明物体是处于旋转状态,还是处于平移状态,或者处于其他运动状态。再如,很多学生在探究“汽车的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提出,汽车运动属于一种平移运动;而有些同学则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汽车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求学生想出一种探究方法,以正确认识汽车的运动方式是哪一种。此时,教师就可提出模拟汽车运动场景来完成实践作业内容。为更好地模拟汽车运动的真实场景,学生们独立制作汽车模型,汽车轮胎用4个矿泉水瓶盖来表示,然后,借助橡皮泥制作出汽车车身。这种形式的实践性作业,不但能让学生的实操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很多学生也会对这些作业内容充满兴趣。这类游戏探究性作的设计改变了学生对传统数学作业的印象。并且,学生们也能动手实践中获得新发现。本来认为汽车的运动轨迹是平移的学生,通过制作汽车模型得知,汽车依靠轮胎运动,属于旋转运动。故从此处可以看出,汽车运动轨迹是旋转运动的观点更加合理。由此可以看出,游戏探究在低段数学实践性作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不仅能让学生对实践性作业感兴趣,还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当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对传统作业评价标准做适当改进,既要关注作业的完成质量,也应关注作业的完成过程。为此,教师应针对全体学生科学设定作业评价标准,对作业完成过程统一规范,在评价作业正确率的同时,设定能力评价标准。比方说,教师对完成实践性作业质量高的学生做出积极肯定,给予适当的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
(二)丰富评价形式
小学低段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客观、公正,这就要求被评价者也应为参与者。为此,实践性作业的评价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首先是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参与,其次为学生参与。总之,这就要求在评价实践性作业期间,评价方式并非一种,它包括教师评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主评价、家长评价师生等。这种评价结果更加综合、全面。同时,不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地位没有高低之分。此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作业评价形式,有利于增进师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让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合理。
(三)重视评价反馈的改进
如何对已有的作业评价反馈方式进行改进,需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可单纯地依据“对”与“错”来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为此,教师就要对实践性作业的评价方式予以重视,采用个性化图片、符号及文字等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找到实践性作业中的不足。
首先,教师可用“图批”形式对实践性作业做出客观评价,使其符合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详细来讲,教师就要在评价实践性作业之前,预设各种图形符号,并告知学生们他们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根据图形符号了解教师的评语。比方说,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应用了“小红花”图案,那么就表示为“你做得非常棒!”;使用了“笑脸”图案,就表述为“你真聪明!”;然后用到了“大拇指”图案,则表示为“你真棒!”然后,学生们可结合这些丰富多彩的图形符号来了解教师评语的内涵。
(四)作业内容评价多元化
素质教育时代开启后,小学低段课外作业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改革,不再设置书面形式的作业内容,这就为实践性作业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以往的实践性作业评价更加关注结果方面的评价,而对作业完成的过程并不关注,即对学生的思维及各项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相应的关注。
本文认为,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践性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如下几个重要问题:首先,小学低段的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立足真实学情,比方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内容,作业结果的正确率是否达标。同时,教师还应对实践性作业的完成过程予以关注,尤其是这一过程中所展现的情感及思维认知等。另外,实践性作业评价还应纳入作业完成习惯、作业完成质量等重要内容。总之,实践性作业内容评价的多元化的实践价值巨大,不仅能让学生对自身有正确认识,还可助其重塑自信。
总结
现阶段,小学低段教学实践性作业的种类相对丰富,这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素质教育及“双减”教育的需求。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目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它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作业的效率,为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奠定基础;其次是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与学习机会,有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对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小学低段教学实践性作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从两方面科学设计实践性作业内容,最后建议从四个方面做好实践性作业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崔曼曼. 抓准设计切入点 提高作业有效性——第一学段学生数学体验式作业设计初探[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8)43-44:2.
[2]魏克明. 探析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 学周刊, 2022(34)26-28:3.
[3]郭艳红. 基于创新与发展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策略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21(3)1-1:1.
[4]王华素. 多元评价,评估反思——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多元化实践研究[J]. 花溪, 2021(16)72-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