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模式在儿童护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许雅楠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多个行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不论政治地位、科技水平都在世界层面居于前位。因此,教育行业同样不能落后。职业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里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儿童护理专业的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尝试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儿童护理学的简述和现状,探讨了护理教育应用混合模式的意义,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并对于具体应用方法发表一些看法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护理教育;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正文


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渗透。因此儿童护理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可以尝试将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提升其实践水平,从而使得自身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一、儿童护理学的简述和现状

在护理专业中,儿童护理是其中的重要课程,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儿童的生长、保健、疾病防治展开研究。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认识到儿童护理的意义所在,并在教学方法层面持续创新,就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其未来护理工作的参与创设良好条件。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价值,很难基于护理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能力成长。

二、护理教育应用混合模式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质量

相比于早期“填鸭式”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更具合理性,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核心人物,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研究之中,同时利用网络技术予以辅助。如此就能使得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得到激发,让其体会到护理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问题处理能力。而且教师也能摆脱早期教学模式的限制,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继而帮助学生提升整体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具有较高的目的,可以更好地对临床护理展开判断,并对整个推理过程予以反思。通过参与课堂实践和线上答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践素养、探究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均会得到提升。伴随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主动展开评估,对于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提出自己不一样的意见,进而使得自身批判性思维得到提高。

(三)创设良好的氛围

通过采用合作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和学会有更多机会展开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从而逐步形成优良的双向沟通关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如此一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得到促进,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意义,强化了自身的表达水平,加深了知识记忆效果。

(四)优化教学流程

在早期的教学时,教师习惯于独自讲解,之后为学生提供大量题目安排其练习,尽管这种模式有其作用,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固化,很难做到知识拓展。而在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后,教学的重心就放在了在线学习和离线测评方面,无论对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还是最终结果都能做到严格测评,使得整个教学流程变得更为合理,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混合式教学能够看做是对现代教育环境和学生个人体验的全面反思,核心是基于教育模式本身二次设计。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宏观模式选择、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学习评价设计。

(一)宏观模式挑选

在西方的混合教学认知中,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没有明显区别,也没有比例层面的差异,线下教学不但能够算是线上教学补充,也能算是辅助。而在国内的混合教学模式里面,尽管模式看似较为多元,但普遍性偏低。现如今,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线下教学为核心,线上学习为拓展”“线上学习为先导,线下教学为补充”“线上学习为主动,线下教学为提高”“线下学习和前提,线上学习为补充”。四类模式均有完全不同的运行方式,优势和范围也不一样,教师需要参照实际状况予以合理挑选[1]

(二)教学活动设计

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合式教学更为合理,教师便需要合理运用社区理论模型,也就是将实时学习和非实时学习整合在一起。教师应当将教学活动作为核心,明确基本目标,设计对应的内容,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提升其团队凝聚力的同时,还能激发潜在兴趣,进而对其认知发展起到促进效果。

(三)学习评价设计

当前在对学习评价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未建立一个具有统一表现的标准,通常能够分为三类,也就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其中,诊断性评价指的是在活动实施开始之前,对学生展开全面分析,了解其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基本能力等,从而可以制定一个更具针对性的计划。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评价,包含基本态度、课堂表现、线上时间和讨论状况等,结合实际状况,还可以参照最终结果对计划进一步调整。总结性评价指的是将学生成绩作为核心,并安排教师评估、学生评估和同学评估三组模式,做到全方位分析,继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开展混合教学模式时,教师除了要考虑各类评价的适用性外,有时还可以将其全面整合。

四、混合式教育在儿童护理学教学的实践

(一)整合传统教学和技术教学

早期在进行儿童护理学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点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导致学生的知识理解受到了限制,即便看似完成了记忆,但各个知识点彼此没有任何联系,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教师就需要将传统教学和技术教学整合在一起,以更为合理的模式传递[2]

例如,在进行儿童护理学授课时,教师便可以将书本教学和网络教学全面整合,在传递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其中,课堂负责知识传递,而作业布置可以放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利用互联网答题。教师看到学生的答题情况后,第一时间做出反馈。结合班级学生的综合表现,把握大家整体知识基础的缺陷,从而在网络中搜索更多新的题目,重新呈现在学生眼前,安排其进行练习。如此一来,教学活动就会变得更具针对性,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知识组建,进而帮助其强化对护理学知识的认知。

又如,在进行线下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摄像头进行拍摄,将整个过程完全记录下来。毕竟护理实践需要注意的事情非常多,学生有时无法了解其中的细节,不清楚自己哪些部分的工作存在问题。之后,教师将视频整理好之后,上传到网络之中,让大家在线上自由观察,从各个步骤切入,观察其中的问题。同时,大家还能相互观看他人的视频,了解其他人和自己之间的差异。依靠这一模式,学生就能更好地改进自我,进而提升自身整体水平[3]

(二)提升资源质量辨识水平

在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尽管丰富了学习资源,但由于无效资源很多,很多年轻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筛选。如果阅读了错误的资源,对自身学习和未来工作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反思,持续完善自身的知识基础,完善自身知识库存,以此帮助学生展开信息辨识。

例如,在进行儿童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参照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在网络中搜索对应的素材,包括理论视频、实验分析、真实案例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做到深入理解,教师选用的资源除了要满足教学大纲要求之外,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发展区。若条件允许,还要保证视频资源的趣味性。通过这一方式,护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便会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能力。

(三)加强师生教学互动

现如今很多护理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盲目追求教学效率,而对课堂互动有所忽视,导致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有所削弱,让教师变为一个毫无个人情感的教学机器。教师根本不知道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吸收情况,学生也不清楚如何反映自己的想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在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时,理应确保师生彼此间的沟通,从而使得双方的感情能够有所加深。

例如,在进行儿童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开展融合教育活动之外,还需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像是可以抽出一定时间,在班级里面组织护理行动比赛。这种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大家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彼此交流观点。而教师需要在教室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状况,并及时提供适当的协助。如此一来,学生的能力水平便会提高,同时认识到了合作的意义所在,同时师生的关系也得到了促进[4]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儿童护理学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除了线下知识讲解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辅助。依靠这一模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便会提高,促使学生的整体水平达到更高层次,继而为其自身的实际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露,朱萍,谢莉玲,等.混合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10):49-50.

[2]孙亚茹,杨秀玲,王欣,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2021,10(2):6.

[3]王英李,玉琴,张静宇,秦有智,严亚宁,杨茜.《儿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中外交流,2020,027(005):10.

[4]杨惠敏,马丽丽,陈志兰,.混合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2022(4):78-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