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兆梅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中心小学

摘要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大量的词汇,大量优美的语句,大量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书籍中感知到世界的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识。小学阶段是汲取养分、吸收知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学要用有效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阅读的书籍。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正文


引言:在新课改政策推行以来,语文课程中非常重视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同时,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感悟到一些特定的人生道理。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 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之后的作文写作打下基础。在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优化小学生的语言词汇积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有效的。[1]

(二) 提升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反复的阅读,有一个反复的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的理解。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思考中,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段落反复阅读。小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措施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学生对于文章阅读是没有兴趣的,换句话说,小学生没有定性可以坐在书桌前完整看完一本课外书籍。现在被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充斥着,被网络大环境吸引着,学生丧失了对于阅读的兴趣,沉迷于玩电子游戏。这样的环境下,教师更要担负起教育的职责,帮助学生提升对于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2]

例如,在《小马过河》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鼓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鼓励是提升学生自信心最快速的一个方式,学生在鼓励中可以快速地成长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一样的角色,体验不一样的角色情感,在这种情景方式下,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不断地挖掘和分析,运用童话故事告诫学生一定的人生道理,教导学生在学习故事的期间要学到遇到事情要动脑思考,遇到事情要开拓思维模式,自己去勇于尝试,找到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可以勇敢地做出自己的决定。通过朗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充分地感知课文当中的童趣,体会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理解文中的真实含义。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要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阅读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教师提问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学生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阅读的记忆,使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知到一些人生道理,明白一些价值观念,这样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阅读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好的书籍会带给学生一生受益的道理。[3]

例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让学生认识一些生僻字,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学会写读多音字,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荷叶的形状以及荷叶的作用,荷叶可以入药还可以做菜,使学生学习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时,通过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夏季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钻研和分析,然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具有整体阅读效果的形式,在不断完善阅读形式的阅读效果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阅读的联系和语言体系的增长。

(三)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充分提升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教学背景提高班级内的阅读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并在锻炼学生阅读的能力的同时开展具有小组活动意义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潜移默化的提高阅读能力并让学生树立合作协作意识,然后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结合小组活动的结果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查证,起到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良好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曹冲称象》时,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曹冲称象的故事,将曹冲的方式和大臣的方式做了一个对比。表现出曹冲爱动脑的一面。在教学本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文中的图画产生一定的联想,想象当时曹冲是如何在大臣的注视下,做出这样的决定,曹冲运用自己聪明的大脑,很快速地就解决了称象的问题。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是怎样称大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考验学生的动脑能力,让学生学习曹冲的动脑能力,学习曹冲的思维能力,遇事不慌不乱,遇事处变不惊,善于思考,善于开发自己的大脑,稳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针对本节课程设置小组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然后给学生分派不同的学习任务或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称象问题进行验证,这样能大力提高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在小组合作中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与语文综合素养。
(四)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和作者之间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帮助学生进入一定的课堂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更加具象的方式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在预设情景的期间,教师要选择好一定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进入课堂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书籍中的角色,让学生进行创演,从而在演绎的过程中明白课文所表达的含义,进而体会其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得学生在明白人物情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心得体会,并将心得体会记载下来,并运用到之后的写作当中,丰富学生的语言体系和语言表达能力[3] 

例如,在《望庐山瀑布》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改革教学方式,是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是新形势的发展趋势,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通过看图进入一定的情景中,可以感受到文章的整体氛围,提升学生的思想艺术行为。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教师必须重视看图写话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图画背后的故事。 教师可以预先设定一个情景,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描绘的景象进行想象,真实的感受到瀑布的美丽,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的共鸣,学生刚开始都还不清楚瀑布是怎么回事,通过作者的描写,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直接感叹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到作者见到瀑布之后的真情实感。在讲解古诗的时候,可以教授学生一种比较夸张的写作手法。作者在描写瀑布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夸张词语,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一种大自然的壮观景象。在理论知识学习的期间,只依靠语文教材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境式的教学形式会帮助学生引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想象、情感与思维的碰撞中更加细腻,敏锐,并且可为学生展现出一种世界的美好,教会学生更好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课文文章的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阅读的书籍,并从书籍中感知到一定的人生价值观念。其次,要想增强阅读效果的话,就要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总体上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于文学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庆梅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育2017(2)54-54
[2]崔秀芬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外语文 2017(5)38-38
[3]刘学君 李林涛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14)258-2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