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正文
引言:新型教育改革强调,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教育谁、如何教育、为谁教育的根本问题。随着新的教育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响应教育政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使思政教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但当前,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结合都面临着教学空洞、教学肤浅的问题。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物理课程有效结合起来,是摆在教学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新型的教育改革,传统教学理念中难以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实施了新的课程改革,并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目前的思政教育建设对于鼓励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更为重要,同时也更加注重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之中的体现,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按照政策中所要求的这样做,尤其是一些年龄较长的高中物理教师。这部分教师对教学的新概念和教学方式的新知识不太敏感且接受度不高,并且也并没有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这就直接地导致高中阶段的物理课堂没有真正地面向学生,也没有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更没有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高中阶段学生不仅没有培养起来物理学习的思维,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高中物理的课堂质量以及效率也没有提高。
(二)教学的方式单一化
众所周知,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高中学习的这一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更加容易被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所吸引。很多高中学生对物理的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认为高中物理的学习十分困难,这不仅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同时,一些学生非常抵触物理老师的课堂,这种情况深刻影响了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教学方式是照搬书本内容,并没有融合思政元素,也没有使用其他教学法来激活物理课堂的教学。此外物理课本中知识点过多,学生很难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很多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疑惑之处或不同的意见时,也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很难发展其自身的思维能力[1]。
二、高中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建设的意义
将思政建设渗透到高中物理的课堂之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和改进高中物理的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教师应深入探讨其应用意义,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
首先,高中物理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技能、理性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这个角度来看,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中物理课程对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多元知识理解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物理这个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显著差异,许多学生在最初学习物理时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稍差,导致总体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基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更加偏向于理性化,合理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充分探索物理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此外,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中物理的课程,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实现技能和人才发展目标。大部分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基本认知和学习技能的发展,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思政教育策略的构建,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整体核心素养水平[2]。
三、思政建设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思想道德品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新型教育路径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思政元素在各个学科之中的渗透,增强其传播渠道的有效性。思政元素在传播的过程之中会很注重“潜移默化”这一点,强化了思想道德品质在高中物理课堂之中的体现,因此在我国的高中物理课堂之中进行包含思政元素的实践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遵循有效性原则。高中物理教师在设置思想道德元素和物理课程融合时,一定要注重从实践的角度改进创新教学策略和形式,以增强思政元素与物理教育融合的有效性。
(二)创新性原则
在开展思政元素和高中物理课堂融合的教学活动之前,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探索自己自身的创新型教学策略、内容和形式,并制定更多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多种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活动,如趣味物理知识比赛、物理实验、在社区弘扬思政物理小讲座、参观物理系列展览等。基于与时俱进和创新融合的原则开展思政元素渗透物理教育的教学活动,才能够取得积极的实践效果。
四、思政建设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路径探究
(一)在物理课程之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在物理课堂上讲解知识时,教师必须认真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为学生们讲述科学家的爱国故事,讲述他们对祖国的重要贡献,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感到骄傲。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课程的整体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物理方面的背景知识引领他们走进物理的课堂,比如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它是根据物理学中的磁学原理发展起来的。19世纪,阿拉伯人将指南针带到了欧洲,促进了欧洲航运的发展,并为新航线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爱国物理学家的故事,比如1955年初冬,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较好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冲破美国当局的阻挠,回到了较为落后的祖国。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制造火箭,钱学森决定从事导弹、导弹和航空航天事业。40多年来,他为中国火箭技术、航天技术和一般国防高技术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前,中国在信息技术、空间技术、高铁技术等先进科技领域取得了享誉世界、引领世界的成果,为全球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在带领学生们了解到这些我国物理学方面的背景知识后,要注重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到高中物理课程之中,让学生们了解到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生们必须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知识和思维的双重方向进行正向的实践和创新,为学生们更好地承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融入发展观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们对事物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对物理的学习也是一样[3]。随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学生可以通过物理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在教授物理概念时,可以融入思政建设中发展观的思想,推进学生进一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们在初中阶段的时候也接触过速度的概念,但那个时候并没有引入标量和矢量之分,学习速度的概念也是处于较为浅薄的层面,在计算跑步有关问题上,学生只能算出跑步的平均速度,对速度这一概念的学习依旧停留在一维空间内。在高中物理学习的阶段,会引入矢量,速度的概念从一维空间提升到了二维空间,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速度是有方向的,且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高中阶段对物理概念更为深入的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之中的现象也会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例如用力朝水平方向扔出石子,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只停留在抛物线运动的阶段,而到了高中阶段通过对速度概念的深入学习,高中学生可以将这个问题模型化,将水平扔石子的运动抽象为平抛运动,实现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跨越。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们感受到不同阶段学习物理概念所带来的不同效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从单向匀速直线运动到直线运动再到平抛运动,事物的学习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量和技能,到一定程度之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实现质的飞跃,通过概念的深入也会完善思政课程建设。
结语:总之,思政建设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实施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把知识和思政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坚持教学与教育紧密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使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功。
参考文献:
[1] 马草原.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2(34):138-140.
[2] 郑佳蓥;郑卫峰.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中方法论教学的初探[J].中学理科园地,2023(19):65-67.
[3] 霰永军.浅谈“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9):20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