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志跃

兴仁市潘家庄镇王家寨学校 贵州省兴仁市 562300

摘要

在“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公平被反复提起,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热门研究课题。但是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有待规范,自我监督能力不足,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比较有限,家庭监督和引导缺失。对此,农村学校及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兴趣教学,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多措并举,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主动回归教学正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家校合作中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立足于基本学情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问题与应对

正文


引言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佳。学校及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理性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给予其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心理关怀。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一、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受家长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重视,学习兴趣不足,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家长没有及时介入其中,积极激励学生,导致学生对学习比较抵触,抄袭作业的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学生甚至迟到早退。

(二)学习习惯有待规范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身处偏远地区,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优质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尽管有的农村留守儿童求知欲比较足,但是难以得到专业系统的指导[1]。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规范,学习方法有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

(三)自我监督能力不足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监督能力较差,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缺乏自主设计、监控和调节个人学习活动的意愿及动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知识经验有待积累,在学习新知识时频频碰壁,高阶思维能力以及理性思维停滞不前

(四)家长监督引导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家庭教育缺位的问题比较严重,家长监督不及时、不科学。有的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没有积极监督孩子完成学业,最终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行为,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坚持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应正视这一群体有限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着力打造趣味十足且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是第一步,教师应主动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知识,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自主规范学习行为习惯[2]。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应做好前期的摸底工作,贴近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实际,关注这一群体的认知期待、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动漫卡通故事以及儿歌融入课堂,打造充满趣味和活力的课堂。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实现自主学习和高效吸收。

其次,教师可以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在“以境生趣”的过程中激活农村留守儿童的思维,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做好准备。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科技类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学科知识,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深度分析情境背后的知识原理,实现轻松上阵和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3]。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比赛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胜心。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习知识,实现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加法”时,教师可以开展抢答竞赛的游戏活动,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答得又快又多又对,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现多措并举,规范学生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获益终身,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应主动拉长战线,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为起点,整合多种教育对策,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首先,教师需要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行为,只有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够直面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做到不退缩、不放弃。

其次,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和课后巩固习惯着手,将习惯培养贯穿于教书育人工作的始终。作为自主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课前预习不容忽略。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前消化所学知识,标注重难点内容,在课堂中与小组成员交流互动,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能够主动跟上课堂节奏,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后巩固和课前预习同等重要,在课后巩固时学生能够自主提炼及融合课堂所学和课前预习内容,逐步形成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教师只需要适时适当地点拨学生,科学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作业菜单,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后,教师应科学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督促、互相支持和互帮互助。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在小组通力合作的过程中深入感受集体的智慧及力量,自主锤炼个人的合作能力、社交习惯、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回归教学正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较为漫长,教师应理性审视教学行为,探索新的教学路径,实现“让教与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顺利过渡。首先,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实,教师应坚持激励教学和启迪教学,全面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挖掘学生的潜能。分层激励非常有必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农村留守儿童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理性看待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性,科学划分学生层次,严格按照分层教学标准组织开展层次化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应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确保学生能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照及肯定,主动跟上课堂的节奏,积极配合和支持教师,做到认真作答、深度思考。比如对于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教师可以适当提升教学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摸得着”。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留守儿童,教师则应提升基础教育所占的比重,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让学生深入感受学习的乐趣,产生较强的成就感。

其次,教师应高度重视常规教育。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主体意识,频频出现失范行为,自主独立性较差,自律意识较为薄弱。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适当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将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融入学科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将规范内容熟记于心并落实到实践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形成较强的纪律性,保持良好的学习自主性[4]。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入信息时代后,技能型人才以及创造性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起点,为学生的可持续成长及发展铺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提问,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自信地说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学生能够开口发言,教师都应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比如在结合“十几减9、8”,带领学生探索新知时,一名留守儿童提出“12-9,2-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2得出7,然后用10-7得出3,这样做是对的吗?”。当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表扬学生的不同想法和思路,然后组织开展小组内部讨论活动,通过集体汇报、集体订正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家校合作尤为关键,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最终的育人效果。学校及教师需要扮演好“领头羊”的角色,定期组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打破学校和家庭的壁垒,在通力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首先,教师需要理性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教育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互动有无中给予家长针对性的帮助及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为有限,大部分从小务农,艰苦的生活经历以及较重的经济压力导致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出现了思想偏差和行为误区,要么放任自流,要么严加管教。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较重,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足。

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利用QQ以及微信与家长取得联系,强化家长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及认知,转变家长的人才观、质量观以及价值观,确保家长能够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及真谛,主动支持和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协同教师一同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在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与家长共同协商家长会时间,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宣传和普及与基础教育相关的知识,深入讲解最新最前沿的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确保家长能够将素质教育理念根植于心,自觉调整家庭教育思路及方向,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最后,教师应多体谅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考虑到家长较重的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在利用线上平台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同时适当进行家访,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及价值。

(五)立足基本学情,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指导者,教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担,密切关注基本学情,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定期布置学习任务,指明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方向,确保学生能够走向学习正轨,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5]。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罗列每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布置层次化学习任务,分析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检查学生的学科作业。确保学生能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自主学习知识,不再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

其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在提前下发学习任务后,留出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迁移新旧知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亲力亲为、认真学习和深度思考。在确保全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认真巩固当日所学,实现高效记忆和快速吸收。最后,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应优化设计学科作业,用作业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弥补学生的思维短板,鼓励学生攻克重难点,实现透彻理解和活学活用,逐步形成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面临诸多的学习阻碍及困境。学校、教师及家长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责任,站在留守儿童的视角,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心诉求、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教学规律,在兴趣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多种教育对策,全面回归教正轨,高度重视家校合作,理性分析基本学情。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保持高涨的学习动机,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主体意识,获得专业系统的学习支持和帮助,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 张胤,尹旭.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7):2.DOI:10.3969/j.issn.1673-5641.2021.07.043.

[2] 周江南,李志萍.农村留守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8):2.DOI:10.3969/j.issn.1673-5641.2021.08.031.

[3] 何桂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

[4] 罗文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J].读与写:上旬, 2021(8):1.

[5] 李顺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对策[J].智富时代, 2019(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