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阅读高效课堂
正文
阅读教学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的关键教学内容,因此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科学规划课程安排,基于大课程视角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教学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发挥课堂教学的导向性作用,实现理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符合新课标与新课改要求,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即便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多年的阅读学习,但是仍旧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与优秀的阅读能力,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学课堂的高效性没有体现出来。现阶段,小学生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呈现出多样化的阅读教学需求,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强化与学生间的紧密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积极性。此外,小学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落实小学语文四维教学目标要求。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以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
(一)内容整合,高效导入
教学导入是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也是调动学生兴趣的关键控制点,因此在该环节中要注重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主体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例如在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中,首先结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包括阅读内容与生活的联动、与文学作品的联动、与自然现象的联动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封面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讨论,其次采用故事分享、微课设置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导入教学,如播放相关影视视频片段,或者提出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其导入到课程中,采用整合教学资源,高效课程导入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校课堂的构建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具有趣味性与体验感的课堂教学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从而更加深入的分析阅读材料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内营造《鲁滨逊漂流记》角色扮演情境,由全班同学一同准备情景扮演所需要的材料,并进行场景搭建,随后遵循学生的自愿原则,分别扮演阅读文本中的“鲁滨逊”、“星期五”、“土人”等角色,在学生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还应当与其他同学一起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充足的鼓励,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表演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表述出来,为其他同学理解阅读内容提供参考价值。通过创建角色扮演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文本中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认知。
(三)技巧训练,抓住关键
阅读技巧的训练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学习方式。例如在初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文中采用泛读的阅读方式,快速浏览阅读文本,掌握课文中的大致内容以及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文本分析能力。在导入教学后衔接泛读文本的教学方式更加的直接,直奔教学主题,同时形成了泛读-扫读-精读的阶梯式阅读过程,使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提高阅读速度与准确性。另外,在技巧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阅读引导,避免学生盲目的阅读跟不上教学进度,例如在课程中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文本中的句子、段落分析其中的语法现象、语言特点等。
(四)促进交流,增强体验
增强教学交互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在高效课堂建立过程中,设置互动交流环节,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情感体感,采用提问、朗读、角色扮演、任务群等方式将学生置身于文本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群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围绕着“关键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再现”等任务展开交流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任务探究小组,将任务划分下去,促使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深入阅读,将教学目标化、区域化,深入阅读后在任务小组内进行深刻讨论,如从课文中梳理主人公的“荒岛求生”过程,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困难,在任务群的探究中体会主人公勇敢无畏的精神[2]。
(五)小组合作,共同成长
小学高年级语文有效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经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活跃枯燥的课堂氛围,还能实现对学生互动与师生交流的促进效果。不仅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还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优势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应相近,且组内成员的学习层次要具有互补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和问题:“鲁滨逊在克服种种困难的过程中,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鲁滨逊的故事。”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为探究的基础核心,在合作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有效锻炼,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用同伴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促使学生获得共同成长。
(六)汇报总结,发展思维
高效课堂建立中要关注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设计汇报总结教学过程,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成果展示平台,同时有利于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结合,形成教育教学的闭环[3]。例如学生完成任务讨论后每个任务小组选派一名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在成果汇报中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对鲁滨逊的冒险精神和生活态度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在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式,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并学生汇报成果进行点评,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中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成长与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要全面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将教学导入、课程活动、教学评价等多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在教学目标导向下,有序推进教学计划,让阅读课堂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促使学生汲取知识、发展思维、获取能力。
参考文献:
[1]薛汉荣.“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师,2023(24):30-32.
[2]张丽娜.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58.
[3]张腾腾.关于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思考[J].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4):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