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花”细无声--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词汇外,更重要的是在提升其英语文化水平,也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小学生要逐渐去了解和接纳新语言,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和提高其基本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其单词积累量、对课文的大意的理解,保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这些单词和用法。在新改革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已很难满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质的需求,因此,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1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质是指的是一个学生拥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着重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同时还对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方面极为重视。核心素质指的是学生在受对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质与重要能力。涉及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的需求;其指向过程较为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并没有把结果当作导向。核心素质是党教育政策的体现,其是联系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实际教育的中介。
2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
英语的核心素质由四个方面构成,即:语言素质、学习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其以人文精神、工具性、实践性为特征。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与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让其进行英语学习时,不仅可以获得英语知识,还能够获得相应的技能,培养其道德品质。因此,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升其人格魅力。在英语阅读教育中立足于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既是教育,又是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在英语教育中,英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是实现英语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主要方式之一。与常规的教育需求相比,以“核心素质”为指导的小学英语阅读教育更加注重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其人文品质。英语阅读教育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了解到一段对不同文化感情后,在思维探索下的一种提升。英语核心素质对于促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增强其学习英语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3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阅读材料与方式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的阅读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比较简单,但还有部分小学英语课程仍然以传统的教科书为基础,尽管这些教科书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是其内容比较千篇一律和标准化的,很难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单调的阅读内容又会让他们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地依靠课本,缺少创新与多样化,导致课堂上缺乏生机与活力,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的阅读教材与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不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素质。
3.2缺乏文化渗透和实际运用
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实际运用不够深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渗透已是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却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思想。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介绍的重要性,也忽略了学生需要了解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及文化内涵这一需求。但是,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专业,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依靠教科书,缺少从实际生活中进行英语阅读的范例指导。这一现象严重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得学生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影响他们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3.3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师生间常有一种疏离感,这就造成了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缺失。互动既是知识的转移,也是思想与感情的碰撞。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另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讲授与背诵,忽略了学生阅读策略、思维能力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既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不能充分发挥其核心素养。
4春雨润“花”细无声--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4.1做好文化熏陶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英语阅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人文教育还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深入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英语思考的技能,为英语阅读教学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解释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传达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帮助同学们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征,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1]。英语教学本身就是让学生体验国外语言的活动方式,因此,老师们不能将阅读内容局限于英语课本中,而是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去感受英语文化,从而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外研版三年级下册“We have Christmas in England”这一课时,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探讨英国圣诞节的庆祝方式,因此教师可巧妙地将跨文化教育融入课堂。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成为一个“小探索者”,通过书籍和网络等资源,了解英国是怎么过圣诞节的,如“布置圣诞树、互相赠送礼物、享受圣诞大餐等方式”,让其体验英国这个西方“春节”的浓郁气氛。接着,在课堂上,老师要指导同学们比较英国和中国春节有什么不同,从节日起源、庆祝活动和饮食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感受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魅力。透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但能开阔眼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更能从不同的文化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其英语综合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做好教学互动
在过去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只会对所读的文本进行字面解释,而在阅读教学上,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单词的汉语翻译以及单词的特殊使用方面,缺乏师生交流,而且很少有同学去深入地反思所读的内容。导致孩子们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记忆英语单词,而不是去理解整篇文章,所以其阅读水平提高得非常的慢[2]。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在课堂上进行交互式的评价,以达到增强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其学科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外研版四年级上册“Do you want some rice?”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Do you want some……”通过频繁的问答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同时还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对常见的食物词汇rice(米饭)、noodles(面条)等进行了熟悉与认识,并掌握该句型的各种用法。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兴趣,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4.3创建教学情景
创设英语阅读情境是提高英语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生的理解力有限,其大部分知识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无法顺利了解那些过于抽象的知识。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进而提升学习效果[3]。在情景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通过对不同水平同学进行激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激发其独立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通过创设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开展,促进英语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术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外研版五年级下册“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这节课时,老师与学生相互问好以后,老师向学生提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your holidays?”通过师生问答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知识,比如一般过去时,以及一些常用的单词和句子,为后面奠定基础。在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假期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了,或者和父母出去外面游玩了。根据这个话题,老师可以引出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教师利用互联网找到中国发展变化的一些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看到这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跟上面展示的图片和视频有关。这种教学方式可勾起学生的回忆,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4适当开展课外阅读
部分英语老师认为,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仍处在初级水平,而课外阅读活动对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效果也很差。其实,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除了老师开展的课堂教学外,还取决于课外阅读效果。教师为同学们选取的英语课外读物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精心筛选,在阅读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以让其父母陪伴他们一起进行阅读,并且还可以在教室里组织英语课外读物交流活动,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检查,保证学生课外读物的质量[4]。课外阅读既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又能提高其学科核心素质。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Storytime环节中,教师巧妙地以教材内容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配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创造故事,既能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创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与老师、同学们分享、交流,使课堂互动、合作学习得以展开。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编故事内容,把创意变成生动的表现,这不仅使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还能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英语的口语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达到语言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5提升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
英语词汇是进行英语阅读的必要条件,这也说明了学生所掌握的词汇数量对开展英语阅读的意义,英语的教学和其他语言的教学流程从流程上来讲是差不多的,都是要先对词汇和句型进行一定的了解,否则在阅读理解文章时,学生根本看不懂文章大意。所以,必须提升基础知识的教学质量,指导学生去认识和熟练运用这些基本词汇,从而提高其词汇积累量,为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在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核心词汇和语法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分必要。如在学校六年级上册“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res long”这节课时,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去领略长城的雄伟壮观之外,还要事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million(百万)、thousand(千)、kilometres(公里)、more than(超过)、something(某物)等关键词进行熟悉和背诵。这样的预习方法,既能消除学生阅读上的障碍,又能让他们对文本中的距离、数量等数量表达有更深地理解,为后面深入学习课文,掌握后面的语言规律和文化内涵打下良好的基础。
4.6开展批判性阅读
英语核心素养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生思维素质,特别培养其批判思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例如,在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时,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例如:“这一动物的特殊生活方式,蕴含着什么样的生态智慧?”“它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它的饮食习惯是怎样的?”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课文表层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如何去发掘更深层次的意义,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与见解。
另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必须安排好讨论和沟通环节,让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或班级形式进行交流,以交流思想,激发思维火花。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培养他们的聆听与尊重,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在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提倡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地筛选、客观地评价和进行逻辑推理。这既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又要能分辨出信息的真假,评价作者的立场与意见,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7实行自主和协作教学
英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有不断学习、终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首先,通过设置预习任务,提供预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教新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事先进行预习,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生词难句,以便在课堂前进行预习。其次,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研究,使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进行研究,共享所学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透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但可以掌握阅读的技能与方法,而且可以更好地学习与解决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英语阅读靠谱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质,让其不但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阅读的基本技能,而且还能够提高其学习技能。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小学老师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以满足新改革对英语教学的要求需求。
参考文献
[1]郭燕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成长,2021(7):88-88
[2]李正红.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真情,2021(2):0067-0067
[3]王婷. 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4):76-77.
[4]龙东林.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新疆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魅力中国,2020(17):165-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