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思考;新课改
正文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因此,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举措,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枯燥的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成绩。首先,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常常被认为是一门抽象且复杂的学科,其中充满了公式和计算。然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这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和挫败感,进而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其次,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和刻板,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教师们往往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无聊,进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许多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无疑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举措
(一)转变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举措之一是转变课堂教学形式,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创新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等方式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思考能力[2]。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2)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解决问题[3]。(3)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方向和位置的概念。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或模型,让他们了解军营的布局和地形特点。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如果你是一名指挥官,你需要派遣部队到指定的位置,你应该如何确定部队的方向和位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方向和位置的概念,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习了方向和位置的概念,还培养了探究和思考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创新课堂导入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状态
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举措之一是创新课堂导入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创新举措:(1)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实例或问题,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4]。(2)游戏导入:利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导入,例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通过参与游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3)问题导入: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求解问题的欲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本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动物故事或实例,比如介绍动物们的体重、食物的重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本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关重量单位的数学游戏,比如“猜重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的概念和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问题的欲望。在本课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重量单位的数学问题,比如“如何测量一头大象的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增加思维导图形式,完善教学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形化方式展示概念和关联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挖掘思维深度,提升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创新举措:(1)引入思维导图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思维导图工具或应用程序,提供给学生使用。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在课堂上、互联网上或家庭学习时绘制思维导图,进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6]。(2)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比如提供一些思维导图的模板或示例,帮助学生整理和总结课堂知识。同时,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充分考虑思维导图的应用,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3)鼓励主动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讨论[7]。在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采摘节---混合运算》为例,在讲解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呈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通过思维导图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对比和归纳,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总结课堂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来展示不同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四)加入教学评价方式,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观察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和反馈。在新课改下,加入教学评价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和测试为主,但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忽略了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在新课改中,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小组讨论、个人报告等形式,以检验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2)实时评价与反馈: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在课程结束后才进行,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评价系统或在线学习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及时修正教学内容和方法。(3)自主评价与互评:传统上学生的评价主要由老师完成,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和自主思考。在新课改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自我评价和互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举措包括创新课堂导入形式、增加思维导图形式、加入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这些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善教学知识体系、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相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会更加完善和有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彩. 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新课程,2022(28):92-93.
[2] 张万虎.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 成才之路,2023(17):133-136.
[3] 石会芳.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1(4):80.
[4] 黄曼妮.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 中外交流,2020,27(3):158-159.
[5] 韦雪.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以学定教"的新方法[J]. 教育,2022(39):71-73.
[6] 马兰梅.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 中外交流,2021,28(10):1556.
[7] 韩峰.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的路径探究[J]. 互动软件,2021(4):1257-1258.
[8] 拉巴. 探究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 文渊(高中版),2021(12):2961-2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