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数学;挑战;对策
正文
引言:初中数学作为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铺垫,其教学内容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基础。基于“双减”政策,教师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这一变化迫使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挑战
1.提高课堂效率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挑战源于政策对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这一需求迫使教师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最大化每一课时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效率的压力也涉及如何在缩短的教学周期内完成课程要求的广泛内容。教师必须在保持教学质量的同时,精简教学内容,确保核心概念得到充分覆盖。教师还需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整评估方法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由于家庭作业量的减少和对校外补习的限制,传统的评估模式不再完全适用。教师需要探索新的评估策略,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适应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要求。教师必须开发更多以课堂表现为基础的评估方法,这些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管理上进行精确地调整。教师还需提高形成性评估的使用频率,这种评估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仅关注最终的成绩输出。形成性评估的增加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包括设计合适的评估工具,有效地集成这些工具进入日常教学,以及处理大量的评估数据,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促进自主学习
在“双减”政策的框架下,随着对校外补习和家庭作业量的限制,学生更多地需要在课堂内获取知识,并在课外借助自我指导的方式继续学习。这要求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这种教育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包括如何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同时提供足够的资源,以帮助学生在没有直接教师干预的情况下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还面临如何有效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项目中的表现,确保这些评估既能激励学生,又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缺少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持续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是一个复杂的任务。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创新能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同时确保教学内容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应对对策
1.结合互动白板教学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利用互动白板教学,教师能够将传统的数学教学转变为一个更动态的学习过程。互动白板的使用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提供丰富的交互可能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同时也支持教师实施更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互动白板还能够实时反馈学生理解情况,助力精准教学。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单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白板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动态变换,使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图形从平面到立体的过渡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立方体的不同视角,经过旋转,帮助学生理解立方体的各个面和顶点的空间位置关系。互动白板上的模拟软件还允许学生自行操作图形,进行切割或折叠,探索如何从平面图形构建出立体图形。借助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可以观察教师的演示,亲自参与图形的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即时得到教师的反馈,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激发探索兴趣。
2.强化形成性评价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方法逐渐不足以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故而强化形成性评价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策略。形成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能够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允许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平行线的判定》这一数学概念为例,教师可以在介绍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一系列简短的应用题,来测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这些测验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进行,允许教师快速获得关于学生理解水平的反馈,并根据结果调整随后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白板或其他教学工具,实时展示平行线判定的图形示例,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段组合,并询问哪些线段组合能形成平行线。借助这种互动,学生能够加深对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理解,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增强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设计一项活动或小游戏,经由这个项目来展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种项目能让学生借助实践活动深化理解,增强沟通能力。在项目结束后,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和项目结果进行评估,关注学生的学术成就,还涵盖其他重要的教育目标。借助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原理,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合作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的即时反馈能够确保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生动。
3.开展项目学习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项目学习强调借助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以《轴对称》为例,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一系列实验活动,来探索对称性的数学原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学习到轴对称的定义,借助具体的创作活动来应用这些知识,例如设计图案或构建模型,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个为期几周的项目,让学生探索轴对称艺术作品。项目开始阶段,教师介绍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之后学生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创建一个轴对称的设计项目。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纸张剪贴、绘画或数字工具来实现设计。在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研究不同的对称图案,分析其对称轴,然后设计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对称轴的原创作品。为了深化理解,学生还需要准备一份报告,解释设计如何对称轴的位置及其对图案影响的描述。在项目的最后,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全班,进行讨论。这个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与艺术结合的兴趣,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需通过理论深入分析以提供明确方向。教育质量与学生负担的平衡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能够紧密结合,进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万俊.“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J].科学周刊,2024,(12):76-78.
[2]魏玉华,张静.“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有的作业观——以中考复习阶段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为例[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4,(03):1-4.
[3]李志军.“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教育,2023,(34):48-50.
[4]杨婕,汤琼,闫旭,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使命与担当[J].中学数学,2023,(10):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