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正文
我们可以将高效课堂中的“效”理解为效率及效益两个方面,其中效率指的是课堂时间内教师的整体教学速度,是教学时间与学生所得收获形成的比例,而效益则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整体发展情况的衡量。在新课程背景下,笔者认为课堂效益的认定,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既需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需要兼顾学生能力、思维、品质等各方面综合发展[1]。高效课堂中应通过效率及效益的共同提升,来促进课程进步及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在了解高效课堂内涵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更为完善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方式切实提升教学效率及效益。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原则
(一)高效性
高效性是构建高效课堂应坚持的首要原则,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效率放在首位,而是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做到既能兼顾时间,又能促进学生发展,这就需要教学内容、方法的合理化设计,对教师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二)主体性
该原则指的是教师教学期间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多元化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知识探究,为学生创设自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期间完成对理解、深化、运用知识的过程,并锻炼其核心素养。
(三)发展性
该原则指的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采取合理有效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看待学生身上的优点与不足,通过教学评价等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发展空间。
(四)创新性
该原则指的是在教学理念、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在新型教学时代及需求之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进行合理化创新,即使转变思想、创新手法。尤其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要善于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经长时间教学实践及研究笔者发现,当初中学生在面对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时,学生学习积极性、专注度都会大幅提升,能坚持更持久的时间投入学习,对教师教学指令的配合程度也更高,这些对提升课堂效率及效益都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若想有效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采取合理措施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初中教学中,在提升教学趣味性及有效性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2]。其主要指教师通过多元化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或相对真实)且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当中能被引发情感共鸣,在情感驱动下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在情境内容的启发下加深知识理解,情境教学主要可分为创设画面情境及体验情境两种方式,教师可选择其中一种或视实际情况将两种相结合。
以初中语文《背影》这部分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向学生家长搜集背影照片,在正式上课期间将家长的背影随机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猜一猜哪一个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的背影有哪些特点,与自己印象中的是否有不同等。此时学生会展开积极讨论,并在画面的带动下进入规定情境当中。其次,当学生经过讨论以后,教师可再为学生展示一个照片,是《背影》这篇文章中的插图,有了情境的引导,学生会开始猜测这是谁的背影,此时教师可引出教学内容。后续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看父母背影的感受,去共情作者的感受,结合文章细节描写作者父亲背影的自然段,其体会作者每次看到、想起父亲背影时的情感变化,并结合细节描写手法描写自己父亲(母亲)的背影。
短短几分钟时间,教师通过照片引导学生交流,以画面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反思,让学生一步步紧跟教师步伐对文章进行探究,大幅提升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以己度人加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还能学会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等写作手法,提升写作能力及共情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孝顺父母、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在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发展,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创设高效教学流程
诚然,构建高效课堂单纯激发学生兴趣是明显不足的,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进行合理化设计,通过科学取舍、合理安排提升教学效率及效益。首先,对于教学内容而言,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侧重点与针对性,部分不必过度强调的内容可适当简化,在保证知识框架完善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升教学效率[3]。
比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大致内容,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写作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本节课笔者将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写作教学及情感培育上,基础知识部分初中学生已经可以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将其与情感培养融合在一起,随着文章理解深入的加强,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升华。写作则作为重点内容讲解,提升学生人物描写及细节描写能力。在明确教学侧重以后,教师需结合教学侧重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确保提升效率的同时,保证教学效益。
(三)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形式
教学手法的创新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途径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已经有大批量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用,以下将以小组合作教学及信息化教学两种手法为例展开简要阐述:
1. 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学生以共同教学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教学手法。该教学手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多元化思维及能力,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推动价值[4]。比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体分析文章,总结文章社会背景,分析每自然段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通过孔乙己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人物特点及性格,结合整体文章讨论对孔乙己的看法,交流文章带给大家的启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结合《孔乙己》中的片段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角色扮演,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完成剧本改编、情节设计、角色分工、场景搭建等工作,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片段。学生在小组合作期间,能学会协同合作、友好交流,学会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共同分析、讨论文章意图,不仅能锻炼合作意识及能力,还能形成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其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个过程非常自主、自由,是学生主动求知,而非教师被动灌输,将大幅提升教学实效性。
2.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流程的融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越发常态化,其为教师及学生都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而高效课堂的构建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比如,前面提到的情境教学,就运用到了信息技术,此外还有多媒体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等,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趣味课堂导入等都能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到更好的运用。以翻转课堂为例,其能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教师首先将课堂教学重难点内容及基础内容整合在微课视频当中,上传在线上教学APP,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打卡预习,并线上提出学习问题,教师则结合学生问题调整教学侧重点,正式上课期间,有了课下预习的支持,教学效率会大幅提升,教师则可借此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实践探究活动,锻炼学生核心素养,如此教学效益也会提升[5]。总之,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设便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采取合理化措施为学生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坚持高效性、主体性、发展性、创新性等原则,研究切实可行措施提升教学效率及效益,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多途径教学,充分融合小组合作、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新型语文教学形式,以高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全面性、长远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申伟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上旬),2023(12):43-45.
[2] 刘涛.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23(43):72-75.
[3] 吴恬恬.“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方法探究[J].成才之路,2023(27):89-92.
[4] 沈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教师博览,2023(27):31-33.
[5] 董代群.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安徽教育科研,2023(24):7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