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护花,静听花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正文
引言
德育是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整体的教学管理质量和育人成果。小学班主任应扮演组织者、聆听者以及教育者的角色,深度剖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导向,站在学生的视角,正视小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期待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德育活动,纵向推进小学德育教育改革及创新,实现春泥护花,静听花开。
一、小学生核心素养下的基本内涵
小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关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体包含文化与知识基础、自主管理与发展能力、集体与社会参与意识。良好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以较强的主人翁精神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主动跳出自己的“小世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规范。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对策
(一)组织主题班会,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
作为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主题班会的育人优势较为明显,对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有重要作用。在“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可以灵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可视化课堂,图文并茂地呈现德育内容,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整体的德育教育质量和效果[1s]。在依托主题班会开展德育时,班主任首先应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期待、兴趣爱好以及思维习惯,实现对症下药。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将角色表演、歌唱、演讲、朗诵等形式相结合,突出德育主题,实现寓教于乐,全面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比如班主任可以围绕“我是文明小公民”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设置公交车上让座、公共场合排队以及在图书馆将手机静音等多个场景,鼓励学生自主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深入领悟班会主题内涵,争做文明小公民,学会在公共场所中遵守社会公德,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其次,教师可以适当提升主题班会的层次和水平,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反思和自我调整,学会利用法律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负责。
(二)关注问题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问题学生是班主任的重点关照对象,班主任需要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面向全体学生,给予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照、鼓励、肯定、包容和尊重,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接受德育教化及熏陶,实现全面发展[2]。在以问题学生为对象组织德育活动时,班主任首先需要理解问题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天性特征。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在行为以及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往往落后于他人,失范行为较多,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不足,不良行为和不良观念频频出现。班主任应坚持激励教育和启发教育,正面引领学生,理性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时适当地点拨学生,正确引导问题学生。
比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往往我行我素,缺乏纪律意识,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在课堂中交头接耳。班主任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和学生家长互通有无,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与学生家长商讨教育方案,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齐头并进。其次,班主任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避免公开批评和苛责问题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能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及肯定,进而重拾学习的自信与心,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和道德感,变得更加友善、上进、积极和主动。
(三)遵循多元准则,保障最佳德育教育效果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更为复杂,要求比较严格。为了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班主任要严格遵循多元德育准则,提升整体的德育教育效果。首先,班主任应遵循发展与引导原则,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避免单一僵化地灌输理论知识,机械性地讲解学校管理制度以及班级班规,而是将小学德育视作动态化的学生管理过程,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正视学生的性格及能力缺陷,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及优势。比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具有较强的艺术天赋。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班级美化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美术优势,自主绘制班级板报并装饰教室,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维护班级环境,形成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自觉遵守班级秩序。
其次,教师应遵循全面与开放原则,高度关注学生的能力生成以及多元能力的全面发展,着力打造开放课堂,整合利用现代信息资源,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整合优质的德育资源,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比如在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内容,营造开放包容、愉悦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动,尝试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搜集与德育主题相关的材料,自主挖掘社会化资源并整理材料,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再次,教师应遵循多元与多向原则,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成长目标,理性看待学生在学习能力、成长速度以及学习基础上的区别,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直接设定条条框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基本不受限的德育课堂中主动探索新知,实现良性成长,最后,班主任应遵循社会与生活原则,深度分析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目标,将其与学生的社会属性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和引导,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素养。
(四)坚持以生为本,拓展学生自我管理渠道
小学班主任德育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及发展为落脚点。为了实现终极德育目标,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拓宽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渠道,实现多措并举。首先,班主任需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尽量避免过度强调班级秩序,而是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教会学生学习技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4]。其次,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一份子,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体能动性影响着班级管理质量和德育效果。班主任应高度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行为,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定班级管理方案,协商探讨班级管理制度,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在通力合作中实现群策群力,充分彰显集体智慧。
最后,班主任需要精心制定民主管理制度及模式,理性分析学生自我对话以及自我管理的需要,以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意识为目标,简单传授自我管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最后,班主任应将班级德育与情绪管理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情绪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开展德育活动时,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心理问题疏导和自我情绪管理,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学生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享受班级自主管理的全过程。
(五)加强教学实践,全面发展学生兴趣爱好
“教书”与“育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两者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在推进德育改革时,小学班主任需要从教学实践着手,尝试多种教学实践对策,全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首先,班主任需要紧密融合人文知识与班级管理,发挥教学实践的育人优势,逐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涵养,强化学生对班级管理政策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严格约束自己[5]。比如班主任可以结合人文内涵以及人文知识布置班级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宣传板报以及班级标语,尝试利用自己在语文中学习的知识装饰教室,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其次,班主任可以将科学精神与班级活动相融合,鼓励学生自主迁移科学知识,形成较强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保持高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一角布置绿化植物,美化教室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植物,学习植物的养育方式和栽种方式,经历浇水、除草、施肥、蛀虫的全过程,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劳动意识,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保护植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小学德育教育要求更加严格,小学生面临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及发展铺路,小学班主任应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全面加强德育教育改革及创新,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坚持公平教育,关注问题学生,严格遵循德育准则,站在学生的视角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全面成长以及自我管理,逐步成长为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姜喜香,李法周.春泥护花,静听花开——在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2(1):143-144.
[2] 曾丽容.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1(7):2.
[3] 陈瑜.核心素养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开展的具体方法探究[J].小学时代, 2019(20):2.
[4] 陈秋花.核心素养下,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J].小品文选刊:下, 2020(1):1.
[5] 吴镇昌.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渗透策略[J].师道:教研,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