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白文婷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第五中学 755200

摘要

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英语在中国对外交流、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教师应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引导学生用英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在国际交流与沟通中的能力。本文立足于当前背景,首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随后进一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融入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应对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能够为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传统文化;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正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尊重并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更可提升其国家意识[1]。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积极“走出去”,亦需注重“引进来”,同时也要将中国文化深植于教学之中,让学生真正认识并尊重自身文化,将中国优秀文化推向世界。

(二)提升文化自信,丰富学习体验

    英语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之一便是文化自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渗透。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尊重本民族文化,还能激发学生对其他国家优秀文化的尊敬与鉴赏。通过对比中国与西方文化,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得以增强,进而推动其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和道德观念。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这些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本国文化的精髓,还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文化立场和观点。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定位自我,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联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缺失问题

纵观我国现行中学英语教科书,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凤毛麟角。尽管教科书在写作风格上颇具趣味与美感,但其内容大多仍聚焦于西方文化、风土人情及日常生活,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却难觅其踪,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一大缺失。正因如此,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未能充分融入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忽视日益加剧,进而会导致其英语学习偏科的现象[2]

(二)对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狭隘理解

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教科书对“文化意识”的重视,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英、美的家族文化简单等同,致使大量西方文化元素涌入中学英语教学领域。尽管教师们竭力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却未能让学生深入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导致许多英语基础扎实的留学生,在面对向外国友人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显得力不从心,无疑偏离了英语教学的初衷。

(三)考试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检测的欠缺

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仍固守在“应试”的轨道上,即学习目的以“考试”为导向,使得学生对特定考试内容过度关注。通过对历年试题的深入分析,发现其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屈指可数。即便偶有涉及,也未必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入,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不足,进而影响到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对相关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研读教材文本,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科书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教材不仅是英语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往往将“文化”与“语言”分开处理,导致教学实践中过于偏重“语言”而忽略了“文化”。因此,教师必须对教科书进行详尽的解读,准确理解其设计意图和核心内容,以最大化地发挥教材的潜在价值。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课程《Why do you like pandas?》一课时,教师可以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细读,发现文章中不仅介绍了熊猫的生物学特征,还涉及到了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和平、友谊和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应该对熊猫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进行研究,了解熊猫作为国宝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熊猫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以及它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解读。

(二)通过对比性学习,强化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显得尤为关键,不仅能够作为比较的桥梁,帮助学生洞察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还能深化学生对自己母语文化的理解。通过跨文化的对比,学生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文化身份,还能激发其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3]。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这一工具。

以人教版教材中的《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课为例,教师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异同,比如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不同文化的庆祝方式和背后的文化意义。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介绍中国的传统生日习俗,如长寿面、生日蛋糕的象征意义等,让学生在了解西方生日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表达能力。

(三)设置以“文化自信”为特质的课堂评价量表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导向,教师要设计以文化自信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表,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多样态、多层级的动态评价框架,以实现——一体化的目标。量表专门针对故事教学课堂进行评价,从目标设定、教学实施和教学成果三个维度进行考量。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主题选择、文本阅读和学生情况分析。从语言能力提升、文化实践活动和思维创新三个角度评估教学成效。该量表不仅关注课堂环境的营造、行为准则的遵守、思维逻辑的清晰等人文素养的展现,还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展现的文化素养,如积极向上的态度、主动参与的意愿、专注倾听的习惯、文化意识的培养等。同时,该量表也注重师生在文本解读和主题理解方面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对主题的精准把握、对世界的多元观察认知、对事物的多角度看待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出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并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相信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 卢曼微.运用微项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校园英语, 2023(2):154-156.

[2] 肖洁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J].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5):4.

[3] 郭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析[J].英语教师, 2022, 22(2):87-89.

 

作者简介:白文婷 宁夏 本科 中教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初中英语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