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吕超楠

211322199402106525

摘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乡村是农民生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乡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还需要遵循农村优先发展原则,高质量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振兴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乡村作为城乡发展的地域综合体,在城市化发展中发挥着生态、社会、经济等价值,通过构建城乡融合网络体系,重建新型城乡关系,弥合城乡差距,全面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将围绕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展开论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策略,彰显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核心,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共同富裕

正文


一、引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乡村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场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经济繁荣发展有助于满足农民发展需求,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赋予五大要点,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路径,乡村振兴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满足农民发展需求,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1]。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加速,吸收了农村大量的人力、物力等,造成了农村资源向城市流失,导致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产业结构落后、人才队伍不健全,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因此,要想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重点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现代化改革发展,让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村发展,强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动力,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优化乡村振兴资源配置,为乡村振兴带来保障,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二、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2]。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通过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加强脱贫攻坚建设,提高农村经济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城镇化发展中,振兴中华不能只依靠城市发展,还需要关注到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缩小城乡贫困茶具,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相辅相成,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保障,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了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全面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民经济增收带来保障,提高农村经济水平[3]。其次,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共同富裕要求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为农民带来了长期稳定的收入,将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到高水平层次,符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通过将共同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目标,有助于增强乡村振兴动力,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民富裕目的。总的来看,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共同富裕,是实现乡村发展的统一目标,在全面小康背景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乡村公共资源配置

当前城镇化发展中,存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落后,难以满足农民发展需求。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加大农村公共资源建设力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首先,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生物服务带来保障,构建农民广场、农民舞台、乡村图书馆、乡村阅览室等基础设施,开展多样化农村服务活动,构建全面共享的农村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服务水平提升[4]。其次,加强农村交通、互联网等硬件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公路建设,构建高质量乡村交通体系,建设网络基站等设施,为农村带来网络保障,确保乡村振兴的高质量落实。除此之外,全面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资源配置,建设城乡教研联合体,组织乡村与城市教师交流合作,大力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医联体,增强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完善乡村医疗资源配置,配备专业的医疗器材,为农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保障,确保农民也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公共资源,提高农村的生活满意度,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体系

共同富裕离不开乡村产业发展,在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要积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农现代化为根本抓手,创新农业产业机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趋势[5]。首先,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农村当地特色,大力支持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完善的农村产业链结构,加快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为产业发展带来保障,推动乡村产业向城镇化市场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其次,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坚持品牌强农的原则,结合农村发展要求,进一步扎实推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农产品品牌标识等,树立品牌化理念,增强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农业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制定品牌故事,与乡村振兴发展相结合,增强品牌认同感,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农博会等线下活动,增加品牌曝光度,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创新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解决农产品出口问题,结合当前农业发展趋势,构建农村合作社,由当地农业部门引导,为农产品市场推广带来渠道,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创新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利用企业带动农户的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与企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创新平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电商平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电商直播等形式,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提高农民收入,在乡村地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提供电商培训、物流配送等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网络销售产品,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三)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动力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因此,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需要加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建设新农人才队伍,确保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首先,完善乡村人才引进机制,构建完善的薪资福利待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落实乡村振兴基层服务人才推广,为乡村振兴带来人才保障,在人才引进中,积极构建乡村引才平台,与教育部门合作,落实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吸引大量专业人才队伍,提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效果。其次,加强农民人才队伍培训,完善乡村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落实农业知识培训、乡村振兴培训等工作,增强农民的综合实力,开展农业培训班、家政培训班、建筑工培训班等,培训内容涉及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等,符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大力发挥农民的创造力,让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除此之外,加快新农人才、科技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人才活力,将乡村作为人才培养的战略要低,以人才活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提高乡村人才科技实力,促进乡村创新发展。同时要积极吸纳外界人才,通过招商引资项目等,引进有知识、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让更多优秀人士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建设中[6]

(四)落实乡风文明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是乡村文化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需要积极落实乡风文明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提高农民文化素养,促进农村和谐健康发展。乡风文明是在社会发展中,乡村形成了的优秀文化,是实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大力支持非遗文化传承,落实乡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更好地形成浓郁的乡风文化氛围[7]。首先,加强乡风文明文化保护,积极挖掘民间文化元素,构建深厚的乡风文化底蕴,加强非遗文化传承,构建乡风文化档案库,对非遗文化进行记载,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工作,如古建筑、传统村落等,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的。其次,组织开展乡风文明文化实践活动,举办歌舞表演、民俗表演活动,增强农民生活动力,例如在国庆节开展爱国文艺汇演、在端午节举办龙舟表演、开展民俗文化游戏活动、农民运动会等,更好地提升乡风文明水平,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文化活力。除此之外,加强乡风文明文化宣传,借助新媒体传播路径,通过村委会广播、网格群、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形式,宣传本土文化特色,更好地传承发展地方文化特色。

(五)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乡村振兴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生态环境建设也是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度额关键路径,需要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为农民生活提供适宜的人居环境。尤其是目前很多乡村地区污水严重,垃圾废弃,影响到乡村振兴发展,因此,要大力支持乡村环境保护,通过乡村绿化等方式,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积极落实乡村污水整改、垃圾整治等活动,在乡村进行厕所改造,确保生活废物的合理处置,同时加大污水治理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了解生活污水处理技巧,避免造成水资源污染。同时要严格限制乡村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化学农药的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农药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不断强化乡村绿色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乡村绿化建设,落实住房改造,道路优化等工作,通过统一建设小花园、道路绿化等形式,增强农村美观性。同时,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保护自然植被,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除此之外,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建设,改造农村旅游场所,结合乡村发展特色,构建纪念馆、森林公园等旅游场地,进一步增强农村生态活力。

(六)加快乡村数字化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是现代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有助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抓好落实生产力建设,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技术、农业产品的数字化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利于数字化技术助推乡村振兴。在数字化转型中,积极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技术,构建互联网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发挥大数据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产业数字化、生态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更好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运用科技支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借助AI赋能,构建乡村振兴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例如AI农田建设,利用5G技术创新农业技术体系,搭建虚拟农田场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水平。除此之外,构建数字乡村,全面落实数字化建设顶层设计,完善互联网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发展,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8]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把握乡村发展趋势,为乡村经济水平增长带来保障。因此,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完善乡村公共资源配置、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体系、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动力、落实乡风文明文化建设、加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乡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等策略,落实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构造详细蓝图,不断创新乡村振兴理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参考文献:

[1]章刘成,常纪锋,尤婷婷.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J].对外经贸,2024,(04):61-64+97.

[2]李林.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9(02):125-136.

[3]于文领.城乡融合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24,(02):162-168.

[4]张文旭.乡村振兴背景下共同富裕实现的现实瓶颈与优化路径[J].农业经济,2023,(12):89-90.

[5]张丽莉.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3):24-29.

[6]赵小钥,兰定松.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J].贵州社会科学,2023,(10):144-149.

[7]崔社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29):19-22.

[8]刘崇宁.基于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进路[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09):77-80.

 

作者简介:吕超楠 1994.02.10  辽宁朝阳  硕士研究生 助理讲师 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