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野下初中英语情境课堂的建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国内教育改革深化工作的推进,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提升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新挑战。单元视野下初中英语情境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以其情境化、任务型、互动性强等特点,为应对上述挑战提供了有效路径。本文旨在探究单元视野下初中英语情境课堂的建构,通过理论分析与课程教学实践,为初中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落实提供一定参考。
先分析了单元主题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确定了该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明确单元主题内涵,包括主要知识点、语言技能要求、情感态度目标等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情境导入激活兴趣、情境任务驱动学习、情境评价反馈调整等对策,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等品质。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学校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辅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互动教学方式,同时也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数字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方法有所丰富,但是实际教学效果提升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面临词汇记忆困难、语法理解不透彻、口语表达不自信等问题。尽管许多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学习动机、兴趣、策略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1]。而教学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繁重的教学任务、有限的专业发展机会等因素制约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和实践新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总的来说,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虽在教材体系、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所进步,但依然面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偏弱、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评价体系过于应试化等问题。
二、单元化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体现
(一)系统构建知识体系,促进深度学习
单元化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主题鲜明、逻辑关联的单元,有助于教师从宏观层面规划教学,确保知识点间的有机衔接与递进。这种结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单个知识点的同时,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而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长期记忆。而且系统化的知识构建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从表面的记忆转向对知识本质的理解。通过对比、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学生能深入理解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提高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2]。此外,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有助于信息的高效存储与检索,促进知识的长期保持,降低遗忘率。
(二)情境融入教学过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单元化教学模式强调情境创设,将语言知识与技能置于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实际或模拟情境中进行教授与练习。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制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而且在情境化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听众,而是需要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角色。通过完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制作、解决问题等任务型活动,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自然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锻炼听说读写各项技能。
(三)目标导向教学活动,实现个性化发展
单元化教学模式以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始终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确保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与能力水平。通过分层任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与速度下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3]。此外,单元化教学模式强调形成性评价与反馈,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困难,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助力每位学生在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方面取得均衡且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全面提升英语综合素养。
三、单元视野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一)教材内容情境化重构
1.主题情境提炼
深入剖析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各单元主题,提炼出核心情境线索,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围绕主题展开,增强教学的连贯性和情境的真实性。对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主要是明确其中涵盖的知识点、语言技能要求、文化元素以及情感态度目标等。比如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该单元的主题是"请求与应答",同时要明确其涵盖的主要知识点、语言技能要求、态度目标等,该单元的主题是"请求与应答”。
从语言知识层面来看,本单元围绕请求与应答这一核心主题,系统教授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点。首先,通过学习并熟练运用"Could you please.", "Would you mind.", "Can you."等常用句型,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恰当地提出请求。同时,教授学生如何使用"Yes, of course.", "Sure, I'd be happy to.", "Sorry, I can't.I'm afraid I can't."等句型进行回应,培养学生在面对请求时既能表达同意与乐意帮助的态度,又能得体地传达拒绝信息。其次,对情态动词could, would, can在请求语境中的用法进行详细解析,使学生理解它们在表达请求时所蕴含的礼貌、委婉与尊重之意。此外,强调附加语如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等在保持礼貌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最后,通过介绍日常家务活动相关词汇(如clean, tidy, sweep, dust, fold, wash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物品名称,为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供必要的词汇储备。
2.知识技能情境嵌入
将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巧妙融入情境之中,通过模拟真实语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和运用知识技能。本单元旨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在听力训练中,通过聆听与主题相关的对话、短文或指令,学生需能准确捕捉请求与应答的关键信息,理解话语背后的意图与情感[4]。在口语实践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进行实际的请求与应答对话,如请求家人帮忙做家务、向朋友借物、邀请同学参加活动等,以此提升其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比如,开展Requesting Help with Homework对话:
A: Hey, Lily. I'm really struggling with this math problem.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hand? B: Of course, Tom. What's the problem you're having trouble with?学生需能准确捕捉请求与应答的关键信息,如"A: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a hand?" 和"B: Of course, Tom.",理解话语背后的意图(寻求帮助与愿意提供帮助)与情感(困惑与热心相助)。这样的听力训练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迅速识别并理解他人请求与应答的核心内容,提升听力理解能力。而在阅读活动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文章或短篇故事,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识别并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增强其阅读理解与词汇运用能力。在写作练习中,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或情境要求写出简单的请求信件、便条等书面表达,如请求老师允许请假、申请加入社团等,旨在培养其书面表达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二)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
1.情境导入激活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游戏、故事、问答等互动形式,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开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教学活动情境化设计是单元视野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旨在通过创建与主题紧密相连、富有趣味性和现实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度,进而提升语言学习效果。当然情境设计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同时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确保其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兴趣和未来需求相吻合,真实、相关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关联起来,提高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和迁移性。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为例。单元主题为参观博物馆,旨在教授学生关于过去经历的相关词汇与表达,以及如何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询问他人经历及分享观展感受等交际技能。播放一段关于世界知名博物馆(如The Louvre in Paris)的短片,展示其丰富的藏品、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热闹的游客场景,短片中穿插英语解说。然后通过互动游戏来引发思考,组织学生进行“Museum Scavenger Hunt”游戏。提前准备包含博物馆常见物品(如painting, sculpture, exhibit label, audio guide等)的词汇卡片,让学生在观看短片过程中找出对应的物品并用英语描述。最后通过讲述一位学生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的经历,“Last summer, I went on a field trip to our city's history museum.”来深化故事理解。通过情境化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与语言实践奠定基础。
2.情境任务驱动学习
设计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情境化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英语进行思考与交流。在情境导入的基础上,通过单元主题融合,深化任务驱动,加深学习理解。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的单元主题,同样都是描述过去某个时间点正在进行的动作,旨在教授学生使用过去进行时态描述事件发生时个人或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两个单元内容可以融合讲解,深化学生对过去式知识的理解与使用。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一组学生扮演正在家中做家务、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的家庭成员,另一组学生扮演突然到访的邻居。邻居需用英语询问家庭成员暴风雨来临时各自正在做什么(如"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家庭成员需用过去进行时态回答(如"I was watching TV.")。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在模拟真实对话中练习使用过去进行时态描述过去某时正在进行的动作,使用过去进行时态,并尝试使用相关词汇(如suddenly, when, while等)提升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通过以上情境任务驱动学习活动,教师成功地将学生置于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的实际情境中,促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英语进行思考与交流,提升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情境评价反馈调整
情境评价反馈调整是情境任务驱动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实施过程性评价,动态监测学生在情境活动中的学习进展,及时反馈学习成效,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第一,做好观察与记录。教师作为情境活动的引导者和观察者,需全程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与表现。观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项目制作等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法准确性、词汇丰富度、语音语调等)、交际策略(提问、回应、协商、解释等)、合作态度与能力、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等[5]。这些观察结果应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形成过程性评价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进行讨论与反思。在情境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分享活动体验、交流学习心得、反思自身表现与合作效果。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情境任务中语言运用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同时,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与学生共同讨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经验及改进措施,使学生在反思中深化对学习过程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反馈学习成效。基于观察记录与讨论反思的结果,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具体、明确、建设性的反馈。这包括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肯定与指导,对合作与创新能力的赞扬与建议,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指正与解决方案。反馈应注重个体差异,既肯定学生的进步与亮点,也指出有待提升之处,并提供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量表、等级评价、评语等形式,将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生,以便他们长期参考。
第四,最后根据评价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如针对普遍存在的语法错误,教师可在后续教学中强化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对于合作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可设计更多团队协作活动并提供团队建设指导;若发现学生对某一主题特别感兴趣,教师可拓展相关教学内容,激发进一步的学习热情。
结语
通过对单元视野下初中英语情境课堂的深入探究,明确了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通过剖析单元主题内涵,设计情境教学活动,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展现了情境课堂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团队合作等品质。根据实践来看,单元主题英语情境课堂教学是应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挑战,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希望更多教师不断探索与完善情境教学策略,以此来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