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改编教材(原创)习题的案例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理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学校 414008

摘要

“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辅导,那么精选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能否减量而不减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双减”改编(原创)习题

正文


一、“双减”政策

当前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是学生的家庭作业、课外训练的超负荷学习, 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重, 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另一方面是家长的经济、精神压力较大,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 为了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国家提出了 “双减” 政策, 并提出 “五育并举”, 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和减短完成时长杜绝出现机械的、无效的、重复性的、惩罚性的作业

二、当前作业布置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不少同学认为大部分数学老师的作业较多,并且认为数学只要多做题就能成绩好。做的多自然就会了。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老师布置的有些作业是重复的作业,机械地刷题,有点浪费他们的时间。

三、改编教材习题具体案例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如何做到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课堂上的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巩固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精选作业习题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基础、变式、拓展等练习模式来设计作业模式。

    基于这些原因,要求老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同时根据教材改编和原创一部分习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下面就剖析几个改编教材(原创)习题的案例。

例题1[1]人教版七下第八章102页第9题)某家商店的账目记录显示,某天卖出39支牙刷和21盒牙膏,收入396元;另一天,以同样的格卖出同样的52支牙刷和28盒牙膏,收入518元。这个记录是否有误?如果有误,请说明理由.

:设牙刷每支x元,牙膏每盒y元,由题意可得:

                      

由于,故无解,即有误。

分析:例题1是考察二元一次方程组什么时候有唯一解;什么时候有无数个解;什么时候无解。虽然教材上面没有单独拿出来讲,也没有单独成为一节教学内容出现,但是在习题里面出现了,那么就有必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否则一知半解,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从形的角度来看,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没有解的问题对应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是学生高中数学直线方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果这里没学好,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例题2[1]人教版七下第八章112页第9题)现有1角、5角、1元硬币各10枚,从中取出15枚,共值7元,1角、5角、1元硬币各取多少枚?

:设1角的硬币x枚,5角的硬币y枚,1元的硬币z(x,y,z均为自然数),由题意可得:

,解得

因为x,y,z均为自然数,所以z+1是4的倍数,所以

分析:例题2是考查不定方程组的解法。而不定方程的常见解法,(1)确定未知数的范围,一般来说,哪个未知数的系数大,就确定它的范围;(2)结合整除性和奇偶性进一步缩小范围;(3)最后利用小范围的枚举法锁定答案。不定方程,既然出现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之中,有必要向同学介绍,在长沙市的中考中有过类似的问题,同时它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作用,因此学生必须弄懂此类问题。

下面分析两个教材改编和原创习题。

[2]原创题1)在学习了有序实数对后,类比有序实数对的结构,我们将(x,y,z)称为三元有序实数组,同时定义新的代数式为三元有序实数组(x,y,z)的一个线性组合。例如,如果,那么

(1)满足条件的线性组合          .(填“存在”或“不存在”或“不确定”)

(2)如果,求的表达式.

(3)是否存在以为自然数的三元有序实数组(x,y,z)的一个线性组合,同时满足,如果存在,求出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1)由 得,,故不存在。

2)由得,,故

3)由得,,解得因为a,b,c均为自然数,所以c+1是4的倍数,所以

分析:本题第1问就是来自上面的例题1,教材的习题改编,仅仅只改变了一个数字,把518改为了532。当然它的包装的外衣也不一样了,也就是常说的出题背景不一样了,它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一点,但是脱掉巧妙的“外衣”研究其本质一模一样,是一道很好的改编习题。第2问当然是考查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只是用了新定义来掩盖本质而已,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第3问则是巧妙的利用了新定义的线性组合概念,将不定方程组的解法融入其中,看上去和不定方程无关,其实和上面的例题2如出一辙,可以说就是同一个题目。该题是很好的一个改编习题。

[3]原创题2)新定义:若方程组的解是,则称是方程组的“解点”.如果两个方程组的“解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轴对称,那么我们称这两个方程组互为“H方程组”.例如,方程组的解点是,方程组的解点是,因为点与点关于y轴对称,所以我们称方程组(1)与方程组(2)互为“H方程组”.

(1)下列与方程组互为H方程组”的是               .

 ;     ②  ;     ③.

(2)方程组(Ι)的解点在第三象限,且与方程组(II)互为“H方程组”,求m的取值范围.

(3)方程组与方程组互为“H方程组”,求正整数的值.

:(1)②

(2)是方程组Ι)的解点,则方程组(II)的解点,

  由题可得,解得

因为在第三象限,所以解得

(3)方程组,则解点

方程组,则解点

因为方程组与方程组互为“H方程组”,

所以

解得因为a,b,c均为正整数,所以c+1是4的倍数,所以

分析:本题是一道新定义题目,第1问就是考查方程的解问题,直接解方程,验证结果而已,但是在新定义的外壳下,又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很不错的设问。第2问原创的漂亮,我们平时在很多参考资料上,会有方程组之间的问题,例如同解问题、错解问题、污染系数等问题,这个第2问,还是考查上面问题的方法,但是给人感觉更新颖,当然方法也不唯一,让同学们活学活用,死记硬背老师的题型,没得用。第3问,剥开新定义的外衣,其实还是上面的例题2,一模一样。教材上的一个习题,只要钻研,它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或出题,所以要认真研究教材,搞懂弄透,否则,同一个习题换个形式还是不会,这就是双减背景下,不要盲目刷题,要认真钻研教材。

以上两个原创题,只是一个引子,同时也是新定义问题中的一些常规的题目,通过利用新定义对平时同学们做好的一些常规的习题进行巧包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改编或原创一些教材的习题,帮助同学们举一反三,那么老师自己的数学素养和研究能力也必须得到提升,把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渗透到平时的常规的教学中。这篇文章只是两个案例,教材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2].2023长郡梅溪湖第一次集中作业。

[3].2023长郡梅溪湖第三次集中作业。

[4]. 朱瑞 向深晴 崔胜兰.“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天地》初中版.2024.6(上)45-48

[5]. 孟迪.聚焦“双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一线风采87-90.

 

作者简介:李理 1984年12月12日 女 湖南岳阳 汉族 硕士研究生 中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