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唱为载体推进初中美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合唱教育;初中美育;音乐鉴赏;团队协作;综合素养
正文
一、引言
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价值尤为显著。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本文聚焦于以合唱为载体,探讨其在初中美育教育中的推进策略。
二、合唱在初中美育教育中的价值
(一)合唱的艺术价值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多声部音乐的和谐与统一。通过合唱,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表现力,进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此外,合唱过程中的声部配合与协调,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结构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培养其音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合唱的教育价值
1.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合唱作为一种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每位参与者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创作。在合唱实践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论是主旋律的引领还是和声的衬托,均需精准无误地融入整体。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声音,理解并尊重不同的音乐见解,最终在共同的目标下凝聚力量,实现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
2. 提升审美素养
合唱作品的多样性和深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从古典到现代,从民族到世界,每一首歌曲都是特定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反映,蕴含着独特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义。通过演唱不同风格与题材的作品,学生得以接触广泛的文化背景,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音乐视野。
3. 促进心理健康
合唱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片心灵栖息之地。在歌唱的过程中,音乐成为一种情感表达与自我展现的媒介,帮助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与焦虑。研究显示,参与合唱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音乐的治愈力量,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旋律中找到平静,增强自信,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合唱团的集体氛围还能够增进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理解,构建一个温馨的情感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合唱为载体推进初中美育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合唱曲目
在美育背景下,初中合唱曲目的选择需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音乐基础与情感需求。鉴于初中生处于青春初期,对新颖事物抱有浓厚兴趣,曲目宜兼具时尚元素与流行趋势,诸如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或摇滚风格作品,旨在点燃参与合唱的热情。同时,依据学生音乐素养差异,曲目难度应层次分明:较高素养者可挑战技术复杂、和声丰富的作品,如巴赫合唱曲;而基础较弱者则以简明流畅、旋律动听的民歌为主。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彩云追月》时, 教师应考虑到这首曲目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编曲手法,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不失时代感。对于初中生而言,《彩云追月》旋律优美,易于上口,且歌词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在教授此曲时,教师应着重讲解中国音乐的五声音阶和特有的旋律线条,同时引入和声的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体会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又能逐步理解和掌握更复杂的音乐理论。通过分层教学,让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尝试探索曲中的和声变化,而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专注于旋律的准确把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有所收获,从而全面提升班级的合唱表现力和音乐素养。
(二)强化合唱技巧训练
合唱技巧乃确保演出质量之基石。初中合唱教学中,需着力于学生的基础技能磨练,涵盖发声、呼吸调控、音准与节奏把握。科学发声法,如胸腹联用呼吸与高位发声技巧,助于塑造清晰稳定的声音品质。针对性气息练习,诸如“闻花式”呼吸与“打哈欠式”开喉,教导学生掌握适宜呼吸模式,确保声音流畅饱满。无伴奏合唱训练,借助柯达伊音阶练习曲,通过横向纵向音程练习,培养学生敏锐的音高与节奏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我和你》、《樱花》时, 教师应采用上述技巧训练方法,结合曲目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我和你》旋律柔美,强调声音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适合运用胸腹联用呼吸法,保证演唱时气息充足,声音连贯而不中断。高位发声技巧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在高音部分保持音色的纯净与稳定。《樱花》则是一首节奏鲜明的日本民谣,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节奏,通过柯达伊音阶的练习增强音高敏感度,确保每个音符的准确无误。在无伴奏合唱环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声部练习,分别针对旋律线和伴唱部分进行音程训练,提升整体的和声效果。通过这样的技巧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音乐表现力,还能加强团队协作,最终达到合唱表演的和谐统一。
(三)丰富合唱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为检验合唱教学成效之关键。多样化实践项目能显著提升学生合唱技艺与审美鉴赏力。定期举办校内合唱竞赛,不仅提供展示平台,亦促进音乐作品与风格的广泛接触,开阔音乐视野。参与公益演出,如社区、养老院或孤儿院慰问演出,不仅增进合唱表现力,更涵养社会责任感与公益精神。组织音乐鉴赏会,深度解析优秀合唱作品,从创作背景、情感内涵至艺术特色,深化学生音乐理解,提升审美鉴赏水平。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青年友谊圆舞曲》、《军民大生产》时, 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青年友谊圆舞曲》作为一首轻快的圆舞曲,适合组织校内小型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其对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把握,同时通过竞争激发学习动力。《军民大生产》则是一首反映集体劳动热情的曲目,可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公益演出,将歌曲中团结协作的精神传播给更广泛的听众,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此外,举办音乐鉴赏工作坊,邀请专业音乐家或教师对这两首曲目进行深度解读,探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音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审美观,从而在合唱实践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和艺术熏陶。
(四)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
审美情趣的培育贯穿合唱教学始终。精选具备美学价值与文化深度的曲目,如旋律优雅、情感丰沛、思想深远之作,让学生在演绎中领略音乐之美。强化音乐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音乐结构、和声运用与旋律发展的分析方法,从而增强音乐鉴赏与审美情趣。构建良好音乐氛围,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优质合唱演出,激发审美兴趣与体验。鼓励课堂互动,分享个人审美感悟,促进审美思维的深化。例如,在教学人音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猎人合唱》、《春暖花开》时, 教学设计应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猎人合唱》源自歌剧《自由射手》,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性和情感表达,通过细致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和和声变化,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如何讲述故事,传达情感。在课堂中,可以播放专业合唱团的演绎版本,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演唱,体会专业演出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励他们追求更高的音乐表现标准。《春暖花开》则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曲目,通过其清新脱俗的旋律,启发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这两首曲目的艺术特色,比如《猎人合唱》中紧张与放松的对比,《春暖花开》里细腻的情感描绘,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见解,分享各自在音乐中的发现与感悟,以此促进审美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深化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四、结论
综上所述,以合唱为载体推进初中美育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通过合理选择合唱曲目、强化合唱技巧训练、丰富合唱实践活动以及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王沙丽.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实践方法[J].琴童,2023,(16):69-71.
[2]邱新昕.美育背景下初中音乐合唱课程的实施策略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9):1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