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信息技术2.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正文
引言
"双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学练式的教学模式,理性分析学科属性,正视小学生有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利用信息技术2.0活跃课堂氛围,突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资源并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确保学生能够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支持,在基本不受限的时空范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科学高效的数学学习技巧,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主人,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意义
信息技术2.0直接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迅速提升。在"双减"的现实背景下,信息技术2.0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改革契机,对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有所变化,融入了数字化元素,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深度融合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高度关注现代化信息设备的整合利用,依托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授课。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数学核心素养迅速提升。
其次,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认知期待、行为习惯及思维模式各有不同。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2.0整合多元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分层施教,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了满足,学习能动性越来越足。
最后,有助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国的信息技术体系越来越完善,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备受关注。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符合大势所趋,有助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
二、"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一)依托数字教学资源,实现学科精准施教
信息技术2.0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打破传统学练式的教学模式,增强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精准施教。教师应依托数字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及时反馈基本学情,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1]。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2.0整合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存在疑惑的知识,全面打造精准课堂,充分发挥精准施教的优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教学资源,数学教师首先应结合学情和教情甄选数字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课件,拓展课堂教学容量,直观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着力打造可视化课堂。比如教师可以借助GeoGebra等数学软件制作多边形内角和计算的电子课件,直接在课堂中演示课件,展示与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式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音频,实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全面强化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
其次,教师应掌握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技巧,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作为常见的数字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率较高,教师可以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为了打造品质课堂,在带领学生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多边形内角和的具体计算过程,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最后,教师可以将数学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及真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依托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将网络课程、咨询论坛和教学视频引入课堂,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和互动活动,全面打造品质课堂和高效课堂,确保"双减"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顺利落地。
(二)始终坚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全面落实"双减"时,教师围绕减负这一核心主动践行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元素融入课堂,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在应用信息技术2.0授课时,教师首先应结合小学生爱玩爱游戏的天性,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避免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等着教师给出最终的答案。这里仍然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例,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的几何知识基础,科学设计游戏化教学方案,深入浅出地讲解游戏化学习的方式以及技巧,整合多种游戏元素以及机制,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如借助信息技术2.0开展多边形拼接以及数字拼图等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闯关中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操作鼠标,绘制不规则的多边形,引导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自主拼接成完整的多边形,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利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其次,教师应掌握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技巧,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心制作游戏化课件,用游戏化元素带领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最后,教师需要样灵活利用学习平台组织开展游戏化学习活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确保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深入分析游戏背后的数学知识原理,实现深度学习和高效吸收。
(三)精心设计教学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在基于信息技术2.0落实"双减"时,教师应理性剖析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学科课件,分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正视授课时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的知识内容呈现方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2.0与数学知识,始终坚持创新导向,确保所设计的教学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2]。比如在讲解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围绕“图形变换的对比图片”整合课件内容,将图片与知识点相对应,依托课件图片指导学生深度分析不同图形的变换方式,理解核心知识。
希沃白板是比较典型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呈现课件内容,让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观察图形变化的基本过程。在完成基本授课任务后,教师可以借助电子黑板以及涂鸦笔适当补充重点内容,带领学生学习教材之外的知识。其次,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小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在学习数学抽象概念时,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逐步失去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短板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设置多元教学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深入掌握和透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白板的展示功能呈现较为常见的分数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自主分析在生活实践中分数的具体应用,深入领悟分数的意义,主动迁移生活经验,认真学习数学知识。
(四)打造多维互动课堂,提升学生沟通能力
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系数偏高,非常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存在天然畏惧感,缺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沟通的意愿,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闭门造车。教师应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影响,结合"双减"提出的减负要求,主动“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利用信息技术2.0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及沟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自信地说出个人的不同想法,享受数学学习的全过程[3]。首先,教师应理性分析基本学情,关注学生的数学课内外学习表现,分析学生的认知期待和最近发展区,主动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在与学生交流谈心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找准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利用信息技术2.0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利用QQ以及微信等在线互动平台实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及合作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教师可以公开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直接在线上与学生共享信息,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2.0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和学习项目,将小组报告和在线游戏化学习相结合,给予学生交流互助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确保学生初步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利用实时学习反馈系统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及时收集反馈数据,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为了避免学生在线上合作学习和深度探究中出现方向误区,教师应在线解答学生的不同问题,围绕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在线互动教学活动,在维护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实现轻松上阵。
(五)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创新学科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师按照教材讲解重难点知识,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薄弱,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在全面践行"双减"时,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属性,利用信息技术2.0打造直观教学情境,全面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打造活力课堂,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4]。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智能教学软件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图形的特点以及性质,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突出数学概念,强化数学重难点。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图形性质和特点,掌握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在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后,教师可以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变化以及特点,主动迁移之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自主构建知识意义,完善知识框架,实现活学活用和触类旁通。
(六)打造数学翻转课堂,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在全面推进"双减"的今天,翻转课堂的社会热度越来越高。许多教师利用信息技术2.0打造翻转课堂,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高度重视课前备课,借助信息技术2.0制作教学视频,罗列重难点知识,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中,引导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自行观看,提前学习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5]。其次,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组织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学生的共性问题,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应重新审视师生角色,高度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爱好,利用翻转课堂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围绕“图形的运动”授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动态视频,展示常见图形的运动过程,逐步形成教学资源库,将其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指明学生的课前预习思路及方向,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2.0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形式更加高效和先进,学生能够实现深度学习和高效吸收。教师应立足于当下,展望未来,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掌握信息技术2.0的应用技巧,将其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为数学教学注入生机及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衍法."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2.0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8(15):85-87.
[2] 苏美盛.指向减负提质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优化[J].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 2022(5):47-48.
[3] 杨妍芳.信息技术2.0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今天, 2023(4):0126-0127.
[4] 于俊霞.运用2.0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 2022(12):20-22.
[5] 李必翔.信息技术2.0工程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以希沃,班班通融合教学为例[J].[2024-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