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群群

贵州省都匀市墨冲镇墨阳中心幼儿园 580000

摘要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组织形式,是幼儿个性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加强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可形成新的教育模式,有效实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更好推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本文从实际出发,基于幼儿园区域活动,首先阐述了农村自然资源应用的重要性,其次阐述了应用农村自然资源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路径:科学设计区域活动、丰富区域活动资源,意在让幼儿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


关键词

幼儿园;农村自然资源;区域活动

正文


前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落实幼儿教育活动。故此,加强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十分有必要。

1.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1.1能为幼儿交往提供良好心理环境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因此,其可以为幼儿提供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在没有负担和约束的情况下进行交往,还有助于幼儿自我调节需求[1]。如,笑笑原本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小女孩,不敢与其他小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但通过在区域活动中担当卖菜员,其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有所提高,性格也愈发开朗。

1.2能为幼儿适应社会提供学习环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区域活动是社会生活的缩影。通过积极开展区域活动,可更好帮助幼儿适应社会。如,通过扮演医生一角,幼儿可在细心照顾病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独立能力;通过扮演服务员一角,幼儿可在热情接待顾客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耐心和心理素质。

1.3能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良好机会

团结协作是现阶段各个行业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区域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性,可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如,三个小朋友一起玩“开饭店”的小游戏,但只有一个小朋友能当老板。此时,三个小朋友就要互相商量,以轮流当老板或者改变角色的方式解决都想要当老板的问题。在商量、协调的过程中,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农村自然资源应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必要性

2.1培养幼儿综合素质

农村自然资源具有丰富性特点,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设计区域活动的方向和思路,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区域活动,幼儿的各项能力会有所提升,这可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如,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与大自然接触、了解、探究的机会,可促使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有明显提升。

2.2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可为幼儿园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智力与活力,即依赖于农村自然资源,幼儿就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可以不断飞翔。如:在棋类活动区放置“梨子”跳棋、“贝壳”象棋等农村自然资源,幼儿之间可展开激烈的博弈,时而激动、时而蹙眉也正是幼儿发散自身思维的表现;在建构活动区放置树枝、木片、蔬菜和沙、土、小石子等农村自然资源,幼儿可利用自身的想象展开具有趣味性的制作活动:土豆可以变成楼房、木片可以变成桌椅、树枝可以变成飞机......等。从创造学的角度来看,丰富多样的农村自然资源能够给幼儿带来更多灵感和顿悟,从而引发幼儿产生丰富的思维活动。

2.3发展生态文明教育

发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有助于培养幼儿低碳环保意识,进而让幼儿充分了解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大家赖以生存的村庄、稻田、河流、森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通过加强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可助力生态文明教育发展。如,教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可组织幼儿开展“在教室内创设低碳区角”的活动,以实践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幼儿的绿色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用乡土材料,如竹子、稻草、棕树皮、玉米棒等,与幼儿共同制作具有乡土特点的墙饰,潜移默化陶冶幼儿情感,并增进幼儿对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3.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路径

教育教学深化改革背景下,幼儿园应当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幼儿园教育绿色发展,让幼儿教育回归本真[3]。下面将具体阐述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3.1依托农村自然资源,科学设计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存在的目的为:帮助幼儿积累关键经验。故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应当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从幼儿角度出发,立足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科学设计区域活动,保证该区域活动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

如,针对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动手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师可利用种子、树叶等为设计区域活动:①分类游戏。首先将不同的种子混合在同一个盒子中,之后要求和幼儿按照种子的类别对种子进行分类,即黄豆要和黄豆在一起,绿豆要和绿豆在一起,花生要和花生在一起。该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分类归纳能力。②比较大小游戏。首先将不同大小的种子混合在一起,之后要求幼儿对相同种子或不同种子进行大小比较。该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判别能力。③听声辨“种”游戏。首先将不同的种子放在易拉罐里面进行摇晃,之后将打乱种子的顺序,依次放入易拉罐中,让幼儿猜一猜是哪个种子。该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仔细认真的态度。再者,针对于中班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可设计操作类、设计类的区域活动,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创意美工区”,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竹子、竹圈和竹棒等自然材料,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利用自然材料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小物件,包括蝴蝶、大树、花园、小鸟......等。针对于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可塑性较强的自然资源,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稻草、草绳、草帽、草蘇等,并要求幼儿用这些原材料制作出“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同时,为激发大班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在幼儿自由发挥、制作之后,开展评比活动,确保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认真、细心。

3.2深挖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活动资源

教育新形势下,幼儿园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自然资源的挖掘和应用,以通过丰富区域活动资源的方式,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故此,幼儿教师应当从妙用自然资源、收集自然资源、融入自然资源三方面实现对农村自然资源的深入挖掘。

1、妙用自然资源[4]。通过以妙用自然资源的方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可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这有利于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如,为给幼儿创建更多的活动区域,教师可利用石头、树叶、树枝等对各个区域空间进行划分,既让各个区域空间变得自然而美观,又确保其能萌发幼儿亲近动植物、亲近自然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美工区”,引导幼儿利用种子、树叶、果皮等制作种子贴画、树叶拓印、果皮拼贴等作品,并将其贴在走廊上,作为走廊装饰,这既可以让幼儿获得良好的玩耍和活动体验,还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更有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农村自然资源中的泥土、水、草叶、花朵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区域活动的材料,其为幼儿区域活动的丰富性提供了可能。

2、收集自然资源[5]。为保证自然资源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彰显,要有目的地对自然材料进行收集。

如,在“我爱秋天”的区域活动中,为确保幼儿可以深入了解、感受秋天,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向幼儿家长表达材料收集意愿和目的,使幼儿家长能引导幼儿制订收集计划,保证幼儿能够将自己收集到的落叶、干树枝、野花、野草等带到幼儿园,并可以通过观察、涂鸦、拼贴、拓印等活动,感受秋天的气息,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秋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随机收集自然资源。如,在动物园玩耍时收集动物掉落的羽毛、在海边玩耍时收集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和小贝壳、在踏青时收集颜色不同的花瓣。通过收集、探索和讨论这些自然资源,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与神奇,这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融入自然资源。以自然资源为依靠,开展农村特色区域活动,可更好释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如,幼儿园可开设“探索区”,并在该区域内放置葫芦、稻草、芦叶、树叶等幼儿十分熟悉的自然材料,促使幼儿能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开展活动;幼儿园还可依托沙土、红泥等开设“手工区”,并引导幼儿用沙土、红泥等制作汽车、城堡和水果等,这可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提升。

3.3依靠农村自然资源,搞“活”区域活动

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充分认识到农村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并幼儿创造接触、了解、探究自然的机会,让农村自然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发展的“养料”,以在自然生活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走进田间。广袤的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故此,教师要适当地带领幼儿走出室内,走进室外,走近关于自然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更多有关自然的经验,并让自然资源成为幼儿智力发展、素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幼儿教育“活教材”,只要做个有心人,农村处处皆教室,处处是教材。同时,通过引导幼儿亲自观察、亲自体验,还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幼儿深刻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神秘。故此,教师可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以季节为线索进行春耕、夏锄、秋收、冬储等活动,以节气为主线设计开锄、采摘等活动。

如,幼儿教师可依靠农村自然资源,打造“四季”区域活动主题,并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独有特色,定期组织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欣赏农村的自然景物,观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观看大人们的劳动情景,激发幼儿主动实践的意识。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为幼儿提供丰富教育资源的季节。故此,在秋季,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到户外进行劳动体验活动——挖红芋。幼儿通过亲自挖红芋,不仅可以在感知、探索、实践过程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充分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进而逐渐养成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美好情感,“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种子也可以在幼儿的心中发芽、成长。通过亲自体验,不仅幼儿的天性可以得到释放,还可以促进幼儿实现本真发展,有利于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幼儿时期是人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在该阶段实现农村自然资源和区域活动的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满幼儿在增长认知经验、能力经验、情感经验方面的需求,还能激发幼儿主动寻找、发现、体验的意识和能力。

2、落实科学教育活动。农村自然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独特的自然景观,让幼儿深刻感受四季的变换:春天,万物复苏,燕子归来,蝌蚪出生;夏天,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小麦成熟,知了歌唱,蝉鸣蛙叫;秋天,丰收满满、晒满稻谷、落了秋叶,果实压弯了枝头;冬天,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小河结冰。同时,农村自然资源还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落实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探索潜能。

如,为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内种植植物。针对于小班幼儿,教师要选择特征直观、明显、典型的欣赏类植物和生长变化快、易观察的的种植类植物;针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适当丰富欣赏类植物品种,同时,在选择种植类植物时,要要选择适宜观察生长周期稍的植物,包括丝瓜、牵牛花等。此外,为促使种植活动更加有意义,教师要实现对幼儿的有效引导,帮助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究精神:①你想要种什么种子?②这个种子要种在哪里?③你要怎么照顾:什么时间浇水、浇多少水合适、怎么浇?④多久之后,植物可以长大?

又或者,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接受检验——不断完善——正确结论”的方式循序渐进引导幼儿对植物进行科学种植。

如,探究同种植物在水、沙土、土中生长的不同状态;探究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包括含羞草、猪笼草、碰碰香等。而幼儿则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包括养护记录、生长记录、病例记录和日历记录,确保幼儿每天都能开展浇水除草工作、全面掌握植物的生长状态、了解植物的治疗方法、记录植物每天的变化。

3、自制操作材料。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不仅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幼儿真正实现“做中玩,玩中学”。

如,教师通过收集废旧物品(麦秆、树枝、毛线、果核等),创造出能推动区域活动有序开展的操作材料,可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幼儿的好奇心,这可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尝试、操作,这为幼儿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此同时,通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自制操作材料,还可以缓解幼儿园的经费压力。

结束语: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自然是孩子的天堂。如何以自然融入教育,是广大幼儿教师一直以来的课题。切实加强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既可以实现自然和教育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区域活动质量,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为幼儿日常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杨新巧. 以农村自然资源为载体开展区域活动的探究[J]. 魅力中国,2020(32):262-263.

[2] 顾慧丽.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2020(18):40-41.

[3] 何嘉芸. 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分析[J]. 生活教育,2022(11):28-30.

[4] 张光丽. 浅谈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 读与写,2021,18(14):283-283.

[5] 崔静. 自然资源在农村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有效运用[J]. 文渊(中学版),2021(4):1229-12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