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子,大秘密——生活化理念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施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化理念;游戏活动;课程改革;游戏精神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和现实背景,教育生活化和课程游戏化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显著特征。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载体,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幼儿的各种能力也是在游戏中获得。在行知思想的引领下,以更为广泛的视角开发和利用多种有益的生活化、游戏化课程资源,使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在课程活动和经验的层面上真正做到生活化、游戏化。
一、契合幼儿兴趣,促进游戏生成
生活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被一些小事所吸引,而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做的是善于发现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敏感地察觉到孩子们的需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瓜果丰收之际,亦是与自然的馈赠来一场“深切交流”的好时机!这天,孩子们在洗手准备吃水果时,几个小朋友聊起了今天要吃的橘子。
琪琪:今天吃的是橘子。
文文:我也知道,我最喜欢吃橘子了!
小贝:有些橘子酸酸的。
团团:也有些橘子甜甜的…说着还做了鬼脸。
朵朵:橘子的味道是又酸又甜的!
水果时间到,孩子们小口小口地咬着橘子,小声交流着橘子的味道,小手扣出果肉观察,还有小朋友用橘子绕着盘子摆了道弧线,再一个个吃掉。还有个小朋友站在垃圾桶旁边剥起了橘子上的“小白线”我走过去说:“宝贝,这个白白的线也能吃的,”她听了抬头看看我,还是继续剥“白线”,最后孩子们把所有的橘子都吃完了,看来橘子在我们班还是很受欢迎的。一道小点心,给了我们老师教学的灵感。生活即教育,老师结合科学认知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导孩子们了解橘子的妙处。
二、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幼儿体验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让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用眼观察等多种方式来感知有趣的科学现象,从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活跃思想。
1.和橘子的近距离
(1)探究橘子特征
老师通过视频、图片的分享,让孩子们对橘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到橘子是生长在树上,它是一点点的长大,橘子树还会开出漂亮的白色小花,最后结出一个个小橘子。橘子颜色不仅有黄色也有绿色,品种也有很多,有丑橘、金橘、砂糖橘等等。在活动伊始,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桔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孩子们开始了寻找桔子的旅行。卖桔子的小摊上、漂亮的大超市里、水果店里、郁郁葱葱的桔子树下。橘子有许多许多的秘密,孩子们充满了好奇。通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观察了橘子的外形特征及气味特点,发现了橘子的很多秘密。
(2)探究橘子剥法
动手操作是宝贝们最喜欢的环节。宝贝们通过多种感官了解了桔子以后,真正的环节到来了,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试着给橘子剥皮。孩子们洗好了小手,两只小手捧着橘子就要开扒。就在这时,他们遇到了困难。橘子好难剥呀!“太难剥了,我只剥开了一个小口。”“我剥不开怎么办?用嘴咬吧!”“这个橘子的皮太硬了,我剥不开。”于是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剥橘子。“我知道剥橘子的窍门,橘子底下有一个点点,就是橘子的肚脐眼,从这里剥就很容易啦!”“肚脐眼在哪里啊?怎么找呢?”“在这下面,就是软软的地方,找到了吗?”成功找到“肚脐眼”啦!几乎每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的脱下小橘子们的“秋衣”。轻松拨开橘皮,尝一尝“桔子甜甜的,真好吃。”“哎呀,老师。这个桔子有点酸。”孩子们开心的享受着自己亲手剥的桔子。
(3)探究橘子皮用处
吃完橘子,剩下了很多橘子皮,有的孩子拿起橘子皮,放到鼻子周围闻闻,“好香啊”;有的孩子将橘子皮放在桌面上玩起了拼拼凑凑的小游戏;有的孩子则表示,这是易腐垃圾,要扔进易腐垃圾桶……“这么多的橘子皮,我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我妈妈喝过橘皮水。”“我们家冰箱里放了橘子皮,是用来除味的。”围绕“橘皮的妙用”这一话题,我们通过一节集教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橘子皮的秘密。橘子皮都可以食用,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课上也给孩子们介绍了有关橘子皮的吃法和一些食品,原来橘子皮还能泡茶喝,可以治咽喉炎,降火;放在冰箱里,祛除异味;拿来泡脚,润肤、去脚气……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既然橘子皮有这么多作用,那我们不要浪费,一起来做陈皮吧!紧接着老师们带着孩子来到操场,先用盐水浸泡一会,再用清水洗一洗。接着晾干水份,放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晒干!给橘皮铺上“被单”,让它们晒晒这冬日的暖阳。晒之后的橘皮叫做陈皮,陈皮不仅可以用来泡水做菜,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一起来慢慢发掘它的用处吧!
那多余的橘子皮也不要丢垃圾桶,我们一起用橘子皮大胆创作吧。孩子们带着自己大胆的想法,巧妙利用橘子皮进行创意设计。在孩子们的手中,一剪一贴,桔“橘子皮被我剥得像一条小蛇一样!”“橘子皮变成了一顶小帽子。”“你们快看我的橘子皮像不像小乌龟呀!”“老师,送给你。这是我用橘子皮做出的小花!”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桔皮大变身。我们基于孩子们关于“橘皮作用”的兴趣,让他们站在课程中央,主动地去操作、探索、感知,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乐享生活、快乐学习。
2.和橘子的游戏
(1)橘瓣数一数,比一比
帮橘子脱下衣服后,里面有许多瓣的橘子宝宝,它们是半圆的,像月亮,像小船,还像小朋友的小嘴巴。我来数数我的橘子宝宝有几瓣:1、2、3、4、5……“数数我最在行了,
一片橘子,两片橘子......”一个橘子里有几片橘瓣呢?有几粒橘籽?“我的有8片”“我的有10片。”操作过后,孩子们设计了统计表。原来,橘子不管大小,橘瓣一般都在8~12片之间,8片和12片的最少,10片的最多。
(2)橘子的沉与浮
原来橘子宝宝会游泳呀!为什么整个橘子那么大却没有沉下去,而橘瓣那么小却沉到了水底?孩子们瞬间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橘子皮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可以让橘子漂在水面呢?橘子皮为什么可以帮助橘子浮起来呢?老师引导大家拿着橘子皮仔细的观察,大胆猜测起来!“我看到上面有很多小洞洞,摸起来很粗糙的。”“我觉得肯定是那些小洞洞里有小橘子的手一直在游,所以就会游泳了!”“洞洞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孩子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这些“小气孔”给橘子宝宝装进了很多空气,就像吹足气的皮球一样,所以橘子在水里变得轻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啦!桔子皮好像“救生圈”,穿上就会游泳,不穿就沉下去了!
(3)橘子大变身
当橘子和我们的艺术创作碰撞到一起后,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在艺术活动中,橘子皮和橘子的瓤还可以用来拼图呢!我们用橘子皮大变身,变成了小花、太阳、乌龟、小白兔......真得太有趣了!在建构活动中,孩子们突发奇想的来了一场橘宝大特工的活动。利用积木搭建一个大大的“橘园”,搭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橘子大庄园。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课后,发现孩子们还是对于桔子皮制作有很大的兴趣,于是让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既能满足孩子的创造力,又能增加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和互动。孩子们带着满满的兴趣和乐趣,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桔艺”。
(4)橘子美食制作
橘子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不仅可以预防感冒,还能变得美美的。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来制作桔子汁,一起剥桔子,将桔子放在搅拌机里。除了桔子汁,桔子还可以变成什么好吃的呢?橘子不仅可以榨橘汁、做罐头,还可以制作成更多的美食呢。通过视频,我们知道桔子还可以变成桔子罐头、水果糖葫芦、桔子酱、烤桔子、桔子茶、桔子饼。我们邀请幼儿园厨师来教我们做冰糖葫芦。开始前,孩子们洗山楂、剥桔子,将水果都先串起来。材料都准备好了之后,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糖葫芦、制作糖葫芦。
(5)种植橘子盆栽
怎样用桔子籽种桔子树呢?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知道了桔子盆栽的种植步骤:①将桔子籽洗干净后进行浸泡,持续一周,每天要坚持给桔子籽换水。②一周后,小心地将桔子籽的表皮去掉,注意不要伤害到桔子籽的内部。③然后将桔子籽种到泥土里,记得每天给它浇适量的水。将桔子籽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经过孩子们一段时间的精心照料,孩子们的桔子籽发芽了。
三、活动反思
幼儿获得经验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活动中我们从“关于桔子我知道”到“关于桔子我还想知道”,这正是一个幼儿自主、自由探索,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孩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去发现、去探究,一场橘子的甜蜜之旅,看似始于偶然,却来自孩子的生活,让孩子自主推进课程是这样的有趣。通过从幼儿感兴趣的桔子入手,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了桔子特色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了橘子,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发现了橘子的很多宝藏,而且还提升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创造能力,增进了亲子交流,增强了对秋天的热爱。
参考文献
[1]虞永平. 着力研究区域推进,实现课程游戏化项目新突破[J].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4):6.
[2]黄小莲. 和而不同:课程游戏化与游戏课程化辨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