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家辉1 王峰1 艾力夏提·阿不力孜1 张清淞2  赵圆圆1

1新疆职业大学 乌鲁木齐 830013,2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 830013

摘要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慧交通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引领着汽车产业的革命性变革。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环境感知技术,作为智能驾驶技术的基石,环境感知技术融合了计算机视觉、雷达传感等多种关键技术手段,实现了车辆对外界环境的高精度、全方位感知,赋予车辆超越人类驾驶的能力,使其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操控,从而确保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安全性、效率和舒适性。为了详细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本文展开全面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技术研究

正文

本文系新疆职业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基于场景的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仿真与现实场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ZD2024KYY09

前言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已从概念阶段迈入了实用化探索和商业化部署的征程,其中环境感知技术作为连接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在智能网联汽车运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集成了多种智能前沿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使车辆具备了对复杂动态环境的深度理解和决策能力,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感知精度与可靠性、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与安全传输、等方面都是当前研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出现的作用,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面临的一些问题,从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不断突破创新,为构建更加智能、绿色、安全的未来出行生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使车辆能够理解和响应复杂的外部环境,这项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智能网联汽车能够识别并跟踪周围的障碍物,包括其他车辆、行人、动物和静止物体,从而避免碰撞事故。环境感知技术能够识别车道线、路缘、交通标志和信号灯,帮助车辆保持在正确的行驶路径上,遵循交通规则。车辆可以检测交通密度和速度,评估道路条件,预测潜在的交通堵塞或事故,提前规划路线。在车辆的视线盲区中检测其他车辆或物体,提高变道或倒车时的安全性。在狭小的空间内精准定位,自动完成停车操作。车辆通过车对车、车对基础设施、车对行人和车对周边环境的通信,接收实时的交通信息,包括前方车辆的速度和位置、交通信号状态等,从而做出更快速和准确的决策。通过监测车辆自身的状态,如轮胎压力、制动系统性能,环境感知技术还能够预警潜在的机械故障,减少维修成本和行车风险。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实时交通信息,提供更准确的导航指导,优化行驶路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突然出现的行人或障碍物,环境感知系统可以迅速反应,采取必要的紧急制动或避让措施。根据环境光线、降雨、雾气等天气条件调整驾驶策略,如开启雨刷、调节灯光亮度和光照模式。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是实现更高层次自动驾驶功能的基础,有助于构建更安全、更高效和更环保的交通运输系统。

2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面临的问题

2.1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受环境复杂性影响

    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确实受到环境复杂性的重要影响。环境感知是智能网联汽车实现自主驾驶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使车辆能够实时检测和掌控周围环境,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多种因素增加了环境感知的难度和复杂性。天气条件,如雨、雪、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会影响传感器的性能,会降低摄像头的可见度,干扰雷达和激光雷达的信号。白天和黑夜、阴影和直射阳光的变化都会影响视觉传感器的准确性,尤其是在极端光照条件下,如太阳直射或夜晚。不同材质的道路表面、坑洼、路缘石、施工区域等都可能对传感器造成干扰。移动的行人、动物、自行车和其他车辆的位置预测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需要高级的运动预测算法。固定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电线杆等也可能阻挡传感器的感知或信号传输。

2.2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网络安全存在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集成了先进的环境感知技术,用于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环境,然而这种高度的连接性和自动化水平同时也导致了网络安全风险,智能网联汽车收集大量敏感数据,包括车辆位置、驾驶习惯、乘客信息等。这些数据如果被非法访问或滥用,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或被用于恶意目的。车辆的控制系统、娱乐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或物理接口被黑客攻击,导致车辆功能被篡改或丧失控制。车载软件可能包含未被发现的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车辆权限,执行恶意操作,如启动、刹车失灵等。环境感知数据,如摄像头图像或雷达信号,可能被篡改,导致车辆错误地识别环境,影响驾驶决策和安全。无线通信可能受到干扰,影响车辆间的通信或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造成信息传输延迟、失真或丢失,影响车辆协同驾驶的能力。

3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应用分析

3.1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V2X通信技术

    V2X通信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得车辆能够与周围的其他车辆、基础设施、行人甚至是网络进行信息交换。这种实时的通信能力大大扩展了车辆的视野,使得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提前感知到视线之外的交通状况、道路信息及潜在危险,从而提升行驶安全性和交通效率。车与车通信允许车辆之间直接交换位置、速度、方向等动态信息,有助于预防碰撞、协同驾驶,以及优化交通流。车与基础设施通信使得车辆能够接收来自交通信号灯、路侧单元等基础设施的信号,了解前方路况、交通信号状态,甚至根据实时交通信息调整行驶策略。车与行人通信提高对行人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在视线受阻或夜间条件下,通过行人携带的设备与车辆通信,减少交通事故风险。车与网络通信利用云端大数据和互联网服务,车辆可接收远程实时交通信息、天气预报、地图更新等,支持远程诊断、OTA升级等功能。

3.2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依赖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精确识别与理解。传感器融合技术是其中的关键,它将来多源传感器的数据整合处理,以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环境信息。各类传感器各自采集特定类型的信息,如雷达检测距离和速度,摄像头捕捉图像,LiDAR构建精细的3D点云图。预处理与特征提取,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校准,并从各传感器数据中提取关键特征,如边缘、轮廓、深度信息等,确保不同传感器在同一时间框架下采集的数据能够精确对齐,解决由于传感器位置、角度差异及数据传输延迟带来的同步问题。采用多种算法(如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多假设跟踪等)将异构传感器数据综合分析,消除冗余信息,互补各自盲区,增强感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基于融合后的环境模型,车辆的决策系统进行路径规划、障碍物规避等操作,实现更安全高效的自动驾驶功能。

3.3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惯性导航系统

    惯性导航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对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信号不佳的情况,如隧道、高楼密集区等,惯性导航系统通过测量车辆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持续计算并更新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这一系统通常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能在无外界信息输入的情况下实现短时的自主导航。惯性导航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完全自主、不受外界干扰的特点,但存在长期运行下累积误差的问题,因此常与其他传感器融合使用,如GPS、轮速传感器等,以实现更长期和精确的定位。即使在没有预先构建地图的环境下,车辆也能通过INSSLAM技术自我定位并构建地图,这对于GPS信号不佳的场合尤为重要。融合惯性导航系统的车辆运动信息与环境感知技术检测的动态障碍物数据,提升了对其他道路使用者行为的预测准确性,增强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利用高精度地图,车辆能通过环境特征匹配技术与惯性导航系统数据进行定位校正,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通过对车辆动态信息及环境感知数据的分析,优化驾驶控制策略,提升行驶体验及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研究,可感受到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各类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的构建更加清晰、高效和可靠,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优化数据融合算法,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信息处理也亟需解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坚信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将为汽车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将为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研究[J].汽车测试报告, 2023(12):43-45.

[2]谢志萍,雷莉萍.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6, 19(4):6.022.

[3]王新扬.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刍议[J].汽车维修技师,2023,(03):123-1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