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中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丁翠然

河北地矿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

在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研究方法包括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城市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构建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多时相的城市信息,提高了城市规划数据的获取速度和精度。通过对比传统测绘方法,遥感技术在大面积、快速获取信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支持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交通规划、环境监测等多个方面的规划工作。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广泛应用,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决策水平,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遥感技术;测绘工程;城市规划;GIS技术;土地利用

正文


引言

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科技性和政策性都较强的综合社会活动,其科学性、严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对于城市地貌、土地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获取和分析的准确度上。这也就集中体现了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针对目前城市规划中数据采集工作的问题,遥感技术可以迅速、大面积地获取城市的多时相信息,这无疑增强了城市规划在数据上的科学性和实时性。尤其是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更是可以构建高精度的城市数据模型,提升了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交通规划、环境监测等方面工作效率,实现了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确化。这也更好的为社会及政策决策者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从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对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1、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1.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测设备从远距离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主要依赖卫星、飞机或无人机携带的传感器对地表特征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波的发射、散射、反射以及接收过程。电磁波在穿过大气层后与地物相互作用,传感器接收到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使得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地表的多光谱、超光谱及高光谱影像,实现对地物的精确识别和分类。

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通常包括多光谱、热红外以及雷达影像等形式。多光谱影像借助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对地物的光谱特性进行区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物的详细信息。热红外影像依据地物辐射的热能数据,能够有效反映地表温度分布情况,适用于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雷达影像则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地表信息,能够穿透云层和植被,实现全天候监测。

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快速、大范围、高精度地获取和分析地表信息,其数据处理能力和图像解析能力使其在测绘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影像数据的预处理、几何校正、图像增强等技术,遥感影像能够生成准确的地形图和土地利用图。遥感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结合GIS技术,构建三维立体的地理信息模型,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信息的全面支持。无论是对地形地貌的精细分析,还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遥感技术都展现出了其在数据精度和时效性方面的独特优势。

1.2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及分析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及分析在测绘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常依靠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捕捉到详细的地表信息,分辨率高达亚米级别,满足城市规划对精度的高要求。遥感影像的获取过程中,需要考虑传感器类型、轨道参数、拍摄时机等因素,以确保影像质量和获取效率。

在影像分析方面,通常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和遥感数据解译方法。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影像增强、几何校正、影像配准等步骤,旨在提高影像的清晰度和可利用性。遥感数据解译方法,则通过分类、分割、特征提取等手段,对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识别和分析。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地形测绘中能够准确表现城市区域的地形特征,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高程数据。在地貌和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中,遥感影像能够直观反映出土地覆盖类型和变化情况,支持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决策。通过对影像数据的深入分析,可建立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模型,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3]

1.3 遥感数据处理和GIS技术的结合

遥感数据处理和GIS技术的结合在测绘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遥感数据通过高分辨率影像获取城市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情况,并经过预处理、去噪、分类和增强等步骤得到高质量数据。GIS技术则将这些处理后的遥感数据与空间信息进行融合,构建城市规划所需的基础数据模型。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能够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两者的结合实现了快速、全面的信息获取和分析,有助于优化城市规划和各类资源管理。

2、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2.1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提供精确和详细的城市地表信息,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可以快速识别出城市中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等。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多时相数据,便于监测和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这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可以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数据库,并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通过空间数据分析,能够识别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辅助城市规划人员进行科学决策[4]。例如,可以通过对比不间点的遥感图像,分析城市扩展过程中的用地变化情况,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率。

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项目中发挥作用。例如,在新开发区的选址和规划中,通过遥感影像可以识别出未利用土地和潜在开发用地,评价地形地貌特征和环境适宜性,减少盲目开发和资源浪费。在旧城区改造中,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评估现有土地利用状况和改造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改造方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

遥感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获取的速度和精度,还增强了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遥感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详细反映城市道路网络、交通流量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准确分析和预测交通状况。通过遥感数据处理和GI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识别交通拥堵点,优化交通线路和信号灯设置,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遥感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选址和评估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辅助规划部门选择最优的交通线路和设施位置,减少建设成本和环境影响。在交通事故管理方面,遥感影像能够迅速提供事故现场的详细信息,支持紧急救援和事故分析。总体而言,遥感技术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了大量准确、实时的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规划的科学化和智能化发展。

2.3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具备重要意义。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对城市大气污染、水质变化、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多光谱遥感技术可获取不同波段的环境信息,解析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分布、污染源位置等。热红外遥感能够监测城市热岛效应,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制定有效的降温措施。利用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城市环境问题的空间分布可视化,提供详细的环境质量评估报告,识别污染严重区域,进行趋势预测,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遥感技术提供了多时相、多尺度的环境数据,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支持城市的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通过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持续监测城市环境变化,及时预警环境风险,保障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

3、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的优势及意义

3.1 遥感技术与传统测绘方法的比较分析

遥感技术与传统测绘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存在显著差异。传统测绘方法通常依赖地面测量和人工调查,这种方式尽管数据精确但耗时耗力,且在大面积甚至难以进入的区域难以实施,容易造成数据缺失或滞后。遥感技术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设备,通过高分辨率影像和其他非接触式手段,能够快速、全面地获取城市地理信息,解决了传统测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5]

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的效率和精度上显现出明显优势。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精确反映地表特征和变化趋势,提供多时相、多光谱的数据,极大提升了地理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与传统单点、离散的数据采集方式相比,遥感技术能实现大面积、连续性的观测,确保城市规划时地理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层面,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结合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能力。遥感影像经过处理和解译,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土地覆盖图等基础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进行复杂的空间分析和模拟,支持城市规划中的各种决策。这种数据集成和综合分析能力是传统测绘方法所不具备的。

遥感技术在成本效益上也具备一定优势。尽管设备与技术投入较高,在大规模城市数据获取和长期监测中,遥感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人工和时间成本,实现更高的性价比。尤其在需要频繁更新和动态监测的城市规划项目中,这种优势尤为明显。

总体而言,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相对于传统测绘方法展示了获取信息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数据连续性强和综合分析能力强的显著优势,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决策效率。

3.2 遥感技术对促进城市规划科学决策的影响

遥感技术为城市规划的决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显著提高了科学性。它能够迅速获取更新的城市地表信息,为规划者呈现城市发展的全貌,帮助揭示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从而有效指导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遥感监测的实时性确保规划决策能快速响应城市环境变化,反映市政建设和社会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遥感技术通过多维度信息的叠加分析,能够准确评估规划方案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有助于预测和规避可能的生态风险,实现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利用遥感技术辅助决策,不仅提高了城市规划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也为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数据与技术基础。

3.3 遥感技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遥感技术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遥感技术通过提供实时监测和动态变化分析,显著提高了对城市环境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问题,减少环境污染。遥感技术精确监测土地利用情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防止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城市的生态平衡。遥感技术在气候变化监测和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为城市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了城市的韧性和适应力,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遥感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助于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城市管理。

结束语

这篇研究讨论了遥感技术对于城市规划的帮助。通过分析高清遥感图片,结合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城市的信息,让城市规划更快更准确。虽然遥感技术很有优点,但也有局限性,比如数据处理中的不确定性和影像精度。为了让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未来可以考虑改进数据处理方法,结合其他技术,以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这样可以让城市规划更加科学,有利于我们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裴同.基于遥感技术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技术优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3,(11):0125-0127.

[2]蔡慧.土地利用规划中遥感技术的应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15):80-80.

[3]廖书文.卫星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概述[J].城镇建设,2019,(12):5-5.

[4]吕曼.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0,(08).

[5]余乐义.测绘技术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10):0049-00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