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煤矿沉陷水域重金属分布特征
摘要
关键词
沉陷水域,重金属,分布特征,相关性
正文
1.引言
采煤活动引起了地面沉陷,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1-5]。淮南矿区的沉陷面积超过了300km2[6]。淮南矿区沉陷积水面积大、范围广,水环境问题突出。重金属具有持久性、不可降解性、可累积性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是全世界范围关注的重点[7-10]。研究重金属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众多科研人员对沉陷区重金属开展了研究,许可等采用数理统计学、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安徽淮北采煤沉陷区土壤中Cu、Zn、Cd、Cr、Ni、Pb、As和Hg等元素空间分布及其行为特征[11]。欧金萍等以淮南矿区顾桥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层面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与潜在迁移趋势[12],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方面对沉陷区重金属特征分析,本研究结合多方面对沉陷区水域重金属特征进行分析。
本文选取淮南张集矿区为研究对象,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采集沉陷区的水样,对重金属Cu,Zn,Pb,Cr,As,Ni, Mn,Fe的含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深度,不同时期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分析。
2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
采样点布置图如图1所示。对采集后的水样硝酸消解法(HJ677—2013)消解,消解处理后采用ICP-MS进行测定[13]。
![]() |
图1采样点分布图
3.重金属特征
3.1水域重金属含量特征
3.1.1丰水期典型重金属含量特征
表1所示为丰水期重金属含量。平均浓度Fe>Cr>Pb>Zn>Mn>Ni>Cu>As,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2) [14]规定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和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Ⅲ类水标准限值,Fe,Ni超标率为100%。最大检出浓度分别为标准限值的6.05、5.35倍,平均浓度分别为标准限值的3.40、3.01倍。Pb,Cr,As的最大浓度值超出地表水Ⅲ级标准,但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地表水Ⅲ级标准。Cu、Zn最大检出浓度和平均浓度均小于地表水Ⅱ类标准限值。地表水重金属变异系数体现了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异特征,Pb,Mn属于强变异程度,Cu、Fe、As、Zn属于中等变异程度,Cr,Ni属于弱变异程度。各重金属在各点位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点源污染,受人为活动污染可能性较大,不同重金属间变异系数差别较大。
表1丰水期研究区重金属含量(μg/L)
3.1.2平水期典型重金属含量特征
表2所示为平水期重金属含量。平均浓度Fe>Mn>Cr>Cu>Zn>Pb>Ni>As,Cr的最大浓度值和平均质量浓度均超出地表水Ⅲ级标准,Cu,Zn,Pb的最大浓度值超出地表水Ⅲ级标准,但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地表水Ⅲ级标准。As最大检出浓度和平均浓度均小于标准限值。除重金属Fe,Cr,Ni外,采煤沉陷区水质基本符合鱼类养殖的水质标准。
变异系数Ni>Fe>Zn>Cr>As>Mn>Pb>Cu, Cu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其余属于强变异程度。重金属Ni的空间差异性最大,检出浓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1172.2。
3.1.3枯水期典型重金属含量特征
表3所示为枯水期重金属含量。平均浓度Mn>Fe>Cr>Pb>Zn>Ni>Cu>As,Cr,Pb的最大浓度值和平均质量浓度均超出地表水Ⅲ级标准,Cu,Zn的最大浓度值超出地表水Ⅲ级标准,但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地表水Ⅲ级标准。As最大检出浓度和平均浓度均小于标准限值。大部分重金属均超出地表水Ⅲ级标准。
变异系数Mn>Cu>As>Ni>Pb>Zn>Fe>Cr,Cr,Fe为中等程度变异,其余重金属均为强变异程度。
表3枯水期研究区重金属含量(μg/L)
3.2水域不同深度重金属Cr分布特征
图2所示为不同深度重金属Cr浓度变化情况。在研究区五个采样点中,水体表面重金属Cr含量较高,表明重金属在不同深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重金属元素Cr的表、中、底含量在9、10点位随着深度增加浓度不断减小,表明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垂直变化规律,推测重金属Cr可能出水体表面富集,重金属可能会与底层的沉积物结合形成不易溶解的化合物。
图2水域不同深度重金属Cr分布图
3.3水域不同时期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
水域不同时期重金属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在不同时期,重金属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重金属Mn,Fe浓度均表现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重金属As浓度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重金属Zn,Pb,Cr,Ni浓度均表现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重金属Cu浓度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大部分重金属在枯水期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时期,在枯水期,水流速度减缓,水体的容积变小,这会导致水中重金属的稀释效应减弱。因为水流减缓,重金属在水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使得重金属浓度逐渐累积,最终导致浓度升高。枯水期通常伴随着降水量减少或停止,这会导致流入水体的淡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相对升高。重金属的沉积和沉积作用增加,导致重金属浓度升高。
图3水域不同时期重金属污染分布
4.结论
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时期重金属均超出地表水Ⅲ标准,在枯水期,大部分重金属均超出地表水Ⅲ标准水体表面重金属Cr含量较高,随着深度增大浓度不断增加,水体底泥中Mn含量较高,随着深度增大浓度不断增加。研究区大部分重金属浓度在枯水期明显高于其他时期。
参考文献
[1] 范英宏,陆兆华,程建龙,等.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 建技术[J].生态学报,2003,23(10):2144-2152.
[2] 李新举,胡振琪,李晶,等.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质量研究进[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6):276-280.
[3] 蔡发飞.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探讨[J]. 工程学研究与实用, 2022, 3(3): 118-120.
[4] 胡亮, 贺治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 40(4): 40-45.
[5] 马永波. 微生物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新农业.
[6] 程桦,徐翀,刘桂建,等.两淮煤矿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D].合肥:安徽大学,2015.
[7] 詹敬江.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 (3), 2.
[8] 王兴利.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研究进展.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 42 (1), 6.
[9] 徐玉洁,曹恩伟,王敏,等.徐州市涉重企业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调查[J].环境科技,2016,29(4):61-63.
[10] 倪利晓,耿宏,马艳艳,等.太湖北部湖区水体与沉积物中Cd污染现状分析[J].环境科技,2013,26(2):50-54.
[11] 许可,杨森,任梦溪等.复杂污染源下采煤沉陷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行为特征[J].环境监测管理与术,2021,33(06):2934.
[12] 欧金萍,郑刘根,陈永春等.顾桥采煤沉陷积水区重金属分布与迁移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8,27(04):785-792.
[13] 陈俊华,章艳红,沈威等.抚河南昌段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1):4936-4944.
[14] 郭巧玲,熊新芝,姜景瑞. 窟野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J]. 环境化学,2016,35(7):1372–1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