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评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学探究
正文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数学学习,是构建基本的数学思维体系的关键环节。在新的教育发展环境下,学生的综合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教学评价则是老师们指导他们确定自己的课堂学习目的,并对自己的学习发展或者是自己的学习水平做出一个合理的定位。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是目前有关老师们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一、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受到自己的数学学习认识层次的制约,他们对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进度和对自己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须通过一些教育方面的指导,才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实学习状况。在新的数学教育发展潮流中,教育评价既是老师从课程知识和数学能力发展的视角,也是一种指导学生在相关的课程中,对自己认识上的缺陷和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行反思的一种方式。它在新的数学教育发展潮流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要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认识层次,还要对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进行多方面的指导。
二、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和“考试”观念所主导的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受老旧的教学评价内容的影响,学生常常不能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对所学的知识的学习进展和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进行评判,这就使得他们很难提高自己的真实的数学学习认识,这对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二)需要改进的教育评价制度
当前,由于缺少健全的教育评价制度支撑,导致了当前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求老师们从各个教育教学的发展层面上,给学生们以接近他们的认识层次的评价。而且,由于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支撑,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无序的现象,这让同学们不能通过课堂评价来了解自己的课程学习目的和自己对自己的发展走向,这就降低了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实用性。
三、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合理构筑教学评价目标体系
根据新时期的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发展需要,老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状况,从教学评价的设定和指导的角度,对教学评价目标进行重构,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思考探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分析,可以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把课程知识转变成对应的认知理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制订教学目标系统的时候,老师要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认识和人格特征都结合起来,把他们的数学能力培养目标和他们现在的数学学习基础结合起来,在确定了每一个教学目标之后,把它提炼成一个适合他们认识发展规律或者是他们的能力发展历程的个性化的教育评价目的,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真正感受到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提高他们对教学评价的认同,从而让他们能够积极地按照教学评价的要求去做,从而能够在自己的学习中找到不足。
与此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参照课堂上的教育评价,把它们和课堂上的知识进行融合,对这堂课中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进行合理地进行分析。然后,把每一种教育评价都转换成了特定的学习目标,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来重新检查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到的重点和难点。
(二)完善对课堂的考核制度
在当代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功能机理不再仅限于对学生进行单一的评价,它将使学生尽量多地投入到教学评价之中,突出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在交互评价中对所学的各种需求和自己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进行反思,从而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评价内容来对自己进行准确地定位,从而为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工作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把生生评鉴的内容融入课堂评价体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老师可以把合作学习和生生评价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也就是让同学们以一个小组的形式,在他们的学习任务引导下,在他们完成了学习之后,再根据他们的成绩来进行生生的互评。相对于以前的老师占绝对优势的教学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同学们更好地参加到评价中来,激发他们把自己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了解,来评价其它群体的成绩,帮助他们了解有关的学习需求,并把它们转变成实际的行动。
与此同时,通过对多个群体的学习评价,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数学思考范围,对课堂上所包含的数学思考需求和与之相关联的能力需求进行多方面的剖析,从而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当师生的认识和他们的学习认识有很大不同时,恰当地运用生生评价,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认识层次相似的特征,充分地发掘他们在课程中的潜在问题,减少由于教育反馈缺乏而导致的教育评价精度和完整性受到的负面影响。
(三)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已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已是关系到每一个教育阶段的品质,而教育评价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地改进和拓展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比如,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目的和学生的具体状况,在课堂上融入教育评价的内容。当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的时候,可以与微课中的教学评价内容相联系,适时地判定自己的自主学习状况,并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知识的了解,对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把它们上传到老师那里。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展现和解释自己的问题,同时根据问题的典型和延伸性,对问题的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在解答的时候,将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
与过去的课程教学评价内容相比,以微视频为基础的翻转课堂和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可以使教学评价的覆盖面更广,通过对教学评价进行引导,提高了学生们自己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品质,达到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促进作用。另外,根据问题的科学和合理进行的教学评价,有利于老师指导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有勇气去正视问题,去寻找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认识水平。
(四)提高指导性提问的比例
由于受到自己的年龄特征和数学认识程度的制约,一些学生对于教育评价存在着恐惧和抗拒的情绪,这就导致了教育评价的内容没有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减弱了教育评价的实效。因此,在过去的教育评价中,老师可以用引导性的问题来代替比较直观地评价,让学生能够适时地接收到教学评价的内容,并在问题的指导下自我反思。
相对于对学习成绩的直接评价,引导性问题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态度,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评价来反思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一些思路缺陷或者是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在自己的认识上建立起一条“缓冲带”,让他们可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程的知识小结部分,让学生自己对课程的知识和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并在相关的知识节点上设置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让他们在解释的时候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问题和缺陷,并通过这一点来对课程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全面地提高。
(五)将分层教育思想贯穿于其中
由于个人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差别,这种差别会对教育评价的实施产生一些影响。因此,老师要根据他们平时的学习成绩、各种测验成绩、专业知识学习的反馈等,对他们的真实学习状况进行综合地分析,并将他们分成各个学习层次,并根据他们的学习认识发展需要,给他们提供符合他们自己的学习状况的教学评价。
对于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各种数学教材的基本运用上,提高激励性教学评价的比例,从而让这一层次的学生通过一步一步地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树立起一些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适时地跟进自己的教学。而对于那些有着良好的数学基础,具有更高的思考能力的层次,老师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连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两个方面,从而促进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对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老师设置的情景中去,从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同时在运用这些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相应的数学研究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结语:
总之,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来看,为了促进学生在课程中获得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业质量,老师们应该充分考虑到教育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同时,还应该将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真实状况相融合,让教学的传递体系更加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博.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4.
[2]刘国昌.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改革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105.
[3]杨建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