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引领孩子踏入习作的乐园
摘要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手段、小学生习作教学、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教学压力
正文
一、引言
在全球化教育的浪潮中,写作能力作为一种核心的语言输出技能,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学生未来社会适应和人际沟通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小学生对于写作抱有抵触情绪,他们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一种需要完成的任务,而非一种表达自我、发挥创造力的方式。这种现象导致了习作教学的困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无从下手,学生则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写作成为了一种被迫完成的任务,而非自然流淌的表达。因此,寻找和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挑战,更是对教育理念的反思。本文将通过调查和分析小学生对写作的真实感受和喜好程度,深入了解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以此为基础,探讨小学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尝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旨在创造一个更加自由、轻松和愉悦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些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我,提升写作的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够为优化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理论依据,推动习作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二、全县小学生习作喜欢程度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全县小学生对习作喜欢程度的真实情况,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涵盖了学生对习作的整体态度、写作动机、写作困难、写作乐趣等方面的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各小学积极配合,广泛发放问卷,最终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000份。这些问卷代表了全县小学生的普遍态度和意见,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县小学生中,仅有35%的学生表示喜欢习作,而6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习作或害怕习作。这个数据表明,大部分小学生对习作持有负面消极态度,习作教学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喜欢习作的学生中,约40%的学生认为写作过程繁琐无趣,缺乏写作的动机和灵感;约30%的学生表示写作能力不足,对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批评感到恐惧;约25%的学生认为写作任务过多,学习压力大,导致对习作产生抵触情绪。
综上所述,全县小学生对习作的喜欢程度不高,提高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能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将深入分析原因,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优化习作教学。
三、小学教师习作教学的困境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们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习作教学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而大多小学生对写作抱有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二是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习作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写,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出既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又能够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三是如何评价学生的习作也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习作评价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还需要考虑他们的思考深度和个性化的表达。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
四、多元化教学手段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片和视频的运用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图片与视频的巧妙运用,无疑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扩展写作素材的绝佳手段。譬如,在指导学生描绘景色时,我会捕捉身边的美景,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交流,鼓励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些景点。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关注的重点亦各不相同。在他们热络的交流中,我适时引导、巧妙点拨,帮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出描绘景色的方法与要领。
当我前往各地为孩子们授课时,总会刻意拍摄当地的特色景观或物品,作为习作课上的宝贵素材。记得去年在西双版纳授课,我拍摄了一段关于孔雀宴的视频,借助这段视频,我向孩子们详细指导如何写《西双版纳的孔雀宴》这篇习作。通过视频的直观展示,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双版纳的孔雀宴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味觉的狂欢,以及一场心灵的洗礼。他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傣族人民如何通过歌舞表达喜悦,又如何用美食传递热情,领略到这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情景模拟的艺术
在情景模拟的舞台上,学生们仿佛穿越了一扇神秘的大门,来到了现实与虚构的边界。他们沉浸在故事情节的湍流中,任由想象力在文字的海洋里翱翔。在这个舞台上,写作不再是枯燥的的任务,而是一场心灵的冒险,一场思维的狂欢。
以“雨中情”为主题的一次习作课便是这种艺术的绝佳例证。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引导他们在模拟的雨幕中编织属于自己的故事。在这场情景模拟的旅程中,孩子们不仅触及了故事的表面,更探寻到深层的情感宝库,从中提炼出写作的精髓——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构建。
在雨中,他们演绎出了父母在雨中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体验到了亲情的伟大;他们演绎出了志愿者在雨中为陌生人提供帮助,领略到了人间的真善美;他们演绎出了情侣相拥在雨伞下,感受到了爱情的温暖。每一个孩子都在这场雨中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共鸣,他们的心中燃起了写作的火花,激发了创造的熔岩。
通过这样的体验,他们为笔下的文字注入了生命,让创作成为情感与智慧的交响曲。他们在写作中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感悟人生,如何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他们的作品不再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而是充满了情感与智慧的宝藏,让人读后深受感动。
这场情景模拟的习作课,让孩子们在雨中找到了写作的灵感,让他们明白了写作的真谛。他们不再将写作视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享受,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看到了他们心中那颗写作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
(三)分享感人故事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通过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与分享,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技巧。以指导学生写事为例,首先,鼓励学生讲述那些触动内心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源自他们的亲身体验,也可以是他们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通过这样的故事交流,我们引领学生从真实的生命体验中提炼出宝贵的写作素材,进而使得他们的写作内容愈加丰满与生动,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文字的力量。
在课堂上,我会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温馨、开放、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自由,从而能够畅所欲言。我会先分享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感人故事,通过我的讲述,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波动,体会到文字传达出的深刻情感和细腻情绪。接着,邀请孩子们依次分享自己的故事,无论故事是快乐的、悲伤的,还是充满启示的,我都会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在孩子们分享故事的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注意故事的细节,鼓励他们描述人物的情感变化、环境的氛围渲染,以及故事的发展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还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字之中,从而使他们的写作更具感染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技巧。他们学会了如何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何通过故事来触动他人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在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上的成长,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写作的热情和对于文字的敬畏。
(四)实物观察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实物,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还能有效提升文章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在指导学生进行状物写作时,我习惯于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中感悟,以感官体验作为写作的基石。
例如,在指导孩子们写“我心中的趣味玩具”时,我让他们携带各自珍爱的玩具来到课堂。在这里,他们要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小伙伴,要有序地介绍玩具的各个方面:首先,描述玩具的整体轮廓,从大到小,从颜色到形状,再到各个部件。接下来,重点介绍玩具的玩法和趣味性,此时需加上动作,以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听者仿佛也能感受到玩具带来的乐趣。最后,分享玩玩具时的情绪变化、内心感受及思考。
通过直观观察和体验实物,学生能直接获取第一手写作素材,这不仅增强了写作的真实性,也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在孩子们介绍玩具的过程中,我会鼓励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体验玩具的特点,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从而使他们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具体。
例如,一个孩子带来了玩具小汽车,他是这样介绍的:“我有一辆红红的玩具小汽车,它的前面有一对明亮的车灯,像两只大眼睛,看起来十分神气。车内有灵活的方向盘和舒适的座位,车身下面还有四个圆圆的轮子呢。我只要把小汽车放在地上,轻轻一按,往后一拉,再往前一推,小汽车就会飞快地跑起来。每当我的玩具车在客厅里穿梭时,我仿佛成为了车的一部分,感受着速度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每一次车轮与地面的摩擦,都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活力和无限可能。在这个瞬间,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专注于我的小汽车。”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能够清晰地想象出玩具的外观和质感,甚至能够感受到孩子对玩具的热爱和珍视。在孩子们分享玩玩具时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时,我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他们明白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描述事物,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如何通过观察和体验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写作能力上的成长,也看到了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对创作的渴望。
五、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效果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育实践中,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起到了显著作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则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写作。通过图片、视频、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观察实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多种感官体验中激发写作灵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体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增强写作内容的丰富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互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
(三)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使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有效减轻教学压力。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往往让教师感到繁琐和疲惫,因为教师需要不断地批改作文、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则能够让教师从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写作,从而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同时,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满足。
(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效减轻学习压力。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指导。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他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互动交流和自主探索来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使学生在习作教学中能够自由、轻松、愉悦地表达,有效减轻学习压力。
六、结论
通过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得到了有效缓解,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图片和视频的运用、情景模拟的艺术、感人故事的分享以及观察实物的运用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作。
首先,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从被动的写作任务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和表达,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写作素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情景模拟的艺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表达,使写作成为一种情感和思维的狂欢。感人故事的分享则让学生在倾听和讲述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观察实物的运用则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其次,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师从繁琐的批改和指导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指导,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最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作,有效减轻了他们的学习压力。学生可以在多种感官体验中激发写作灵感,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交流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互助下,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
总之,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对于提高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夏丐尊,叶圣陶《七十二堂写作课》[M].开明出版社,2017.
[3]包君成.《文语方程式》[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
[4]王红宇, 张丽华. 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12): 18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