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趋势下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韩志远

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菏泽 274500

摘要

在我国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的背景下,文旅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探索崭新的人才培养路径。本文以当前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合乎文旅融合趋势的人才培养有效路径,以此为文旅融合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创造出更加显著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

文旅融合;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人才培养

正文


本文系菏泽市课题: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一体双元六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编号:2023384)研究成果。

前言: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旅游业发展更加蓬勃,为了更好地满足文旅融合趋势对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所提出的高要求,中职院校应突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局限性,优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康养旅游服务行业转型升级,适应文旅融合趋势。
一、当前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中职院校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中职院校针对于此专业所设定的课程未切实合乎市场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倾向于理论层面而对实践有所忽视;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多浮于表面,紧密性与深入性不足,工学结合还有很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对于文旅融合趋势的这一时代机遇把握不够及时,未全面考虑到此方面与市场所提出的导向要求,由此规划出切实可行与健全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呈现出脱轨状况[1]
、合乎文旅融合趋势的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有效路径
(一)构建双导双元培养目标

合乎文旅融合趋势,探索出满足于新时代发展需要的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路径体现在构建双导双元培养目标。双元指的是学校元与企业元,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定列的大旅游政策,中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政策的引领作用,满足于康养旅游服务行业对于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学校和企业都应当贯彻践行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同时与五育融合下的全面型人才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实现复合型人才共同体打造目标。也就是说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同时考虑到中职院校和企业的双重需求,以此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不再局限于院校培养的单一层面,而是与企业建立合作桥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与发展平台,帮助其顺利从理论向实践过渡。
(二)优化四层递进课程体系

优化四层递进课程体系是中职院校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必要路径,在规划此专业课程体系时,不仅只关注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十分重视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具体来说遵循四层递进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是将思政课程作为基础,将活动思政课与行走思政课覆盖贯穿在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全程,真正做到一体化设计,专业所涉及到的各个学科发挥出良好的协同配合作用,将德育先行放在突出位置上。与此同时,此专业课程细化分为基础课程与核心理论课程,不再局限于线下教学这一单一教学模式,而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重教学平台,二者互为表里,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学习发展予以助力,实现智育目标[2]。另外,交叉设定专业技能课程与行业实践训练课程,将双向学习实践模式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此方面可充分体现出劳动与体育培养相结合的培养目标。最后课程体系中还特别构建“旅游+”的特色拓展课程,是实行美育的重要载体,借助于这一递进的课程体系,以此为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三)共享四方联动教学资源

文旅融合趋势下,以往的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于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共享四方联动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为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所服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路径之一。四方联动所涉及到的责任主体为政府、行业、学校与企业,最大化地将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做到共建共享。政府所承载的职能为对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出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出政策驱动作用,为人才培养予以充足的资金经费保障以及肩负起评估激励任务。行业则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相关教师资质开展培训,为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对教学资源联动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以及推动实践顺利实施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则是致力于建设教学资源,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反馈以及创新生成崭新的教学资源。企业的职能则是为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软硬件与标准化共享资源平台,同步做好技术保障与管理服务。实现四方联动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以此为康养旅游服务专业学生提供充足资源,其理论学习与实践具备扎实支撑。
(四)创新三境三改教学模式

文旅融合趋势下,促使中职院校需在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从原有的教学模式局限性中突破出来,以创新三境三改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路径。三境指的是三个不同的学习场境,分别是课堂学习、岗位实训与顶岗实习,将其深入融合在一起,而不再是原本的脱离状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应用到实践当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三改则围绕在教师、教材与教法三方面,通过对其加以改革为人才培养予以保障,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加深数据科学和教育教学的融合深度,从而达成五育融合下沉课堂教学目标,同时借助于项目式、模块化与情景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为学生提供生动课堂,进而保障课堂育人整体质量。
(五)建立四室双元实践基地

建立四室双元实践基地有助于达成文旅融合趋势对于中职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根本要求。中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为技能型人才,再加上康养旅游服务专业有着较为严格的技能要求,倾向于技能层面,而不是简单理论层面,所以中职院校必须具备实践教学基地,以此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四室双元实践基地具体涵盖教室、工作室、实训室与景区,构建出厂中校与校中厂的独特实践模式[3]。因为,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同时它也是促使教师的科学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核心场所,中职院校需要善于借助与运用多方资源为学生构建打造实践基地,推动学生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根本路径与育人方案,努力打造“厂中校”“校中厂”,灵活地开展实训实践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提供技术支撑。

(六)完善五主四维成长评价

完善五主四维成长评价是康养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核心路径,以往的评价主体相对较为局限,而五主则是拓宽了评价主体,涵盖了学校、行业、企业、教师、学生,进而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评价,四维则是从四个维度对康养旅游服务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化与合理化评价,科学设定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与增值评价的各自占比,对学生学习成长作出准确评价,借助于这一系统化的教育评价框架,提高学生评价完整性。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确保能够满足于文旅融合趋势,中职院校针对康养旅游服务专业学生需要落实现代化先进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双导双元培养目标、优化四层递进课程体系、共享四方联动教学资源、创新三境三改教学模式、建立四室双元实践基地以及完善五主四维成长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文兴.县域中职校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瑶都康养产业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3,(07):135-137.

[2]李小瑜.提质培优背景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旅游与摄影,2022,(18):133-135.

[3]孔祥侠.文旅融合趋势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1,(08):64-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