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美术具象与抽象的二元对立与互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杜启沛

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学院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

“具象”与“抽象”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具象”指的是具有更高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现实生活中的形体特点。具象能够非常直观地描述事物的状态和特点,真实体现事物在视觉感官方面给予人的感受,能够再现事物的内容和形态。具象所说的则是艺术作品能够表达直观性和真实性。抽象则是能够体现创作者对事物的零星感受混合成的形象整体,需要通过个人感受来呈现客观事物。在观察过程中,透过表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分析事物呈现的特征和类型,以此体现真实的特点,也同样能够通过艺术表现手法来体现事物的意境与精神。具象表现手法与抽象表现手法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西方美术;具象;抽象;二元对立

正文


引言

西方美术最初源于古希腊,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到21世纪时,已经呈现非常丰富和琳琅满目的发展状态,有着极为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也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艺术门派,涉及的艺术范畴也非常广泛,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许多具有专业能力的艺术大师也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和艺术创作,为人类艺术文明的繁衍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具象和抽象源于现实,二者是对立而统一的,同样往往是互相依赖的。在具体的创作中,表现方式和表现的内涵是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的,而具象的各种表现方式则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抽象体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哲学和美学等问题的深刻反思,是对具体的东西的抽象化,并以比喻的方式体现。在抽象创作中,其创作材料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其追求的是具有特殊的心灵意蕴以达到表现人文精神的目的,其独到的表现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本质20世纪初开始,印象派先知派和空间派等各种艺术流派逐渐出现,他们体现的艺术表现手法从具象到抽象,都有所涉猎,这两种表现手法虽然看上去各自对立,但实际上也互为补充。

一、西方美术中具象表现手法与抽象表现手法的二元对立

(一)具象与抽象在20世纪美术诸多流派中的对立形态非常显著

西方美术史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产生创新内容,从而颠覆艺术发展的,在此过程中,能够体现整个20世纪中西方美术史不同阶段的发展,也能展现在此过程中呈现的巨大变革。

19世纪,印象派在极大程度上勇敢走出古典主义的绘画艺术风格,展现能够体现真实世界状态的绘画风格,从而更加深入而开放地进行观察对象的描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一些反对写实流派,采用象征寓意来进行意境和创作者思维认识,展现的象征性流派,而后出现了习惯使用红色、绿色、青色、黄色等原色,喜欢用较为抽象夸张的大笔触进行形象描绘的野兽派,更习惯于应用不复杂的简单线条,极为开放地呈现真实情感。而梵高为代表的艺术则更加重视创作者自身内心的发展状态,呈现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也呈现了需要自由开放艺术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表现派的艺术风格[1]。以毕加索为代表,将自然形象还原为几何图案的立体派,能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时空将不同的景象组合成同样的静态立体模型,而欧尔飞派则是采用立体派的艺术手法去呈现动态变化的运动状态,更加追求音乐旋律和展现的节奏美感。机械派致力于应用立体派的几何表现手法,融入机械与工业文明,进行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思考,以此形成艺术创作。而未来派也同样重视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重视动态表现的感受,对机械文明的发展表示赞扬态度……这诸多的流派不再直接进行现实生活的直观展现,也并非进行个人思想认识的单纯提炼,而是结合不同的思想理念和不同的技术手法,进一步选择性体现。所选择的表现手法可能是大胆开放又非常丰富多样的色彩,可能是无法言说,无法描述的粗大线条,也可能是突破理想境界和现实境地而显得超凡脱俗的思想意境,呈现人在思维意识方面的精神追求。

20世纪前半期以来,逐渐涌现的抽象派、具有时代气息的“新现实主义”派,他们从各个方面对“艺术”和“真实”的关系做出了解释,并从各个方面对“艺术”和“文化”的边界做出了自己的解读,他们相信,“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创造一种“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哈同等人把中国的书法技法和抽象派艺术相融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表现性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反映出了创作者的深层的思绪和希望以此来表达的作品。以尤氏·克莱茵和封答那等美术学派的观点,主张“单一”才是最好的,而“色彩”则是缺乏实质意义的。他们对空间的感知和持续的表达,对艺术家自身内在的认同和对内在的探索。而虚幻写实的观念和艺术表现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即通过象征、比喻、结合某种融合的艺术方式来创造和表现。欧普艺术主张应该是对情绪的过分渲染,不需要将生命的内涵真正融合进去,而地景技术则是通过对地表的直接改变来创造新的风景,来让人注意居住的环境[2]

在这种类型的画家和创作者身上,有着各种稀奇古怪的创意和创意,而在传统观念里,他们的观念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既没有表现出一般的抽象和具体的意识,也没有表现出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20世纪中晚期,艺术表现的方式日益多样化,不但有照相写实主义、还有总体艺术、后现代主义、装置艺术,高科技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中,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不同的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有的在具体表达上,有的在抽象表达上。

20世纪初,起源德国的表现派受到野兽派的巨大影响,反现实主义更强调艺术,在表现过程中,要观察心灵的真实状态,要呈现灵魂高度自由的状态。除了这一艺术流派,其他流派中也经常出现利用抽象或具象表现手法的情形,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新巨像绘画,能够体现一定程度的写实意义,但在塑造艺术造型的过程中,也呈现了较为荒诞奇怪的艺术感受,主要因受到超现实主义影响,想要向人们呈现在二战期间人们受到的巨大伤害[3]。这种艺术形式表达出的巨大生命力和让人难以捉摸的艺术感受,在一定程度下丰富了人的艺术体验,但也呈现了不同以往的艺术表述模式,其中蕴含的艺术手法并非单一,从抽象角度或具象角度进行分析,而是融合了不同形式和不同艺术思想,要体现的艺术思维和所要发表的艺术推论也有巨大不同。

(二)具象表现手法与抽象表现手法之间存在的客观对立关系

通过对20世纪西方美术各流派的绘画技法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具象与抽象的绘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对立面。首先,我们在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中,会发现,抽象和具象是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发展的两个主要阶段,当人们对事物有了具体的理解,然后才能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具体的内涵,而这种内涵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面。所以,我们一般都会把具象和抽象看作是对立的,而具体的表达和抽象的表达,在客观上也是一样的。

二、西方美术中具象表现手法与抽象表现手法的互补

马克思哲学认为,一切都是矛盾和统一的,而西方的艺术形式和抽象化虽然看似有着根本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发展却有着明显的联系,它们之间也有某种程度的互补性。就整个美术艺术而言,有一种既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艺术形式;也有抽象具体相互分离的传统艺术形式正因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不同流派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过程中,20世纪西方美术才能显得丰富多彩而又各自有独立的特点。如果只有一种表现手法,那么我们当前所能看到的20世纪西方美术艺术作品根本不可能呈现如此绚烂而丰富的艺术形态反观之,一定是非常单调而死板的艺术形式。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之所以能够从枯燥乏味的状态中走出来,是因为它具有高层次的抽象性和实用性。所以,具体的表达方式和抽象的表达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存在的价值,它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补充。从具体的角度来看,很多美术门类都是从具象到抽象化的发展,也有很多其他的艺术门类在艺术海洋体现出既有具象意义,又有抽象意义特色,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作者要表达的意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在进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时,通常进行抽象表现手法和具象表现手法的分阶段考虑,也通常将二者进行独立分离的分析,认为二者属于相互对立的关系,很少有人将它们融入在一起,以互补的形式进行考虑。在进行20世纪西方美术艺术的普遍分析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具象表现手法与抽象表现手法都有一定的优势所在,二者虽然处于相互对立的杠杆之上,但只有相互互补,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艺术整体。而当代人们的研究中心应当认识到,如何做好二者之间的把握理解,如何把握探究分寸,加强提升自身创作水准和学术研究的高度,反映时代发展变化,这都对未来艺术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万霄婷. 西方“新具象绘画”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20.

[2]房延军.关于西方具象人物雕塑本土化发展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07):38-39.

[3]刘琛.20世纪西方美术具象与抽象的二元对立与互补[J].美与时代(上),2019(03):13-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