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一带一路;商务英语;翻译;培养模式
正文
1. 引言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语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对“懂文化,通语言”的专业性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调查显示,国内外媒体整体关注度排名中,语言类人才需求排名第一。这反映了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合理化、系统化培养成为了必然趋势。
2. “一带一路”概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关系,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的主要特征
3.1 专业性更加突出
商务英语是建立在基础英语上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和普通英语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其表达的专业性极强。“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这对商务英语的专业性要求更加突出。翻译人员需要熟悉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行业规范。同时,还需要了解沿线国家的商业习惯和法律法规,以确保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3.2跨文化沟通性显著增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商务英语所面临的跨文化沟通需求愈发显著。翻译人员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以便在跨国商业活动中协助双方实现有效沟通。
3.3 句式规范性更加严格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经济应用型的语言,翻译人员必须用专业的固定句式,言简意赅且规范地翻译出其表达地意思。“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都是重大商业项目和合作,需要严谨、准确的表达来确保信息传递无误。翻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商务文体的写作规范,如商务信函、合同协议、报告等,以确保书面沟通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3.4语境适应性要求更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仪等各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更高的语境适应性。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商务场合和对象,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以上这些特征使商务英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跨国商业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有力的语言支持。
4. “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众多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不同的语言、文化和商业习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翻译能力直接影响到国际商务沟通的顺畅度和准确性。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商务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如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并传达商务信息。
再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高校也需要加强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国商务环境。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5. “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素养的构成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更需要具备全面的素养,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商务环境。
5.1翻译专业素养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要具备优秀且专业的英语翻译能力和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要能够熟练地进行英汉互译,准确传达商务信息。翻译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是正确翻译专业术语、保证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翻译专业素养是翻译人才的首要核心素养,是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的前提条件。
5.2综合职业素养
政治观念的正确性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首要职业素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应该是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高度的责任感也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素养。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严谨、负责地对待每一个词汇、句子,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译文中的敏感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5.3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合作。因此,他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尊重并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将面临更加复杂和多元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商务环境。
6.“一带一路”背景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在优化师资队伍,制定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计划之外,也要夯实学生的中英文转换能力,进行跨学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其次,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不断提升跨文化翻译意识;再次,创设职业化的校企实训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校企合作;最后,制定立体化的工程英语翻译人才考核方式。
6.1优化优化师资队伍,制定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计划
优化师资队伍,打造高素质、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是翻译人才培养工作的坚强后盾。教师应该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中,促进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其次,高校可将企业中的优秀人才纳入到教师队伍中,组成兼职教师队伍,带领学生参与商务英语翻译实战,将教学融入实践。同时,高校教师也应走进合作企业,学习相关实战经验,不断更新现有知识。此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翻译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外籍教师和专家,为师生提供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制定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计划是保障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我们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翻译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加强对商务知识、行业背景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从而让翻译教学更具差异性和层次性。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6.2夯实学生的中英文转换能力,进行跨学科培养
夯实中英文转换能力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核心。中英文之间的转换不仅是语言的简单对应,更是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转换。因此,高校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训练,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的学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中英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
跨学科培养是提升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商务英语翻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如商务、文化、法律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将相关领域的知识融入到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通过开设跨学科课程、组织跨学科实践项目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他们具备更广泛的专业背景和更强的综合能力。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中英文转换能力和跨学科素养,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商务场景中进行语言转换和翻译实践。通过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翻译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中英文转换能力和跨学科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6.3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提升跨文化翻译意识
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特点及市场需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翻译环境。其次,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引导他们关注国际局势,了解国际经贸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之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跨文化翻译意识同样至关重要。商务英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和冲突。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增设文化课程,同时配合慕课或者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整合慕课资源,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此外,可以围绕跨文化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创设真实的翻译情境,有效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是表演者,也是旁观者,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对不同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6.4创设职业化校企实训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校企合作
纸上谈兵永远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翻译亦是如此。因此,创设校企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翻译实战的机会。高校可利用寒暑假选拔优秀学生到境外实践基地学习培训,切身感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通过定期召开校企交流会、参观企业等方式,增进双方的了解与信任。在企业内部或高校内设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工作环境。企业可派遣经验丰富的翻译人员或业务骨干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翻译任务,分享工作经验。企业与高校也可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课程内容中。通过开设校企联合课程、组织实习实训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企业用人标准。此外,推动成果转化,将学生在翻译实践平台上的优秀作品或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与企业合作开展翻译服务外包业务,将优秀翻译作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价值。
6.5制定科学考核方式
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科学考核制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口笔译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基础上。除了最终的翻译成果外,高校应关注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翻译过程、听取学生的翻译思路汇报或要求学生提交翻译过程记录等方式,来考察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逻辑连贯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也是制定科学考核方式的关键。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邀请企业人员、行业专家等参与评价。他们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能力。
7.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愈加密切,商务英语翻译则成为交流的核心工具。但是,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尚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应该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培养出具备扎实语言基础、广泛商务知识、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杨佳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英语,2023,(6):57-60
黄若兰.“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探讨[J].海外英语,2022(15):21-22
田福建,潘宝剑.“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英语翻译人才核心素养及提升路径研究[J].英语广场,2022(209):81-85
黄娜,潘依婷,蒋一锄.“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96-99
赵羽.“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7):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