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图书馆向双职能转型的可行性初探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焦薇

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4371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可行性。首先,阐述了双职能转型的概念及其对于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教育功能的重要意义。接着,探讨了在当前的教育与社会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部门转型的必要性。最后,从社会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双高计划”的要求、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以及高职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四个方面,对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为高职图书馆的转型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高职图书馆;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

正文


前言: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撑平台,其角色和职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承担着文献资源收藏、借阅服务以及参考咨询等教辅职能,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些职能已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意味着高职图书馆在继续履行其教辅职能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更加主动和积极的作用。教辅职能方面,图书馆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馆藏资源,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满足师生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文献需求。而教学职能方面,图书馆则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教学课程、组织教学活动,甚至直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高职图书馆将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因此,探讨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可行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发展意义。

1、“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概念及其意义

“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是指在保持高职图书馆传统教辅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教学职能,实现教辅与教学的结合。具体来讲,图书馆不仅要继续发挥其作为知识存储、传播和交流中心的作用,还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核心在于将图书馆的资源、技术和服务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过“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图书馆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优质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背景下,图书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服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图书馆中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要求图书馆对自身的资源进行重新优化和整合。图书馆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需求,调整和优化馆藏资源、技术设备和服务模式等方面的配置,能够使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对图书馆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支持和指导[1]。因此,图书馆需要加强对图书馆员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2、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必要性

高职图书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传统职能主要集中在教辅方面,即为学生提供图书借阅、资料查询等基础服务。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图书馆的角色和功能正面临着重大的转变。建立“教辅+教学”双职能部门,对于高职图书馆而言,不仅是对其功能的扩展,更是对其价值的提升。

2.1适应教育变革的必然要求

从教育目标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要求图书馆不仅要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还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学术支持。从教学方法来看,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教学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师生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教学服务。

2.2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需要

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机构,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建立“教辅+教学”双职能部门,可以使图书馆更加深入地了解师生的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教学职能的引入,也可以使图书馆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3促进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

高职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但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由于传统的教辅职能限制,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由于师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不足,也导致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建立“教辅+教学”双职能部门,可以使图书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资源支持。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也可以使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图书馆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4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高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建立“教辅+教学”双职能部门,可以使图书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教学和科研中,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教学职能的引入可以使图书馆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也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师生关注和利用图书馆资源。

3、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的可行性探讨

3.1 社会需求视角下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社会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正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首先,需要聚焦于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整合。其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双向发展同样不可或缺。在就业定位上,图书馆学专业应当同时服务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个市场。一方面,要保留并深化对国家各级图书馆等传统领域的服务,如资料整理、文献收集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如大型文印社、书店、出版社等,以满足社会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实现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的转型,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显得尤为关键。重点院校应当持续强化图书馆学的精英课程,确保学生在深厚的学术背景下掌握高端专业技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普通高职院校应当敏锐地捕捉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课程结构,增设更多与图书服务相关的实用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发挥专业技能。转型后,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将得到极大的拓展。

3.2从“双高计划”要求下的可行性分析

“双高计划”的宏观指导下,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共建共享以及产教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在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中,需更加注重效能的提升,全面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力求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最大化利用,从而避免资源的冗余和浪费。在这一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资源集聚与管理的中枢部门,其管理模式的革新与转型变得尤为关键。一方面,高职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其相对独立于教学系统之外,具有类似于企业的运营特性[2]

因此,拓展图书馆的教学职能,使其从传统的教辅角色转变为集教辅与教学于一体的双职能部门,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助于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还能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下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3.3从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孕育能够顺应时代变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专业精英。其教育目标、内容、模式及课程体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面对高科技和网络环境带来的新挑战,持续创新与自我革新。作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领域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学致力于满足读者在阅读、工作、研究等方面的需求,涵盖了文献资源、信息知识的搜集、整理、研究、传播、开发及应用,并深入探讨了图书馆服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图书馆学的研究与教育学紧密相连,特别是在挖掘和发挥图书馆作为教育平台的功能上,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需调整和优化部分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基础建设,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融合。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与长期共享,需要学校各部门间的密切合作与共同努力,而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平台,也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前沿和资源的流转中心,其专业教育的范围不应仅限于图书馆本身。高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应设立如编辑、审校、版面设计、情报学、营销、服务、故事阅读、情感分析、心理辅导等多样化的专业方向课程,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在构建图书馆学专业的全新课程体系时,教育应敏锐地捕捉并准确把握与新兴技术的融合点,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引领作用,驱动社会实践的革新与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

 

3.4从高职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可行性视角分析

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研究范畴横跨社会、应用与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与人类社会、知识与科技紧密相连。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图书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在资源建设、编目分类、信息处理、文献审核、技术维护及参考咨询等核心岗位上,普遍要求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在当前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图书专业技术人员不仅需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库,以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服务,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如数据库构建、多媒体制作和网络检索等,以便能够高效运用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4]

当图书专业技术人员在忙于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同时,若能够参与到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中,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全新舞台,还有助于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带来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关键的工作技能和方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经过对高职图书馆向“教辅+教学”双职能转型可行性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一转型不仅是概念的更新,更是对图书馆职能的深化拓展。转型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双高计划”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以及优化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通过转型,高职图书馆将焕发新的活力,为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服务,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余丽.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6(2):102-106.

[2]蒲青.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功能转型发展探讨[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24(3):89-93. 

[3]曹国凤."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5):78-81,125. 

[4]郑克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转型探析[J].才智,2021(14):98-1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