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林下经济;林业发展;生态环境;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
正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产业,不仅能够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有助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探讨林下经济发展和可持续经营的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述
(一)林下经济
对林下经济来说,主要就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发展种植、养殖、采集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得林地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同时实现与林地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经营模式,其不仅仅会涵盖林下产业,也会涵盖林中以及林上产业。林下经济具有许多优点,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操作简便等,对于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意义[1]。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过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是在满足当代人对森林资源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更加科学以及合理的管理和经营,保证系统的健康,便能够确保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得到更加稳定以及协调的发展。
(三)二者关联
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一方面,林下经济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提高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经济效益,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另一方面,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和战略方向。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框架下,林下经济的发展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科学合理、绿色发展等原则,确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2]。
二、林下经济问题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带来的影响
(一)林下选种施工方式不佳
在林下经济的产业建设中,品种选择、种植方式、养殖方式以及后续管理属于产业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属于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带来影响的主要原因。经研究表明,现阶段有很多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当中,会存在种养殖品种与施工方式不佳的问题。因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选用的物种不适宜当地的环境,或者施工方式不当,进而对森林的土壤、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也会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二)森林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对于森林管理来说,其机制的健全性会对林下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在森林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也不足。在林下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导致林下经济产业建设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管理机制的缺失,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平衡,这将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3]。
(三)经营管理模式较为单一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使得林下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林下经济经营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在种植和养殖方面,林下经济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种养殖模式上。而传统的种植与养殖模式主要就是依靠自然生长,不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林下经济的产量较低,质量也不高。这种单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不仅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无法保持平衡,在较大程度上制约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四)森林环境保护认知不足
林下经济的发展中,作业区对森林环境保护的认知不足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林下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工作者可能会存在过度开垦、滥用药物等问题,这将对森林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森林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环境受到破坏,不仅会影响到林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带来相应的影响。此外,过度开采还会对林地植被和动物种群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基地布局不够科学合理
现阶段,部分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会存在基地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一些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种植和养殖的布局不合理,进而影响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在某些地区,林下种植和养殖可能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林地的通风和光照,还会对林地的土壤和水分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如果林下经济产业布局不合理,还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进而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带来相应的挑战[4]。
三、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
(一)选择合适品种与施工方式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施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林下经济的效益,更直接影响到森林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单位应注重更加科学合理的选种,并且采取更加适当的施工方式,以避免对树木的正常生长带来影响。首先,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和养殖品种。在湿润多雨的地区,可以选择种植耐水性强的植物或养殖水生动物;在干旱少雨的地区,则应选择耐旱性强的品种。这样可以确保物种的适应性,降低种植和养殖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减少对森林的破坏。针对山区,可以选择尽量以人工施工为主,避免运用大型机械对林木带来相应的破坏。同时,要注意保护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避免施工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5]。通过合理的施工方式,可以实现林下经济的发展与森林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此外,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应加强技术指导和管理。这包括提供科学化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科学的技术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可以确保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林业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升级。
(二)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
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是实现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相关部门就需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森林资源的管理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其次,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还要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的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预防和应对能力,减少火灾和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而且,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简言之,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机制是实现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环节,需要各级政府、单位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格局。
(三)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
为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先进的林下经济经营管理模式是必要的。诚然,林下经济不论采取怎样的模式来进行经营与管理,都需要汉族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的经济状况以及资源,探索更适合本地的种植经营模式,以示范点的建立来进行推广。不过,要想避免在发展林下经济时走更多弯路,则可以对国内外先进经营模式进行借鉴。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林下经济经营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引入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专业化的种植和养殖基地,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6]。同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林下经济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企业和农户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政策方向。此外,政府应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通过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政府的扶持引导,可以有效提升林下经济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强化人员环保知识的培训
因部分地区的作业区群众没有较强的森林环境保护意识,所以,为更好地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强化人员环保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作业区群众的环保意识,还能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环保知识培训,针对作业区群众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培训内容应涵盖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林下经济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通过培训,使作业区群众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对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其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其次,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强对林下经济和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开展科研项目、加强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林下经济人才。同时,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林下经济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林下经济的整体水平。此外,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发挥其宣传和教育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林下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普及环保知识,使得公众主动参与。而且,通过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林下经济的环保活动,也能够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7]。
(五)做好区划工作并统筹兼顾
在推进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做好区划工作并统筹兼顾属于对基地布局不合理问题加以解决的有效方法。首先,相关部门要根据林下经济的特点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划方案。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将作业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针对各个功能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制定区划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林下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其次,在实施区划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兼顾。一方面,要协调好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关系,避免相互干扰和冲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另一方面,要关注整体效益和长远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同时,还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此外,在区划工作中,还要注重动态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原有的区划方案可能已经不再适用。因此,要及时对区划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其始终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并满足发展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述措施属于推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林业经济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视程度。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当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避免存在破坏资源的情况。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吴伟光,许恒,王凤婷,熊立春.“两山”理念的有效载体与实践:林下经济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及其协同逻辑[J].中国农村经济,2023,(10):158-174.
[2]莫引优,戴蒲英,曾艳梅,何彬元,刘湘岚.资源县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3,52(05):651-656.
[3]宋磊.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J].广东蚕业,2023,57(09):31-34.
[4]薛焕霞,张依梦.森林资源富集区魔芋产业与林下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研究——以安康市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23,48(05):185-191.
[5]南文亮.基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村委主任,2023,(08):69-71.
[6]吴和星.林下经济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03):58-60.
[7]李正军,黄霞.威宁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措施[J].山西农经,2023,(10):131-133+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