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创生性主题建构游戏《我爱北京天安门》活动的开展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姜梅 夏露

安徽省合肥市世纪荣廷幼儿园

摘要

本文以一次由国庆爱国主题教育引发的建构游戏活动为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探讨了幼儿园爱国主题建构游戏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幼儿自主搭建、选择、观察和思考,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建构游戏、爱国主题、学习与发展

正文


一、抓住兴趣,找到游戏起点

临近国庆,班级开展了爱国主题教育,观看了阅兵仪式。孩子们对阅兵仪式中天安门显著的建筑外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到了想在建构区搭天安门,大家都积极响应,于是新的搭建主题确定了——《天安门》。

二、追索兴趣,支持幼儿积极探索

(一)了解建筑物绘画设计图

确定主题后,师幼通过进一步观察,知道了天安门的是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了解了天安门外观的基本结构。准备搭建前,孩子们自由组成搭建小组,绘画了天安门搭建设计图。

(二)“地基”与“城台”的搭建——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孩子们在一起商量先搭什么,再搭什么,需要用到哪些积木?

首先搭建的是城台“地基”的搭建。俊泽拿着四倍单元积木,准备摆放时发现地面有一条地皮连接留下的一条直线,于是以此为“标尺”(辅助线),将积木的一边与地上的“标尺”(辅助线)紧密贴合(图1),同时也提醒着其他几个伙伴:“你们要搭直一点,不要弯弯曲曲的,那样不好看。”几个小伙伴听到后,先是依次比较积木的长度是否合适,再将积木连接在一起,一边摆放,一边调整每块积木的位置,最终搭建出天安门的“地基”,并且预留了城台5个城门的位置(图1)。

 

地基搭好后,幼儿想进行城台的盖顶。然:我们没有特别长的积木城台怎么盖顶啊?

面对幼儿的问题,我带领他们一起回顾了之前搭建的作品,然后请他们思考如何解决。梦雪:“可以在里面放上一排圆木柱,然后在圆木柱两边放单元积木。”

幼儿将讨论出的结果逐步实施到搭建游戏中,在中间设置“地梁”。但因为没有辅助线和参照物,摆放的“地梁”前后距离不一样,一头大一头小,在不断调整和移动后,俊泽开始每隔一段距离横着摆放一块积木(图2)。

教师:“为什么要横着摆放积木?这个积木有什么作用吗?”“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中间的‘地梁’线直不直了。” 原来横着的积木的作用是用来对比、测量“地梁”与两边的距离是否一样大?

“地梁”建好后,幼儿快速的选择等长的积木进行盖顶,并不断调整积木最外侧以保证积木的齐整。城台盖顶完成了!    

教师的思考:

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不断积累着经验,也非常注重建构中的平衡、对称,更加追求建构物的美观性。在盖顶问题上,教师通过回顾之前搭建的作品,迁移幼儿已有经验。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在地梁的搭建中,俊泽想到了借用辅助积木比较、操作、测量地梁与两边的距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对空间感知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展了形象思维

(三)城门与城楼的搭建——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支持幼儿多分享交流

在搭建城门时,然然将城门摆放在预留的门洞位置上。宇晨看见了:“你这个放的不对,城门要在门洞的中间。”“可是我放的是中间啊。”“你这个两边距离都不一样,不是中间。”“那我们一起来调整下吧!”“两边好像还是不一样大。”宇晨试着将城门往左边移了一点儿,又往右边移了一点儿……试了几次后,俊泽起身拿来了一支笔、一块积木,用积木抵在门洞一边,画了一条线,再将积木抵在另一边,画下一条线,减少了门洞与城门之间的距离区间(图3),再通过目测确定了城门的摆放位置。“这里就是中间了!”大家高兴的欢呼起来,随后几个小伙伴依法炮制,依次摆放好了剩下的城门。

在搭建城楼前,孩子们围在一起讨论。“城楼有两层,上面的矮,下面的高。”“最大的城门上面有毛爷爷的画像,还有国徽。”“城台上面还有石玉柱,一共有十根。”“我们先搭建石玉柱!”有了清晰的计划,搭建快速了很多,孩子们先找到中心点,(城门与毛主席相片上方)再向两边延伸搭建石玉柱。

“在城楼里面摆上和石玉柱一模一样高的柱子,再在柱子上平铺上平板。檐就摆放在平板上。”在城楼一层围合好后,然然和其他几个小伙伴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大家立马分工,有的拿取积木,有的整理积木,有的继续搭建,伙伴之间相互配合,很快第二层的围合也完成了。

“城楼怎么盖顶呢?”“我们可以像城台盖顶一样,也加个‘梁’。”“可我们也够不着里面。”“可以请老师帮忙啊。”“可城楼里面太深了,没有那么高的柱子。”

面对幼儿遇到的新难题,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没有合适的单元积木做‘梁’,那有没有什么可以直接盖顶?”然然:“要是有和城楼一样长的积木就好了。”我顺势提问:“如果室内的单元积木不够长,那幼儿园其他地方有没有足够长的材料呢?”俊泽:“我知道了!操场有很长的积木,我们去找来试试吧!”

于是,孩子们来到户外,找到了更长的碳化积木。两个小伙伴一起合作,很快就完成了城楼顶的盖顶(图4)。

天安门的搭建完成,幼儿迫不及待拿出前期精心准备的辅助材料放置在天安门的各处(图5)。

 

 

教师的思考:

遇到城门的位置摆放问题上,俊泽通过目测、积木测量、减少距离区间……在游戏中不断的比较、分析、探索,解决了问题,体现了大班幼儿观察的细致性,也可以看到孩子们对天安门城门外部特征的了解。

在城楼顶的搭建中,幼儿没有合适的材料、到寻求帮助、在教师引导提问下寻找材料、两两合作中中解决搭建中的难题。教师注意收集来自幼儿游戏的信号,并有意地在一旁观察,按需要适时地启发与引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持和推动游戏的发展,但绝不替代。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幼儿如何去做,就打扰了幼儿的游戏思路,让幼儿渐渐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幼儿一起探索、发现、讨论、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导地位。

三、我们升旗啦!——延续兴趣,推动游戏持续深入

天安门搭建完成后,师幼共同探讨并欣赏作品。

教师:“天安门前还有什么我们还没有搭建的?”

幼儿:“还有金水桥、天安门广场。”

教师:“那天安门广场前举行过哪些重大的活动?”

幼儿:“阅兵仪式!升旗仪式!”

几个小伙伴又投入到天安门广场前金水桥的合作搭建中(图6)。

天安门搭建完成后,伴随着幼儿的需要,游戏情节得到了不断地丰富,这一次我们追随孩子们的脚步,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和阅兵仪式准备、游戏中(图7

 

教师的思考:

小小阅兵式,浓浓爱国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国旗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升国旗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少年强则国强,模拟升旗仪式活动、阅兵仪式活动在孩子们懵懂的幼儿园回忆中,增添一份爱国主义情怀。北京天安门搭建活动的整个过程,让幼儿对中国的代表建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爱国之情。

四、活动反思与启示

1.尊重孩子游戏,就是尊重孩子发展

本次活动由一次爱国教育活动延伸。教师尊重幼儿自主确定的搭建主题,在幼儿按意愿自主选择分工的基础上,绘画设计图并进行合作搭建。搭建中,教师大胆放手,幼儿自主尝试、自主探索,并巧用辅助材料充实建构作品。

2.抓住幼儿的兴趣,多方位支持幼儿的游戏需求

幼儿从搭建初粗略观察转向搭建中的细致观察过程中,综合运用围合、对称、延长、叠高、架空等多项技能进行搭建,不仅提升了建构技能,还初步感知、理解了建构游戏中观察与表征的关系,并且结合工区制作了大量辅助材料投放其中,自主进行了细节部分的完善。如国旗、石玉柱、标语等,既满足了幼儿的个别化需求,也实现了主题活动中区域活动和建构游戏的有效连接。

3.重视展评及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在建构游戏活动中,受到场地的限制,幼儿的建构作品很少能够被保留下来,很多是在区域游戏结束后就草草收场,这样做不利于幼儿爱护建构作品行为的培养。在本次搭建中,教师选择了在专门活动室进行搭建,不仅可以长时间保存幼儿的建构作品,还能让幼儿持续进行搭建,同时教师也会将幼儿每次的搭建作品拍照保存下来,放在班级的一体机中,供所有幼儿欣赏的同时也保护了参与建构的幼儿的建构积极性。班级幼儿欣赏建构小组的作品,也给予了不同的建议(表1这样可以让幼儿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便于同伴共同体的相互学习。

1 幼儿在游戏小结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

 

4.追随幼儿脚步,支持和引导幼儿开展后续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搭建完成后,教师的问题驱动推动了游戏的纵深发展。教师的有力支持,实现了孩子们模拟升旗仪式和阅兵仪式的需求。升旗仪式时,孩子们肃立起敬,挺胸直腰那一瞬间可以看到爱国情怀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流淌此次搭建活动会在孩子们懵懂的幼儿园回忆中,增添一份爱国主义情怀。

 

备注:本文系合肥市教育规划项目《幼儿园4-6岁幼儿创生性主题建构游戏开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JG22133)阶段性成果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