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正文
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国际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出了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如赢得值法、ABC项目控制理论等。因而其建设工程能够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获得高效率和高收益,综合分析这些建设工程管理,其显著特点是项目的管理组织结构简洁高效、职责分明;在业主、承包商、工程师等自上而下地将工程视为投资项目,并将其发展规律视为市场机制的作用;管理人员素质高,能够在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以项目合同为依据,法制管理强度大,以项目工程质量、安全、成本等为目标,广泛地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总承包方、专业分包商、监理人员等能够在过程中良好地扮演过程控制的角色,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监理单位的监督起到了明显的约束效应。然而,受到历史因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因素影响,我国实行全面建筑工程管理的起步时间晚,因而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项目工程管理混乱、缺乏专业和系统的管理基础理论、国情差异导致的项目管理体制不一、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和法规弊端、漏洞明显等。为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认识现有建筑工程管理的不足,以便于更好地为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提出相应对称,以下针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
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思维上仍依赖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其一昧地追求项目建设效益,缩减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数量,以节省开支。但是,功能健全的工程管理部门和充足的管理人员是显现优质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条件。削减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配备后,则无法支撑其管理职能,导致专业缺乏或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方面,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制度的传达和落实。往往制度流于表面、深入困难。在我国,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一般是由住建部制定和下发,它经过行业专家、主管部门领导等各方的深入调研、分析、论证、讨论,并试运行后最终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然而,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范围广且与现场紧密,各个建筑单位疲于应付,使得上级下发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为应对此现象的发生,我国出台了相关建筑工程管理规范。在法律层面以国家权威的方式进行强制规范。尽管如此,法律法规相关条文仍存在诸多不合理和不完善地方,在实现科学管理、规范制度落实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工程管理工作上,建筑工程管理涉及面广、跨域度高,包含项目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建立单位由于各方的利益诉求不一样,导致工程管理的方向不同、侧重点不同,使得现有的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不到位情况。以建设单位为例,建筑工程进度和成本是它的利益关注点,为满足目标工期和控制工程造价,往往忽略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考量,加大了对施工单位在工程进度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压力,而监理单位侧重于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但受到我国监理制度的不完善影响,在实际的现场监督管理过程中,监理管理人员对现场材料的进场、抽送检等把关不牢,与施工单位的交流限于文件表面,无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落实整改。
2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策略分析
2.1重视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
要想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便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健全和完善。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时,首先,除了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技术指挥运行系统的构建,进行专业机械设备的配备,确保设计图纸的完善,确保其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行科学流程的规范,确保其技术要求符合相关的标准,完善岗位责任制度以及技术管理制度。其次,需要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严格地根据需要做好技术监督,进行专门技术监督小组的成立,有效地监督施工技术和工艺,对施工节点和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查,若是存在漏洞,那么必须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最后,施工人员在施工工作开始前,需要全面地了解图纸,了解施工设计的相关要求,及时地学习图纸,并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然后让分包企业以及承包方做好审核工作和协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能够进行得比较顺利。
2.2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时候,必须重视安全管理,保证布局及管控的合理性。施工现场的有害物品和易燃易爆炸物品,必须保证其管理的科学性,根据整体的布局来单独地存放,并做好标识的设置。消防设备以及防火器材需要确保其能够满足消防规范的实际需要,关键位置和危险通道口需要进行较为显眼的知识安全牌的设置。对于办公区和生活区需要和施工现场保持安全距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隔离,进行活动房搭设的时候,不能够超过3层,对于员工的住处需要统一地进行布局,不能够入驻到作业区、厨房以及配电室中去。只有做好现场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能够进行得较为顺利。
2.3将新型技术合理地运用进来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新型技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新型技术的使用也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在施工的时候,受到的制约因素也比较对,这也导致了新型技术使用问题的出现,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新型标准来开展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且需要做好技术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施工管理人员不但需要专业技术出色,经验丰富,还必须根据计划开展施工作业,这也能够让施工工作进行更加的安全和有序。其次,进行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使用的时候,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检验,做好查缺补漏工作,保证施工技术符合当前的标准,对施工工程质量和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进行技术管控的时候,需要将大型钢结构屋顶提升技术以及逆向钢结构施工技术合理地运用进来,还需要将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建筑施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保证技术使用的合理性。
2.4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需要对成本进行良好的把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管控,尽量地控制给工程造价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切实提高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在做好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健康、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因此,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建筑工程管理在保障建筑工程实现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详细剖析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指出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方面研究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建筑企业提供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应用[J].工业建筑,2021,51(1):33-36.
[2]李希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6):22-25.
[3]宋婷,宇德明.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1,38(6):183-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