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价值
正文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糖尿病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身体条件也出现了变化,因此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变得更为复杂、多元[1]。在此基础上,以社区护理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介入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定期监测血糖,用药,营养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等方法,对老年人的病情进行有效地治疗,使其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其生活品质[2]。与此同时,社区护理干预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医院节省医疗资源,缓解医院的救治压力,进一步提高现代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但是虽然当前社区护理干预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关于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索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实际情况现做如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3年0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按不同的护理措施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16例男性和14例女性,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28±3.17)岁;病程1~16年,均值(8.27±3.05)kg;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为(71.18±3.22)岁;病程2~17年,均值(7.78±3.1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3]中对于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无法配合实践研究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异常的患者;无法配合实践研究的患者。
1.2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为患者做健康体检,实施基础的护理服务,开展健康教育等等。
1.2.2观察组
予以社区护理干预,具体如下:第一,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规范饮食,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家庭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并随时监测患者的执行情况。还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注意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同时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高纤维类食品,并且戒烟戒酒。第二,制定针对性的用药和治疗方案:还要了解患者的治疗和用药状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联合用药的饮食计划,确定适合患者的药物类型和用量,结合医生的指示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鼓励患者准时服药,并告知患者不规律服药的后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第三,运动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有足够的认识,针对患者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起初尽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活动,多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老年患者必须保证有人从旁监护,防止出现意外事故。第四,叮嘱患者自我监测病情: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自身情况,监测尿糖和血糖等指标,并且安排专人将监测信息详细记录下来。第四,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经常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获取家属的配合和支持,给予患者积极正面的鼓舞,并且安抚患者,让他们始终处于愉快的情绪中,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第五,开展健康教育:社区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能够掌握糖尿病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危害等等,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观察标准
1.3.1 监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
1.3.2 使用SF-36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分为自觉状态、社会功能及情志功能三项,分数与质量呈正相关。
1.3.3 使用SAS、SDS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评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情绪越差。
1.3.4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将其分为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分为100,>90分表示很满意,70-90分表示不满意,70分表示不满意。患者的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对比(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值对比(±s)
组别 | 例数 | 空腹血糖值(mmoI/L) | 餐后2h血糖值(mmoI/L) | 糖化血红蛋白值(%)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0 | 6.32±1.13 | 3.27±0.66 | 12.17±2.04 | 6.03±1.02 | 8.27±2.31 | 6.01±1.31 |
对照组 | 30 | 6.47±1.21 | 4.18±0.26 | 12.55±2.01 | 7.18±1.12 | 8.18±2.06 | 7.68±1.66 |
t | - | 0.488 | 6.908 | 0.715 | 4.088 | 0.157 | 4.253 |
P | - | 0.628 | 0.000 | 0.478 | 0.000 | 0.876 0.000 |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生存品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自觉状态 | 社会功能 | 情志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0 | 36.32±5.13 | 63.27±7.66 | 46.17±12.04 | 86.03±15.02 | 37.27±4.31 | 66.01±7.31 |
对照组 | 30 | 36.47±5.21 | 54.18±6.26 | 46.55±12.01 | 77.18±13.12 | 37.18±4.06 | 53.68±6.16 |
t | - | 0.112 | 5.033 | 0.122 | 2.431 | 0.083 | 7.065 |
P | - | 0.911 | 0.000 | 0.903 | 0.018 | 0.934 0.000 |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后,患者的消极情感得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SAS | SDS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0 | 54.32±6.13 | 21.17±2.36 | 63.37±6.34 | 22.03±2.72 |
对照组 | 30 | 54.47±6.21 | 34.78±4.37 | 63.55±6.51 | 35.61±3.42 |
t | - | 0.070 | 10.755 | 0.138 | 9.461 |
P | - | 0.944 | 0.000 | 0.890 | 0.000 |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30 | 13(43.33%) | 15(50.00%) | 2(6.67%) | 28(93.33%) |
对照组 | 30 | 10(33.33%) | 11(36.67%) | 9(30.00%) | 21(70.00%) |
x2 | - | - | - | - | 5.455 |
P | - | - | - | - | 0.020 |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一种慢性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首先,由于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对胰岛素的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容易影响他们对葡萄糖的高效利用[4]。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而胰岛素的生物可利用性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引起糖尿病。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中遗传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在患有糖尿病病史的家庭中更易发生这种疾病[5]。另外,由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不规律,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缺乏锻炼等都与其发病有关。老年糖尿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6]。高血糖会给老年患者的重要脏器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血管、神经、肾脏出现病变。另外,老年糖尿病还可使患者的生存品质下降,并对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地防治,是保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关键[7]。
对于老年糖尿病来说,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体育锻炼等方式来控制血糖。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用药,如降糖药、胰岛素等,在选药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以及病情的轻重来决定[8]。除此之外,还可以与社区护理干预进行配合,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减少糖、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并维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指导患者定时监控自身血糖值,对他们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地调节;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状态;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散步、慢跑、游泳等适当的运动来缓解病情[9]。本次实践结果显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血糖值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由此证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予以社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全面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通过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和其他健康指标的方式,便于患者尽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习惯和营养方案;此外,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调节和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建立起自信心,提高其依从性[10]。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之一,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控制血糖。社区护理干预以社区为单位,旨在能够将科学规范的糖尿病护理延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规范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袁书琪, 杨筱曼, 蔡青, 胡倩倩, 白姣姣, 胡雁. 社区居家老年人糖尿病足监测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 (22): 120-124.
[2]方霞. 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门诊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11): 154-156.
[3]邓明群,肖新华,郭立新,等.《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解读——聚焦老年1型糖尿病[J].临床内科杂志, 2022, 39(5):289-292.
[4]涂金珠. 多平台综合护理教育干预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3, 21 (14): 145-147.
[5]曹俊, 张先庚, 王红艳, 林琴. 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社区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 2020, 18 (22): 1561-1564.
[6]艾淑花. 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0, 35 (8): 118-119.
[7]龚亚驰, 彭美娣, 吴瑕, 应越, 郭远媛, 沈硼慧.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及社会支持特征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 (15): 1427-1431.
[8]梁艳秀. 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 39 (1): 96-98.
[9]张瑜. 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护理效果观察[J]. 心理月刊, 2020, 15 (12): 139.
[10]李雪晶. 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 34 (1): 163-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