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策略及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导学;策略及方法
正文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导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导学策略的运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加强重视,积极进行探究,以便充分发挥导学策略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问题
(一)教学方法传统,引导性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题目的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引导性的教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便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这样极易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更多的关注题目练习,为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作业,然后让学生机械地做题。这样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不过却会使学生难以真正的理解与内化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
(二)教学手段单一,趣味性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基本都是口头讲解搭配板书,缺乏直观与生动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枯燥无趣,学习热情不高【1】。同时,在单一性的教学方法下,还可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单一的教学手段下,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环境。进而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片面的认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教学方案不科学,没有因材施教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案往往缺乏科学性和个性化,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基本都是依照教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没能很好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案容易导致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方案缺乏个性化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与资源分配上【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都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统一的要求,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组织开展个性化教学。这样难以很好发挥学生的潜力,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策略及方法
(一)导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生活实例,以便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与原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例如在分数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和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分配食物或物品的经验,如切水果、分配零食等。借助此引入正文,这样便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与运用,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和找零、设计家庭预算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导入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示数学概念和问题,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和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理解难度,提高教学质量【4】。除此之外,在多媒体手段下,还能够很好地丰富课程内容,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几何图形面积计算这一单元知识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都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会使学生记忆不深,整体效果不理想。为此,教师便可以积极做出改变,应用动画为学生呈现不同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根据此进行各个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发挥在线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在其中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三)导入问题,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问题设计中,教师需要针对数学概念的本质,也可以围绕解题过程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和策略,这样便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5】。例如在教授除法这部分知识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提出合适的问题:“除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然后让学生围绕此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在思维碰撞下实现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教师便可以顺势引入正文,这样便能达成理想的效果,助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四)导入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导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深化他们的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情境导入中,教师得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这样才能实现有的放矢,确保情境导入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例如在货币计算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模拟一个商场,然后让学生在其中分别扮演顾客与店员,进行真实的交易与计算。借助此,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计算的实际意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借助合理有效的情景导入,还能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有效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认同感和实用性感知,为其今后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引入导学策略十分有必要,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过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理解导学策略,并且不断地实践与探究,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学生数学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策略及方法[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22):0193-0195.
[2]马天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策略及方法[J].今天, 2023(2):0083-0085.
[3]巩瑞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学"策略及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 2022(23):77-80.
[4]杜俊堂.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20(28):2.
[5]杨代琴.导学式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 000(00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