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以新课标为准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调整数学教学思路,探索创新性教学路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与传统数学课堂不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主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课堂领导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启发者,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紧张、焦虑情绪,默契的师生配合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学科知识,课堂的教学效果才能更为显著[1]。
一、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新课标要求下,师生共同配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备课和课堂授课主观因素和其他客观因素动态互动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备课、教学,运用创设情景、问题引导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有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实现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
小学数学是数学系统性学习的基础,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小学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要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定律组织教学活动,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有更多的代入感与熟悉感,稳步提升其数学意识与能力[2]。
小学生好奇心强,专注力差,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长期坚持,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基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提升他们的专注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课堂,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等提供助力,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确保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实现良好教学效果和创新性发展[3]。
1、开展情境化教学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对于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课堂教学导入中,把数学知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形成合理的心理预设,做好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心理准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境化的问题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良好的动机驱动能够让小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情境预设和情境化问题创设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能够将学科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容易理解数学抽象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
2、融入生活化元素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知识广泛存在于生活中,也能够应用于生活中。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展示、组织教学活动,如学习元、角、分和货币基本面值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超市购物”的生活体验,通过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课堂等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化体验中开展数学知识学习,生活化元素融入小学课堂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提炼于实际生活中,同样也能回归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知识不再单纯停留在书本中,同时,数学知识的应用也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的双向良性互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锻炼数学思维、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3、组织游戏化课堂
小学生参与游戏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较强,他们对形式多样的游戏都普遍感兴趣,所以,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趣味性强的游戏开展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形状时,教师可以组织“动动手、赛一赛”游戏,通过合作手工制作、分组比赛等方式,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形状的特性,对比不同形状的作用和功能。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授核心知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个人体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动手动口动脑过程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游戏的选择和应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游戏活动,确保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准确学习数学知识,其次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游戏与其他游戏不同,要注重教师的引导性,通过师生互动寓教于乐,最后就是游戏要始终围绕数学知识进行,游戏仅仅是教学手段,是辅助性的手段,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感过于重视游戏的组织,忽视知识的学习。
4、借助信息化手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将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独特优势作用,将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教学形式和数学课堂相结合,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点,不仅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空间[5]。运用多媒体展示技术,不仅可以为教师授课提供便利,也能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提供平台,借助网络视频制作和播放软件,可以为课堂知识教授创设情境,借助互联网游戏平台,可以开展闯关游戏、竞赛游戏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微课等互动平台,既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还能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力。
小结
新课标是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的风向标,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教授,更加注重小学生数学意识和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等特点,我们提出开展情境化教学、融入生活化元素、组织游戏化课堂、借助信息化手段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敏.促进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C].电脑校园网络论坛论文集,2022:349-352.
[2]吴振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J].求知导刊,2021(38):28-29.
[3]李兆珍.精心研读,活用教材,提升魅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1):32-34.
[4]李超梅.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4):1-3.
[5]高长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探究路径[J]. 基础教育论坛,2022(1):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