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丁莉

温宿县第五中学 843100

摘要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正在深刻重塑教育环境,推动教学模式的革新进程。这不仅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而且使教育重心逐渐转向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模式正逐渐让位于更具包容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作为教育实践者,深入挖掘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的深度融合潜力至关重要。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根本性地推动教育模式的深层次改革,优化教学效果,而且能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激发初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力,提升课堂吸引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

正文


首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更需要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项目化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计算机技术。其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以保证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1初中计算机教学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前瞻性探讨》强调了信息素养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这凸显了计算机教学在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春风化雨,激活了课堂活力,使其更具吸引力,它不仅是教学策略的有效工具,更是教育创新的有力实践。从战略层面看,初中阶段引入计算机课程,恰逢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对未来个体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国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疾驰的时代,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育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数字素养,还培育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思维,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储备了基石式的人才。从微观角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他们的技术掌握。综上所述,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更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繁荣而言,是一门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学科。

2信息技术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驱动的教学环境中,初中阶段的技术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理解力,优化了学习策略,还促进了自主探索精神的培养。它倡导以兴趣为导向的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信息技术对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深远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实施、环境优化以及学习主体的转变。首先,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引入信息技术使得计算机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元,教师得以利用丰富的在线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并推动课程全面高效实施。借助先进的教学软件,教师能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复杂的概念,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构建。其次,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条件。它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将动态的图像和视频融入教学,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营造了更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信息技术促使教学主体角色的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更多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这种变化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之间也能通过信息技术共享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究

3.1“玩”和“学”结合,落实生本理念

创建一个融合“玩”与“学”的学习氛围,旨在让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探索之旅。教学策略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他们主动且热情地参与,享受“学习的乐趣”和“对计算机的热爱”。鼓励他们在初中阶段深入接触计算机课程,同时巧妙融入智能游戏元素,如策略性的扑克游戏、挑战性的扫雷游戏以及实用的金山打字通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提升鼠标操作技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游戏化教学”理念得以实践;或者借助金山打字通进行教学,它既能锻炼学生的键盘操作技能,又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2创新探究,关注自主学习

首要任务应当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求知精神,以确保初中计算机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目标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的自主操控能力,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创新,从而深化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创造性的引导者,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自由探索和主动学习。教师应鼓励质疑与探索,而非主导课堂,通过营造探索型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强化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利用兴趣作为引导,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习惯。例如,在教授“文字采集与处理”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巧妙引导,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利用扫描技术简化作业,或指导他们制作简历或宣传海报,以此激发他们对文本处理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引入同伴评价和教师反馈机制,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总的来说,教育应注重实践和创新,以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3立足网络世界,树立科学的网络观念

网络环境的特性赋予了教育新的维度,通过计算机课程,学生得以开启探索网络的大门,投身于这个知识的无垠海洋。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然而,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拓宽视野,也能引入复杂的信息。学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既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又能在娱乐中学习,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真伪的考验,可能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潜在影响。因此,作为计算机教育的引导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比如,在WPS设计小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定以“健康生活”为主题,让学生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健康风险,如“电子设备的危害”,并指导他们设计版面,插入相关图片,以此强化计算机技能的应用。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通过“WPS表格”探讨“绿色生活”,他们可以借此研究家庭用水的效率,通过数据分析反思自身行为,从而成为节水行动的小倡导者,激发家庭成员的环保意识。这样的教学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深化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结论

总结而言,计算机教育在初中阶段扮演了核心角色,它显著地增强了学生的数字素养,推动了他们的全面成长。达成初中计算机课程的目标,即培养学生们实际操作,掌握从信息检索、传递、处理到应用的技能,正是计算机教学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的生动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有力助手,以其直观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方式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孙慧青.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136-137.

[2]张晋生.新课改下初中计算机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7):260.

[3]王立广.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4]陈赐福.新形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