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评价促进幼儿游戏活动浅谈
摘要
关键词
教育评价;幼儿园;幼儿游戏活动
正文
幼儿园的教育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对幼儿在园期间的学习与发展状况进行测评,以此了解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第二十八条规定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要不断创设环境提升幼儿的探索、操作实践等能力,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多次强调了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教育评价工作。优化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发现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潜力,还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1幼儿游戏活动的特点
1.1有趣
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在3至6岁之间,处于人生的早期发展阶段,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意识和建立基本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注意力短暂、模仿能力强、情绪表达直接并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幼儿游戏活动必须具备有趣性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促进全面发展。有趣的游戏活动会设置多样化的玩法以及丰富的互动环节,颜色鲜艳的道具、悦耳的音乐、夸张的动作表演等不同的游戏元素,都可以有效延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1.2目的性强
每个游戏活动都承载着特定的教育目标,会在有趣的游戏活动后达成教师想要设计的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性、身体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例如,组织幼儿参加拼图游戏,幼儿能够学习到空间关系和图形识别方法。而且重要的一点是,语言是人类交流以及思维沟通的工具,设计有目的的语言类游戏,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1.3可操作性强
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动手操作不仅能促进其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还能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理解抽象概念,能明显提升其认知水平。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材料和工具,注重过程性和互动性,要设计多步骤的操作过程,引导幼儿在完成任务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合作与竞争中提升社交能力。
2利用教育评价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方法
教育评价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开展教育评价工作,一定要基于游戏选择、游戏过程以及游戏结束后各环节来收集幼儿的真实状态,以此来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后了解幼儿实际情况。
2.1游戏的选择
游戏的选择需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兴趣爱好以及教育目标等因素,要让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理论上,选择游戏时需考虑游戏的教育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安全性,教师要确认其所选游戏能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等各方面的发展。例如,拼图游戏能提高幼儿的空间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角色扮演游戏则有助于其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提升。如上文所说,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只有具有足够趣味性的游戏才能维持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因此,操作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阶段进行游戏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游戏内容和难度应有所区分。例如,三岁左右的幼儿适合简单的拼插玩具和模仿游戏,而五岁左右的幼儿则可以参与一些规则较为复杂的团队游戏和创意性活动。此外,教师还需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游戏设计,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日常表现,了解他们对哪些类型的游戏更感兴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游戏内容。某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和设计时,发现班级中大多数幼儿对自然科学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基于此,教师决定设计一系列以“自然探秘”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游戏选择上教师先选定了“种植实验”,准备了不同种类的种子、小花盆、土壤和浇水工具,然后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种植一种植物,并在种植过程中记录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总结植物生长的规律,并组织各组幼儿分享交流种植经验,促进其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游戏进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和访谈等方法,实时评估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通过观察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操作表现,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对浇水量和频率掌握不准确,导致植物生长不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游戏评价阶段进行总结,并在后续的活动中设计了相关的小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不同浇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其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循环评价和调整的方式,教师不断优化游戏设计,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实现了游戏活动的教育目的。
2.2游戏进行时
教育评价是游戏活动设计和结果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理论上教育评价要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方面,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持续观察、记录和反馈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时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进程。其中,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对幼儿的即时表现和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操作能力、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情绪表现,通过记录幼儿的言行举止和互动情况,全面掌握其在游戏中的状态。与此同时,教师还需与幼儿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引导和鼓励,帮助其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学习机会。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在游戏结束后,对幼儿整体表现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反思。教师通过整理和分析在游戏过程中记录的观察数据,全面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某幼儿园的“探险寻宝”游戏活动为例,游戏开始时教师对各组幼儿的任务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在每个任务点设置了拼图、搭建、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挑战,以考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意表现。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实时观察和记录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例如,某幼儿在拼图任务中表现出色,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展现了较强的空间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一幼儿在搭建任务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体现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幼儿,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则通过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能力提升。
2.3游戏结束后
反馈反思是游戏结束后教育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师需与幼儿进行个别交流或集体讨论,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倾听幼儿的反馈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资料,了解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喜好和建议,为未来的游戏设计提供参考。 以“农场探险”游戏为例,教师设置了模拟农场的场景,让幼儿模拟种植作物、喂养动物和收获农作物等任务,体验农场生活,学习相关知识。游戏结束后,教师整理了在游戏过程中记录的观察数据,评估幼儿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发现大部分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上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些发现制定了后续的教育计划,计划在下一阶段的活动中,要定期组织图书阅读、视频观看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同时,教师还与每个幼儿进行了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大部分幼儿对农场探险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和建议。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幼儿的反馈,并与同事进行了反思讨论,探讨如何在未来的游戏设计中更好地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评价要想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发挥最大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游戏选择、进行时评价和结束后反思三个环节中,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各个阶段的状态,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并针对性调整游戏方案来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注重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及时反馈和调整教育方案,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的教育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鹭, 陈燕, 李晓梅. 实施科学评价 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23, (11): 48-50.
[2]施燕妮. 何提高教师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A]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期行知纵横教研论坛研讨会论文集[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时代教育报刊社,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2023: 6.
[3]田丽华. 发展性评价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 2023, (20): 65-68.
[4]巫叶芳. 初探幼儿游戏活动评价的有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 (12): 231-232.
[5]范贇. 立德树人视域下幼儿游戏活动良好习惯养成[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 (12): 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