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游戏化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音乐韵律活动;游戏化教学;运用;发展
正文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幼儿人数的不断增加、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各项教育活动的实施均指向幼儿能力、习惯、性格、品质的逐步养成,对幼儿成长与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而想要全面体现各项教育活动的优势和教育价值,提高教育质量是重中之重。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应用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背景下,游戏化教学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青睐。游戏贯穿幼儿教育全过程,是幼儿熟悉且喜欢的活动形式,有着极强的引导性、教育性、实践性和互动性。将游戏融入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发展幼儿音乐感知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的实践质量与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状态息息相关。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对未知事物时常感到好奇,幼儿所产生的大多数学习行为都是兴趣使然。将游戏化教学巧妙运用于音乐韵律活动,则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沉浸于音乐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韵律活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为幼儿设计出多样化的音乐游戏,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升幼儿参与感,让他们沉浸其中并主动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都属于主动参与的状态,这有利于提升他们对音乐律动活动的感知力、理解力。
(二)有利于提升律动活动质量
幼儿园音乐律动活动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音乐感知力、节奏感、手眼协调能力等,将游戏化教学运用其中,能有效提升韵律活动的实施质量,发挥该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在参与活动后能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游戏活动的实施中,教师会与幼儿进行互动,为幼儿创设与音乐有关的故事情境,鼓励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多元化的游戏体验中参与律动活动,跟随音乐一起手舞足蹈,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和理解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在音乐韵律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游戏化的音乐律动活动会刺激幼儿多重感官,如听觉感官、视觉感官、肢体感官等,使他们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感受和表现音乐,这对于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教师为幼儿设计的音乐律动活动多以集体性的形式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在与同伴互动、配合的过程中完成游戏活动,感受音乐律动,发展综合能力。
二、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游戏化运用策略
(一)结合韵律活动,创设游戏情境
为全面提升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质量,发挥游戏化教学在其中的运用价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可以结合韵律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幼儿们创设与之相符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听故事、赏音乐、玩游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律动与节奏,理解音乐的内容与情感,全方位培养幼儿音乐感知力,激发他们参与兴趣,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游戏环境下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享受音乐之趣。
在韵律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幼儿年龄特点、思维认知,为他们创设出适合他们这一年龄段的故事情境,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从而在情境中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与幼儿的双向互动,让幼儿在动作模仿、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中找准音乐节奏,感受音乐韵律。例如在教学“大灰狼来了”的歌曲时,这一首歌曲节奏感强,对于幼儿肌肉协调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呈现“大灰狼在森林里找小动物”的动画视频并创设故事情境,如:“小朋友们,你们害怕大灰狼吗?如果你们是其中的一种动物,大灰狼来了 ,该怎么办呢?”以此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有的幼儿会说:“我们一定要赶快逃走,”教师可与幼儿互动:“大灰狼可不会轻易让你逃走呀,还需要让你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不然就会被吃掉!”以此顺其自然地引出本次音乐韵律活动的主题。在这一环节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分发不同的小动物头套,而教师则扮演大灰狼与幼儿们进行互动。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先播放一遍音乐:“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准备好,今天星期一,大灰狼来了,小动物们单脚跳啊,大灰狼抓不到!啊单脚跳!今天星期二,大灰狼来了,小朋友们双脚跳,大灰狼抓捕到!啊双脚跳……”让幼儿初步识别整首歌曲的节奏以及了解需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做出对应的动作,否则就会被大灰狼抓到,抓到的“小动物”被视为淘汰,最后逃走的“小动物”可获得教师的奖励。在游戏的实施中,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表演出大灰狼的可怕,让幼儿们感受到紧张、害怕,以此增强他们的情绪感受,使之个人全方位融入韵律游戏中。以这样的方式开展音乐韵律活动,可以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巧妙地将游戏融入其中,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主体验与感受,在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
(二)丰富游戏形式,提升活动质量
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融入游戏,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沉浸其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活动时,需要遵循多元化、趣味性的原则,让多样化的游戏与音乐韵律活动相契合,让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不断培养幼儿音乐感知力、手眼协调能力、肌肉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开展游戏活动前,教师还需要为幼儿讲述本次游戏活动的规则、游戏的目标以及主要的游戏内容,让幼儿提前知晓所参与的游戏活动,便于在活动中更好地配合教师进行游戏,在保证游戏进度的同时,提高幼儿参与感和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Loli pop》的歌曲时,这一首歌曲旋律十分简单、节奏明快,十分适合音乐韵律活动。教师可结合这一首歌曲为幼儿设计出“奥尔夫音乐游戏”,游戏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节奏感、协调性和创造力。游戏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与教师一起围成一个圈,跟着歌曲的节奏和进度,做出“绕圈拍手向前走”“双手举高”“点头”“跺脚”等肢体动作,以此契合音乐节奏和歌词。比如在播放到“Loli loli loli loli pop pop pop”时,幼儿们便需要跟着音乐的节拍双手转圈,拍手向前走;播放到“让我们双手举起点一点头, Loli pop! Loli pop!”时,幼儿们需双手举高一点头,然后原地转圈加拍手;播放到“小声、小声、小声、小声,大声、大声、大声、大声”时,幼儿需要轻轻地朝着圆心走去,再慢慢地像一朵花一样像四周举高双手散开。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有着极强的互动性,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参与能为幼儿做指导,让幼儿与教师一同完成游戏活动,感受到这一首音乐的韵律美。
又比如在教学《动物模仿操》的歌曲中,教师可以根据歌词为幼儿编排一段游戏舞蹈,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动作。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排成一排,教师在正前方指挥,做错动作的幼儿被视为淘汰,最后哪一小组的人数最多即可获得本次游戏活动的冠军。在活动开始前,由教师先为幼儿示范简单的动作和对话,使幼儿了解如何根据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和对话。比如在音乐开始后,幼儿们需要跟着旋律身子动起来并双手举高拍手,由教师说出:“小朋友们准备好,我们一起玩游戏,眼睛眨一眨”时,幼儿则需要跳起来张开双手并大声说出:“翅膀动一动”,教师说道:“小鸭子,叫三声。”时,幼儿则需要蹲下说出:“嘎嘎嘎!”在各小组准备完毕后,教师便可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分享本次游戏活动的整体感受,并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游戏体验。为了丰富游戏的内容,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了解如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创编动作并参与游戏,最后进行展示。设计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活动可以全方位提升幼儿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陪伴幼儿成长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开展游戏活动,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根据音乐的内容、节奏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幼儿全身心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平霞.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音乐韵律活动中的运用[J].今天, 2022(9):2.
[2] 沈秀兰.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音乐韵律活动中的运用[J].孩子, 2022(12):208-210.
[3] 李芳.幼儿园韵律活动游戏化的应用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 2021, 4(1):24-25.
[4] 谢芳.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在音乐韵律活动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 202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