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育模式下大学思想政治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混合教育模式;思想政治;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课程融合教学
正文
大学英语是高校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接触西方文化及其思想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对象广泛、教学周期较长,教材通常采用西方素材或案例,内容与英美国家的文化制度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为了语言教学的“原汁原味”,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西方元素教学,不可避免地会讲授和传达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大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混合教学模式狭义上是指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面授教学相结合,具有互补性、同步型、翻转课堂型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在疫情肆虐时期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并得到了普遍应用和推广,但除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混合教学模式还兼备“学”和“习”混合、“学”和“用”混合、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等内容理念。混合教学模式为大学不同课程、不同内容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1]。在混合教学模式理论视域下,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思想政治建设,能够落实高等院校立德育人要求,在提高大学生语言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降低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明确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风向标,是课程教学所要达到教学效果的明确表述,也是教学所期待的学生变化和学生学习结果的客观叙述,教学目标的确立指导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都是思政内容的重要载体,由于大学英语语言文化课程的特殊性,其编写体例和内容素材中的思政内容较少、思政元素分布不均,依据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思政内容教学无法形成系统性、直接性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强化思想政治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教学,我们有必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目标进行明确。如针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中国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多元性、实现世界文明互鉴”“树立人生理想、培育人文素养”“感恩、理解、尊重”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金钱观”“传统文化中的‘福’文化”“中国智慧”“尊重女性、树立性别平等观念”“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等单元目标,在大学英语课程讲授过程中达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思想、培育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和人生境界等思政目标,大学英语课程要紧紧围绕思政教学目标进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人文情怀等等。思想政治教学目标具有先导性,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利于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立德树人目标。
二、挖掘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的课程内涵
在明确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但是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教学具有随意性,对教师的思政素养要求较高,在教学效果的实现方面存在参差,所以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内涵,将思政教学“润物细无声”地贯穿于英语课程教学全程,能够使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并不是单一地忽略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教学,而是在语言文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内容和元素,对大学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所以,挖掘大学英语中的思政内涵,从价值层面看,强调语言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背后蕴含的思政内涵,能够打破大学思政和英语课程的壁垒,协同并进、互促互进,弥补大学英语课程价值观传达与教育的偏颇,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创新性发展,从教学层面看,秉持“求同存异”原则挖掘大学英语中的思政内涵的挖掘,能够有效利用语言文化教学内容传达思政理念,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中的“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内容,学生除了学习到语言知识和技能外,更要了解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相关内容,并形成自我观点和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时政热点,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国担当、中国智慧等相关思政内涵,并将之贯穿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课程齐头并进、同向发展。
三、探索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的教学设计
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要重视课程教学实践,英语课程中的文化内容和思政课程融合教学的切入点较多,但是英语的基础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难度较大。所以要尽可能地探索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设计,如借鉴APPLE环节进行融合教学,按照“课堂导入-信息呈现-同伴学习-学习强化-学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可以在每个步骤中融合英语语言文化内容和思政内容,解决课程讲授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两者同向并行有利于两者教学的深度融合;大胆尝试多模态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多模式、多方法”等理念不断创新融合教学设计,利用建党百年时机开展注入“Days of Glory, Expectations of Nation”的主题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性地利用短视频、PPT、艺术作品创作、选映经典红色影片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共同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进一步实现两者融合教学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四、建立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资源库
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综合教学能力、拓展个人视野、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为了便于他们提升融合教学质效、节约教学成本,建立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教学参考、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3]。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资源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整理汇总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和要素,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选取与课程蕴含思政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增补,同时,思政专业教师的参与可以提升这些教学资源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关的思政教育主题资源库、教学模式资源库、教学活动设计资源库、教学设计案例资源库等类别,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级别教师探索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相关内容分门别类,进行资源共享,改善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碎片化、随机性问题,也能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借鉴,在原有融合教学成果基础上不断创新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的新模式、新方式,保证所有高校教师平等地享有融合教学研究成果,切实提升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
小结
大学思想政治与英语课程融合教学的实施离不开高校教师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和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优化大学思想政治与英语两种不同课程融合教学的途径还有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改进教学评价体系、推广“大思政”教育格局等具体策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4]。我们针对大学思想政治和英语课程融合教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明确融合教学目标、挖掘融合教学内涵、探索融合教学设计、建立融合教学资源数据库等途径及建议,以期推进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性发展,使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形成协同发展、互促互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不断适应新时代多元文化、多元课程融合趋势,促进课程融合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高校“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宝峰.“一体两翼”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8):170-171.
[2]刘飞,力明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1):55-58.
[3]郭爱平.“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05):138-140.
[4]李平,王聿良,吴美玉,王晓红.“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0):137-140.
作者简介:李晓蔚(1991.09-)女,回族,河南省宝丰县人,工作于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本科,助教,副科级,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